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70篇
医药卫生   30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比较钬激光输尿管硬镜碎石与经皮肾取石术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方法106例单侧伴有肾积水的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48例采用URL治疗(URL组),58例采用PCNL治疗(PCNL组),统计分析2组的结石清除率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术后1 d结石清除率URL组25.0%(12/48)显著低于PCNL组98.3%(57/58)(χ^2=62.065,P=0.000);术后3个月结石清除率URL组77.1%(37/48)显著低于PCNL组100%(58/58)(χ^2=14.831,P=0.000);术后高热(T〉38.5℃)率URL组8.3%(4/48)与PCNL组6.9%(4/58)无统计学差异(χ^2=0.000,P=1.000)。结论对于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在有条件且技术成熟的医院PCNL可作为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输尿管转移性腺癌一例报告孙颖浩许传亮钱松溪杨庆输尿管转移癌少见,我院收治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性,59岁。因发作性左肾区绞痛伴全程肉眼血尿1个月余于1997年2月19日入院。患者因胆囊癌1个月前在外院行胆囊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胆囊低分化腺癌。B超...  相似文献   
3.
膀胱原位癌(bladder caner in situ,BCIS)是膀胱粘膜移行上皮内形成稍突起的绒毛状红色片块,不侵犯基底膜,具有细胞分化不良等恶性形态的非乳头状尿路上皮的早期癌变.膀胱原位癌很少单独存在,常同时伴有恶性度高的、浸润深的或分化不良的乳头状癌.因此,将膀胱原位癌分为两类:一类为原发性原位癌;另一类为原位癌伴其他类型癌.后者又分为邻近原肿瘤与远  相似文献   
4.
1998年 ,孙颖浩等[1] 采用尿道狭窄内切开或瘢痕电切术后尿道内γ射线放疗 (总剂量 10~ 15Gy)防治复发性尿道狭窄 ,疗效满意。为探讨γ射线在临床应用剂量范围内防治尿道狭窄的作用机制 ,我们研究了γ射线体外照射对尿道瘢痕成纤维细胞的杀伤效应。一、材料和方法1.成纤维细胞培养 :取手术切除的尿道增生性瘢痕组织 ,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原代培养[2 ] 。细胞生长成片后传代培养。2 .实验分组 :取 8~ 10代指数生长期细胞进行实验。照射前 2 4h ,以红细胞计数法计数细胞 ,按 3× 10 6个 /瓶接种到 75ml培养瓶中。随机将各瓶细胞设置为未照射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MCRCC)的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改变特征.方法 对1990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病理科病理诊断为肾细胞癌(706例)中的21例MCRCC进行了光镜、免疫表型观察和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及杂合性缺失(LOH)检测.结果 21例MCRCC患者年龄34~72岁(平均年龄50岁),男19例,女2例.肉眼或镜下血尿3例,18例因体检而偶然发现.10例肿瘤位于左肾,11例位于右肾.T1期18例,T2期2例,T3期1例.其中1例侵犯肾包膜,均无淋巴结转移.随访20例,无一例死于肾癌,未发现肾癌转移或复发病例.组织学观察,肿块最大直径0.3~10.0 cm(平均3.6 cm).切面呈多房性囊性,囊腔大小不等,囊腔间隔厚薄不均(0.1~0.5 cm.平均0.2 cm),内含淡黄色液体或胶冻样或血性液体.囊腔内衬单层或多层上皮细胞,胞质透明或淡嗜酸性.囊腔间隔内也可见呈巢状或腺泡状排列的透明细胞.Fuhrman 1级16例,Fuhrman 2级5例.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瘤细胞波形蛋白、ABC、CAM5.2、上皮细胞膜抗原(EMA)均呈阳性表达,CD10阳性表达6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阳性表达16例.分子遗传学观察,21例标本中,PCR扩增成功的有11例,5例发现微卫星变异,3例有LOH,其中D3S1560基因座2例,D14S617基因座1例;2例有MSI,分别为D9S168和D14S617各1例.结论 MCRCC是一种少见的肾囊性肿瘤,具有独特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肿瘤预后良好,可通过手术切除而治愈.  相似文献   
6.
Toinvestigatetheroleoftransurethralmicrowaveneedleablation (TUMWNA)inthemanagementofbladdercancer ,TUMWNAwascarriedoutin 2 4patientswithbladdercancersince 1989 FromJanuary 1989toDecember 1997,2 4patientswithbladdercancerweretreatedwithTUMWNA The 15menand 9womenwere 4 2…  相似文献   
7.
目的:克隆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人前列腺干细胞抗原(PSCA)基因,制备其抗血清.方法:通过PCR方法扩增包含蛋白融合点的PSCA基因片段,经DNA测序证实后克隆至带有Trx.6His标签的原核表达载体pET32a,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IPTG诱导表达,SDS-PAGE分析表达结果,经Ni-NTA树脂亲和纯化的蛋白皮下注射免疫小鼠,ELISA检测抗血清的滴度,免疫组化鉴定其特异性.结果:PCR扩增得到241 bp的目的片段,序列测定证实与GenBank上登录的序列一致;成功构建了PSCA基因片段的原核表达载体pET32a-PSCA;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于相对分子质量为20.4×103处有一蛋白新生带;PSCA融合蛋白免疫小鼠后,ELISA确认抗血清的滴度>1∶4 000.抗血清检测到前列腺癌组织中PSCA的表达. 结论:成功克隆、表达了人PSCA融合基因片段,并制备了相应的抗血清.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20~30岁膀胱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治疗预后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20~30岁膀胱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基本信息、临床表现、诊断特点、病理结果、治疗方式和预后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共20例,占同期膀胱肿瘤的1.22%(20/1 645),平均年龄(25.8±3.1)岁,男13例,女7例.以肉眼血尿为主要临床表现者10例,因非血尿症状检查发现者6例,健康体检中发现4例.肿瘤多发2例,单发18例;总计24枚,位于侧壁15枚,后壁3枚,前壁1枚,三角区3枚,膀胱颈口部2枚.B超检查发现22枚肿瘤,2例血尿患者B超检查阴性;B超测量肿瘤最大径为0.4~2.7 cm,平均(1.1±0.7)cm.膀胱镜的肿瘤诊断率100%.病理诊断为副神经节瘤1例,尿路上皮肿瘤19例(其中平坦型病变2例,乳头状肿瘤17例).19例患者接受了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治疗,1例给予吉西他滨和顺铂新辅助化疗4个周期后行剖腹探查.16例获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至5年,平均(28±16)个月,随访期间3例复发,l例进展为肌层浸润性癌.结论 20~30岁膀胱肿瘤患者总体具有单发、低级别、低分期的特点,但也有高恶性度肿瘤发生的可能,相当部分患者临床症状隐匿值得重视,治疗后长期随访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索利那新在控制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膀胱刺激症状中的价值.方法 116例诊断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患者纳入本研究,患者被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和术后即刻表柔比星灌注治疗;试验组患者于术前6h和术后连续3d每天口服索利那新5mg,对照组患者口服安慰剂;于术后6、12、24、48和72 h分别记录膀胱刺激症状评分.结果 膀胱刺激症状的发生率从93.1%(对照组)下降到67.2%(试验组)(P=0.001);在各个观测时间点对照组膀胱刺激症状的严重性均高于试验组(P<0.05或P<0.01).结论 索利那新可有效改善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膀胱刺激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频能量发生器(HFG)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临床应用。方法:72例BPH患者根据术式分为2组,36例行HFG前列腺电切术,冲洗液为0.9%生理盐水;36例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冲洗液为5%葡萄糖溶液。统计每例患者术前术后血红蛋白(Hb),中心静脉压(CVP)的变化及手术时间。术后随访2周、6个月,观察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Qmax)和前列腺体积的变化。结果:两组之间CVP、手术时间、术后2周IPSS和Qmax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治疗组治疗前后Hb变化、IPSS变化和Qmax变化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G前列腺电切术操作简便,其更高的切割效率,使术中基本无出血,采用等渗生理盐水为灌洗液,杜绝了电切综合症(TURS)的发生。HFG前列腺电切术是TURP的改良升级,对于快速解除膀胱出口梗阻、治疗BPH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