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3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机器人精准微创外科手术时代已经到来,但目前常用的影像学技术不能满足泌尿系统恶性肿瘤最佳手术方案的制订和术中导航的需求.基于2D截面成像的3D虚拟重建有助于外科医师掌握不同个体的解剖结构,很多泌尿外科医师已将这种方式应用于前列腺癌的治疗,并已将3D模型叠加到术中真实人体结构上实现增强现实.本文对增强现实在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增强现实技术与外科手术交叉融合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3.
引流管误缝临床处理较棘手.2001年9月至2007年1月,我科采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切割处理引流管误缝5例,现报告如下.海医院泌尿外科  相似文献   
4.
内分泌治疗在前列腺癌治疗领域中应用超过40年,目前美国每年接受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的患者多达60万例[1]。起初内分泌治疗作为缓解转移症状的辅助治疗,随着一系列内分泌治疗配合放射治疗应用于中高风险前列腺癌的随机对照研究获得肯定结果,使得内分泌治疗的应用更加广泛[2]。接受内分泌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初虽可获得良好效果,但其中的大部分患者都在不久后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体内培养筛选出高恶性度、高转移潜能的膀胱癌细胞系,构建膀胱癌裸鼠多器官转移模型,以期为进一步转移性膀胱癌的研究和诊疗奠定基础。方法将膀胱癌T24细胞系原位种植于裸鼠膀胱成瘤后(5周),取出原位瘤进行细胞培养,经胶原酶消化处理后以RPMI1640培养液+10%胎牛血清培养。采用差异性胰酶消化法进行传代以去除间质细胞。细胞系稳定传代(20代)后原位种植于6只裸鼠膀胱。5周后处死裸鼠,观察肿瘤局部浸润和远处转移情况。取下原位瘤体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鉴定是否为膀胱尿路上皮来源。结果成功筛选出高侵袭性膀胱癌细胞系(T24M细胞系),T24M的细胞形态稳定,已经传至第86代,细胞形态和生长速度均无明显变化,且T24M细胞冻存复苏后的生长状态良好。将T24M细胞系稳定传代后(20代)种植于6只雌性裸鼠膀胱,35d后处死,解剖后发现,6只裸鼠均荷瘤成功且发生远处转移,平均每只裸鼠发生远处转移的器官数为7个(5~9个),包括髂血管淋巴结、腹膜后淋巴结和肝转移等,转移发生率为6/6,成功建立膀胱癌裸鼠多器官动物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24细胞系和T24M细胞系裸鼠膀胱原位肿瘤均高表达角蛋白CKAE1,可证实裸鼠肿瘤均来源于尿路上皮。结论膀胱癌裸鼠多器官转移模型成功建立。T24M细胞系和裸鼠多器官转移模型可用来进一步研究膀胱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机制。  相似文献   
6.
引流管误缝临床处理较棘手.2001年9月至2007年1月,我科采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切割处理引流管误缝5例,现报告如下.海医院泌尿外科  相似文献   
7.
目的验证基于西方人样本资料的Partin tables预测国人前列腺癌术后病理特征的准确性。方法2000年6月至2005年12月,连续167例临床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接受根治性耻骨后前列腺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是否器官局限性癌及有无包膜侵犯、精囊侵犯或淋巴结转移。根据术前PSA、临床分期及Gleason评分,应用Partin tables预测上述病理特征。统计学处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的方法检验Partin tables预测术后病理特征的准确性,ROC曲线下面积〉0.7时判断相应病理特征的预测准确性具有理想的临床使用价值。结果本组器官局限性癌、包膜侵犯、精囊侵犯及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分别为54%、33%、14%及10%。应用Partin tables预测本组患者器官局限性癌、包膜侵犯、精囊侵犯及淋巴结转移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3(95%CI,0.636-0.790)、0.665(95%CI,0.579-0.750)、0.810(95%CI,0.717-0.903)、0.768(95%CI,0.641-0.895)。结论Partin tables对国人前列腺癌术后器官局限性癌、精囊侵犯及淋巴结转移3个病理特征预测较准确,但对包膜侵犯的预测准确性较低。  相似文献   
8.
引流管误缝临床处理较棘手.2001年9月至2007年1月,我科采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切割处理引流管误缝5例,现报告如下.海医院泌尿外科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软性膀胱镜下铥激光切除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本组18例,均经病理证实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共有肿瘤22枚,直径平均1.5 cm(0.5~3.0 cm).所有患者均在喉罩麻醉下行软性膀胱镜下铥激光肿瘤切除.术后常规丝裂霉素膀胱灌注化疗,定期行膀胱镜检查.结果 18例患者全获随访,平均随访1年(3~18个月),平均手术时间30 min(20~40 min),术中无膀胱穿孔等并发症;4例多发肿瘤患者术后需膀胱冲洗;所有患者均获得肿瘤分期;无尿道狭窄;复发3例,包括异位复发2例,原位复发1例.结论 软性膀胱镜下铥激光切除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具有损伤小、无手术盲区、无闭孔神经反射,切割精确等优点,可作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有效治疗方式之一,尤其适合一些特殊情况下的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缺点是对于体积较小的肿瘤难以获得术后病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RLPN)的不同术式治疗早期肾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肿瘤最大径<4cm,并行RLPN的肾癌患者127例。分为4组,传统组(n=44)以传统肾肿瘤剜除术治疗,假包膜组(n=35)为单纯沿肿瘤假包膜切除肿瘤,免打结组(n=39)为沿肿瘤假包膜切除肿瘤并采用免打结缝合修补肾脏组织缺损,选择性阻断组(n=9)在免打结技术的基础上对肾动脉选择性阻断并切断肿瘤血供。比较前3组肾蒂血管阻断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术中输血率及术后尿漏发生率。结果 3组的肾蒂血管阻断时间分别为(32.07±5.59)min、(30.20±5.84)min、(27.31±6.17)min,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3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09.68±20.07)min、(106.20±16.32)min、(97.00±17.6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3组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06.93±72.26)ml、(80.26±49.57)ml、(54.23±36.32)m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3组的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7.82±1.42)d、(6.31±1.69)d、(5.97±1.5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3组术中输血率分别为2.3%(1/44)、0(0/35)及0(0/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尿漏发生率分别为0(0/44)、2.9%(1/35)及2.6%(1/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4~60个月,127例患者均无复发或转移。结论 对于较小的肾癌,沿包膜剜除肾肿瘤及术中免打结技术的应用明显缩短了肾动脉的阻断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同时,选择性肾动脉阻断技术的应用将有望摆脱肾蒂阻断时间及热缺血时间的限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