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改良经耻骨上膀胱内摘除前列腺149例,效果满意。体会:要减少术中出血,预防术后继发性大出血,关键要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术后正确及时处理,术中应用综合止血方法有效止血。  相似文献   

2.
对151例前列腺增生患者行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术后病检意外发现前列腺癌5例,发病率3.3%,均为高分化腺癌,再次行双睾丸切除,随访2~5年,1例失访,余4例均无癌存活,结合文献就偶发癌的特点及处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1995年4月~1998年2月,用改进的方法为73例前列腺增生症和2例前列腺癌患者作了前列腺切除术.虽然患者年龄高(48~84岁,平均69岁)、多病,但由于改进的方法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中和术后出血、减少了术后感染,75例中仅1例切口血肿,其余均一期愈合,术后排尿通畅.  相似文献   

4.
自1957~1986年施行开放性前列腺切除术216例,其中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212例,耻骨后4例。手术平均年龄65.6岁,术前存在其他系统并发病147例,占68%。无一例手术死亡。认为预先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并发症、控制尿路感染、选择简捷的术式、有效的止血方法以及重视术后护理等,均是开展安全手术,降低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耻骨后保留尿道与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的近期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探讨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理想开放手术方法。方法:将31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分成两组,采用耻骨后保留尿道前列腺切除术150例,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160例。比较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留置尿管时间、最大尿流率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保留尿道组术中平均出血量(184.2±34.5)ml与对照组(356.6±38.4)ml相比显著性减少(P<0.05)。保留尿道组术后膀胱冲洗时间(2.7±1.2)d、留置尿管时间(5.6±2.7)d、平均住院日(20±0.5)d及术后发生膀胱痉挛等并发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平均手术时间、术后尿流率指标变化、症状及生活质量改善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耻骨后保留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手术创伤小,术中及术后出血少,避免尿道损伤进而减少术后膀胱痉挛疼痛等并发症,术后恢复快,不影响性功能,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理想开放术式。  相似文献   

6.
江文生  李楚瑜 《华夏医学》2003,16(4):489-490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采用TUVP加TURP联合治疗BPH患者75例。结果:75例手术成功,术中出血少,无TURS发生,随访1~24个月,效果满意,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本方法治疗BPH操作较简易、并发症少、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OPN及survivin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检测前列腺癌组织中骨桥蛋白(OPN)及survivin的表达,以探讨OPN和survivin在肿瘤的浸润转移中的作用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前列腺癌、良性前列腺增生与正常前列腺组织标本应用半定量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OPN及survivin的表达.结果 46例前列腺癌组织中OPN mRNA及survivin mRNA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6.1%(35/46)和67.4%(31/46),OPN及survivin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9.6%(32/46)和67.4%(31/46),两者表达呈正相关(P<0.05),并且两者在前列腺癌不同分期和分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增生及正常前列腺组织中均未见阳性表达.结论 OPN和survivin与前列腺癌分化程度、分期呈正相关,可能在前列癌的进展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姚少利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7(11):1477-1479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及其相关指标在前列腺癌(PC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45例PCa患者作为观察组,50例前列腺良性增生(BPH)患者(BPH组)和45名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作为对照。血清总PSA(tPSA)和血清游离PSA(fPSA)采用酶放大化学发光仪进行测定,并计算fPSA/tPSA的比值。结果:观察组血清tPSA和fPSA水平均显著高于BPH组(P0.01),BPH组又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当tPSA的值4.0、4.0~10.0及10.0g/L时,BPH患者分别占64.0%、30.0%和4.0%,PCa患者分别占8.9%、22.2%和68.9%,正常对照组分别占97.8%、2.2%和0.0%,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fPSA/tPSA比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BPH组(P0.01),而BPH组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在4.0~10.0的灰色区域内,PCa和BPH患者在fPSA/tPSA临界值为0.16时,观察组中80.0%的患者fPSA/tPSA比值0.16,而BHP组中86.7%的患者fPSA/tPSA比值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tPSA结合fPSA/tPSA可以作为临床上诊断PCa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前列腺癌 (Pca)在欧美国家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及饮食结构的改变 ,其在我国人口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因此对Pca的早期诊断及治疗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的测定则是诊断Pca的重要指标 ,所以PSA值在不同的水平 ,对判断患有Pca的可能性大小及应采取哪些诊断及处理措施 ,则是临床医师在Pca处理中面临的主要问题。现就近来有关方面的文献综述如下。1 PSA <4.0ng ml时的应对措施有报道 ,大约有 2 5 %的Pca患者PSA值位于正常范围内[1 ] (即 0~ 3.99ng …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前列腺肿瘤、前列腺肥大和正常成年男性各组血清中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分泌水平,提高血清PSA定量检测在前列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一定数目各观察组的血清标本,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对其PSA进行定量检测。结果正常成年男性组PSA分泌水平一般在0.2~8.3ng/ml,前列腺肥大组PSA分泌水平在0.8~17.9ngm/l,前列腺肿瘤组PSA分泌水平在8.6~147.5ngm/l。结论各组PSA分泌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但也存在一定重叠性,在用其判断前列腺疾病时只能作为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前列腺疾病患者血清中tPSA、fPSA、f/tPSA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前列腺癌(Pca)与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血清tPSA、fPSA、f/tPSA在前列腺疾病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观察98例经病理确诊的前列腺癌患者、42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和87例健康体检男性血清tPSA和fPSA水平,采用ABBOOT i2000型自动免疫分析仪进行检测,并计算fPSA与tPSA比值。结果前列腺增生组tPSA、fPSA、f/tPSA分别为(8.13±7.24)ng/ml,(1.77±1.74)ng/ml,(0.23±0.1)ng/ml,前两项高于健康对照组,后者低于健康对照组;前列腺癌患者tPSA、fPSA、f/tPSA分别为(94.23±161.4)ng/ml,(11.97±40.92)ng/ml,(0.12±0.07)ng/ml,前两项高于健康对照组和前列腺增生组,后者低于健康对照组和前列腺增生组(P〈0.05)。ROC曲线下面积以f/tPSA最大,A=0.826。结论血清tPSA与fPSA在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中呈升高趋势,计算f/tPSA有助于鉴别良恶性病变,但与病理分期无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和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比率(F/TPSA)对前列腺疾病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用微粒子捕捉酶免分析法(MEIA),检测前列腺增生症66例、前列腺癌15例及正常组60例的血清FPSA、TPSA浓度及其比率,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前列腺癌组FPSA/TPSA平均比率为7.18%,前列腺增生组平均为19.87%,正常对照组为31.82%。结论前列腺癌病例FPSA/TPSA比率均小于10%,因此,FPSA/TPSA比率可更有效地诊断前列腺癌,当TPSA浓度为小于20ug/l时,测定其比率有相当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分析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otal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ree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fPSA)、年龄与前列腺体积(prostate volume,PV)之间的关系,评估其预测前列腺体积的价值。  方法  整理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11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前列腺电切术且病理证实为良性腺体增生。采用方差分析、LSD多重比较法分析不同年龄段的前列腺体积、tPSA、fPSA及不同前列腺体积的血清tPSA、fPSA的差异,进一步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描述患者年龄、tPSA、fPSA与PV之间的相关性,用于评估年龄、tPSA、fPSA预测PV的价值。  结果  3个年龄段之间的前列腺体积、tPSA、fPS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137, P=0.007;F=7.551, P=0.001;F=5.186, P=0.007),3个年龄段间两两比较后发现60~69岁组与70~79岁组和≥80岁组前列腺体积、tPSA、fPS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不同前列腺体积患者血清tPSA、fPSA值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F=8.187,P < 0.001;F=7.318,P=0.001),血清tPSA、fPSA值随前列腺体积增加而升高(均P < 0.05)。患者的年龄、血清tPSA及血fPSA与PV呈正相关(r=0.259, P=0.006;r=0.375, P < 0.001;r=0.339,P < 0.001)。  结论  可以通过检测血清中的tPSA、fPSA水平预测PV, 有利于判断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病情发展程度、评估手术风险以及预后随访。   相似文献   

14.
PSA及其F/T值与PSAD对前列腺癌和增生鉴别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进一步了解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游离PSA/总PSA(F/T)比值及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PSAD)在前列腺癌(PCa)与良性增生(BPH)鉴别中的价值.方法 用酶联免疫组化法检测91例BPH病人,46例PCa病人血清总PSA、游离PSA,计算F/T值.所有病人均行经直肠超声检查,计算前列腺体积及PSAD.结果 以PSA>20 ng/mL为临界值,PSA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度为69.6%,特异度为92.3%,阳性预测值为82.1%;在PSA<20 ng/mL区域,两组间PSA差别无显著性(t=0.152,P>0.05);此时两组间F/T值及PSAD比较,差别均有极显著意义(t=3.680、 4.436,P<0.01).F/T值取0.18,PSAD取0.20 ng/(mL·cm3)时,F/T值及PSAD诊断PCa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均较高,分别为76.1%、86.4%、68.6%和 82.6%、84.6%、74.1%.结论 PSA>20 ng/mL时高度怀疑前列腺癌;在PSA<20 ng/mL时联合应用F/T值和(或)PSAD可以明显提高前列腺癌的检出率;以F/T 值0.18,PSAD 0.20 ng/(mL·cm3)作为临界值诊断PCa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5.
张杨 《实用医技杂志》2012,19(4):352-354
目的探讨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游离PSA(f-PSA)/t-PSA在前列腺癌(PCa)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09例PCa与前列腺良性增生(BPH)患者血清t-PSA、f-PSA/t-PSA值在前列腺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结果 PCa与BPH 2组患者间t-PSA、f-PSA/t-PS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当t-PSA含量在4.0~10.0μg/L时,2组患者间t-PS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f-PSA/t-P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当t-PSA含量在4.0~10.0μg/L时,f-PSA/t-PSA值分别为0.125,0.15,0.175时,对PCa的诊断敏感度为:56.0%,76.0%,88.0%;特异性为:93.8%,86.5%,78.2%。结论PCa患者t-PSA显著升高,f-PSA/t-PSA明显降低。当t-PSA含量在4.0~10.0μg/L时,t-PSA的诊断意义很小,选取f-PSA/t-PSA值为0.16作为临界值,既可保证较高的特异性,又不降低其敏感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与前列腺体积关系.方法:选取前列腺增生症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其血PSA,采用B超检查测量前列腺三径并估算前列腺体积,在术前按年龄分为3组,比较3组之间血PSA、前列腺体积的差异性;在术后2个月测定血SPA值和估算前列腺体积,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血PSA值与前列腺体积明显相关.结论:测定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血PSA时,将前列腺体积作为影响因素考虑进去,可以为前列腺增生症的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辜福贤  李逸波 《西部医学》2011,23(3):535-536
目的探讨前列腺偶发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2009年术前诊断为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216例的临床资料,均常规施行PSA、TRUS或DRE检查,对可疑患者施行穿刺前列腺活检,并全部施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结果从216例患者中检出前列腺偶发癌9例,占手术总数的4.2%,其中T1a期7例,T1b期2例。结论 T1a期前列腺偶发癌患者可以观察等待,T1b期前列腺偶发癌需要积极治疗和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8.
葛波  杨燕伟  蒋雷鸣  高漓 《华夏医学》2006,19(6):1075-1077
目的探讨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检测及其比值(F/T)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在我院住院或门诊治疗的137例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患者的TPSA和F/TPSA比值。结果总体比较两组间TPSA及F/TPSA均有统计学意义,在诊断灰区(4ng/ml0.05),而F/T在两组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灰区外低值区,TPSA、F/TPSA在两组间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TPSA为前列腺癌的标志物,仍是前列腺癌的主要诊断手段,但F/TPSA值检测能更准确地鉴别位于灰区的前列腺病变性质,在灰区的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及其相关指标在前列腺癌(PC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45例PCa患者作为观察组,50例前列腺良性增生(BPH)患者(BPH组)和45名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作为对照。血清总PSA(tPSA)和血清游离PSA(fPSA)采用酶放大化学发光仪进行测定,并计算fPSA/tPSA的比值。结果:观察组血清tPSA和fPSA水平均显著高于BPH组(P0.01),BPH组又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当tPSA的值4.0、4.0~10.0及10.0μg/L时,BPH患者分别占64.0%、30.0%和4.0%,PCa患者分别占8.9%、22.2%和68.9%,正常对照组分别占97.8%、2.2%和0.0%,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fPSA/tPSA比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BPH组(P0.01),而BPH组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在4.0~10.0的灰色区域内,PCa和BPH患者在fPSA/tPSA临界值为0.16时,观察组中80.0%的患者fPSA/tPSA比值0.16,而BHP组中86.7%的患者fPSA/tPSA比值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tPSA结合fPSA/tPSA可以作为临床上诊断PCa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T-PSA、F-PSA、F-PSA/T-PSA比值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ECLIA)检测86例健康男性、46例前列腺增生和48例前列腺癌患者血清T-PSA和F-PSA,计算F-PSA/T-PSA比值,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前列腺癌患者血清T-PSA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F-PSA/T-PSA比值明显低于前列腺增生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T-PSA与前列腺癌分期存在正相关性(r=0.786,P〈0.001),Ⅲ-Ⅳ期患者的T-PSA明显高于Ⅰ-Ⅱ期,而F-PSA/T-PSA比值与前列腺癌分期无相关性(P〉0.05)。结论T-PSA和F-PSA对前列腺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F-PSA/T-PSA比值可用于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