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1篇
医药卫生   10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TKA)术后膝周持续冰袋加压冷敷的镇痛效果。方法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将本组86例欲行单侧TKA的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于TKA术后将毛巾包裹的10%盐水冰袋置于膝前、内、外侧冷敷,持续24 h;对照组给予同等规格的常温软包装盐水袋置于膝前、内、外侧外敷,持续48 h;两组均于术后第2天拔除引流管。术后24 h内两组患者均经静脉镇痛泵滴注吗啡行自控镇痛(PCA),疼痛难以忍受时予以肌注吗啡5~10 mg。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静息和活动痛视觉模拟( VAS)评分、隐性失血量、吗啡使用情况、主动直腿抬高时间、屈膝90°时间、膝关节活动度( ROM)以及并发症来分析膝周持续冰袋冷敷的镇痛效果。结果 TKA术后膝周持续冰袋冷敷的患者,其术后36 h内各时间段以及总的吗啡消耗量明显减少(P<0.01),第一次肌注吗啡的时间亦明显推迟。术后第6、12、24、36 h,试验组静息痛VAS评分显著小于对照组( P<0.01),术后24、36 h活动痛VAS评分亦显著小于对照组( P<0.01)。术后24 h引流量间接显示,试验组隐性失血量较对照组少(P<0.01),患者主动直腿抬高时间、屈膝90°时间以及术后两周膝关节活动度比较,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 P<0.01)。两组在术后伤口愈合、感染发生率、血压、心率、皮疹、呼吸抑制和尿潴留的监测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试验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小于对照组。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周持续10%盐水冰袋冷敷,有助于减少术后麻醉镇痛剂消耗量,减轻术后早期疼痛,且可以有效减少隐性出血量,可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且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总结老年患者在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发生急性精神障碍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本组收治70岁以上老年人工关节患者1650例,出现术后精神障碍67例,发生率为4.1%。分析这67例患者精神障碍出现时间、持续时间,麻醉方式、麻醉用药、髋膝手术方式、基础疾病和电解质失衡情况与术后精神障碍的关系。结果精神障碍多发生于术后6h~5d内,主要表现有谵妄、定向力障碍、躁动、烦躁不安、神智不清、嗜睡、胡言乱语、昼夜颠倒等。术后3.77%椎管内麻醉和4.10%全身麻醉患者出现急性精神障碍,但两者无统计学差异。髋关节置换术组出现精神障碍的比例为5.09%,显著高于膝关节置换术组的2.39%。67例精神障碍患者中合并有高血压42例(62.7%),合并糖尿病39例(58.2%),合并酗酒18例(26.9%)。67例精神障碍患者中术后电解质检查提示低钾(50例,74.7%)、低钠(42例,62.7%)、低钙血症(37例,55.2%),合并低氧血症52例,占77.6%。结论高龄、基础疾病、电解质紊乱、低氧血症和术后疼痛是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发生急性精神障碍的高危因素。术前应重视和纠正老年患者各种病理状态,加强围术期呼吸循环的管理,防止低血压、低氧血症、脑水肿的发生,术后给予良好的镇痛和人文关怀,尽量消除促使术后精神障碍发生的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综合治疗中关节镜的作用和疗效。方法自2000年2月至2009年2月,对45例反复急性发作的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进行关节镜诊治,利用刮匙除去紧密附着在负重面关节软骨上的尿酸盐结晶,对充血、增生的滑膜及其附着的尿酸盐结晶不予特殊处理;修整剥脱的关节软骨及受侵蚀的半月板;用大量冲洗液冲洗关节腔,最后关节腔内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得宝松)及罗哌卡因等复合药物。术后抗炎镇痛,合理饮食调节及降尿酸治疗。结果 45例患者术后病情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28例患者随访期内未发生痛风急性发作。17例患者有2~3次的急性发作,与饮食控制不良和未坚持降尿酸治疗或患有高三酰甘油血症、肥胖等代谢性疾病有关。结论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起效快、微创、效果显著的方法,关节内对软骨、滑膜尽量少的干预及复合镇痛药物的应用,有效地缓解了疼痛。但关节镜微创治疗仅是综合治疗的一部分,尚需要合理饮食调节、降酸等配合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使用慢病毒介导兔BMP-2基因转染兔滑膜间充质于细胞(SMSCs),检测其安全性,并在体外定向诱导至软骨细胞。方法通过构建包含BMP-2基因的慢病毒载体,转染SMSCs后行安全性分析;各项检测和MicroRNA分析判断转染后的SMSCs是否进入软骨细胞分化谱系。结果贴块法获得的SMSCs在经分离纯化后,表现出间充质干细胞应有的结构和表面标志物,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增殖动力学、核型分析、致瘤型分析等证实被慢病毒转染的SMSCs安全。Westernblot、免疫荧光等证实且能稳定表达BMP-2蛋白。14d后,免疫组化、MicroRNA检测等证实在不需外加外源性BMP-2的体外环境下SMSCs可自发向软骨细胞分化。结论经重组慢病毒载体感染的兔SMSCs足够安全,能稳定表达BMP-2,体外能自发向软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测量国人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术胫骨近端截骨面后缘至腘窝血管之间的距离,以期为临床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避免损伤腘窝血管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选择2006-06/12于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体检的50名正常成人(53膝),男29名(31膝),女21名(22膝)。所有观察对象均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道德委员会批准。对所有膝关节进行MRI扫描,在胫骨外侧平台以下10mm水平横断面上辨认腘动静脉,并测量胫骨近端截骨面后缘至腘窝动静脉的距离。结果:53膝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男性胫骨近端截骨面后缘至腘动脉、腘静脉平均距离为(6.7±2.5,7.3±2.3)mm,95%可信区间分别为5.8~7.6mm,6.5~8.1mm。②女性胫骨近端截骨面后缘至腘动脉、腘静脉平均距离为(6.6±1.9,7.1±2.7)mm,95%可信区间分别为:5.8~7.4mm,5.9~8.3mm。③不同性别观察对象胫骨近端截骨面后缘至腘血管的距离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腘窝血管紧邻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术胫骨近端截骨面后缘,不同性别间无明显差异。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术中进行胫骨近端截骨,特别是后方操作时需特别谨慎,以避免损伤腘窝血管。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患者膝关节液中4种炎性因子(IL-1β、IL-6、IL-8、TNF-α)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相应组织病理学的关系。方法 在关节外科手术前,抽取31例患者的膝关节液,采用流式细胞小球微阵列术方法检测膝关节液中IL-1β、IL-6、IL-8、TNF-α表达水平,同时分析其滑膜组织病理学特征。所有患者按照组织病理学诊断分为骨关节炎(OA)、假体置换后翻修(RPR)、色素性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和类风湿关节炎(RA),另根据滑膜组织内含铁血黄素情况分为含铁血黄素沉着组和非含铁血黄素沉着组,根据滑膜组织内炎细胞浸润情况分为炎细胞浸润组和非炎细胞浸润组,按照膝关节液颜色分为血性膝关节液组和非血性膝关节液组。结果 31例患者中男9例、女22例,平均年龄(63.60±9.19)岁,左膝12例、右膝19例,OA 18例,RPR 5例,PVNS 5例,RA 3例。OA组患者膝关节液中4种炎性因子含量均最低,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A组膝关节液中IL-1β水平高于RPR组和PVN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组膝关节液中IL-6水平高于PVNS组,但低于RPR组,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A组膝关节液中IL-8水平高于RPR组和PVNS组,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A组膝关节液中TNF-α水平高于RPR组和PVNS组,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炎细胞浸润组(11例)膝关节液中4种炎性因子水平均高于非炎细胞浸润组(20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含铁血黄素沉着组(7例)膝关节液中4种炎性因子水平均高于非含铁血黄素沉着组(24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性膝关节液组(4例)与非血性膝关节液组(27例)相比,IL-1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IL-6、IL-8及TNF-α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IL-1β、IL-6、IL-8及TNF-α在多种关节疾病中有表达,且与其病理学特征等有相关性。这一发现有助于进一步研究某些关节疾病的发病和发展,可为临床诊断、治疗和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髌外侧小切口辅助麻醉下手法松解治疗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膝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例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6周内)发生膝关节僵硬的患者行髌外侧小切口辅助麻醉下手法松解。其中男性3例,女性7例;术前膝关节平均活动度为(74.4±9.44)°(60°~85°),平均年龄(72.8±7.18)岁(59~81岁)。排除因感染、假体松动、假体位置不良等明确原因导致术后关节僵硬的患者。术中给予蛛网膜下腔麻醉,反复、柔和、持续地对膝关节进行手法松解,结合髌外侧小切口,使其达到最大的活动度。采用KSS评分对膝关节术前及术后功能进行评价。结果平均随访(2.6±1.04)年(1~4年),术中能达到的平均活动度为(112.5±9.20)°(100°~125°),末次随访时平均活动度为(105±6.97)°(95°~115°)。KSS评分从术前平均69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平均82分。术前术后K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40,P〈0.01)。结论髌外侧小切口辅助麻醉下手法松解是治疗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发生膝关节僵硬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通过早期治疗,能显著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重建方式恢复单侧Crowe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的患肢长度后关节功能与患者满意度的差异。方法 将21例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单侧Crowe Ⅳ型DDH患者随机分为代偿长度组11例(转子下截骨后按照代偿法测得的双下肢长度差重建患肢长度)和绝对长度组10例(按照双下肢绝对长度差重建患肢长度)。平均随访10年,比较两组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和健康调查简表SF-36(the MOS 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评分;以翻修作为终点,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评估假体生存率;根据症状及X线表现评价关节功能和假体松动情况。结果 17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10年。两组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主要的SF-36评分和假体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代偿长度组患者SF-36评分的“心理健康”项优于绝对长度组。10例出现聚乙烯磨损, 6例出现大转子区严重骨质疏松,3例骨溶解。5例翻修:1例感染、1例假体周围骨折、3例无菌性松动。结论 两种不同重建方式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和假体生存率无差异。绝对长度组患者手术满意度低于代偿长度组,术后持续感觉双下肢不等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研究全髋关节置换术结合滑膜切除治疗晚期髋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0年10月至2010年6月间行髋关节切开滑膜清理加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13例晚期髋关节PVNS感染性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8例为局限型,5例为弥漫型,平均年龄33.7岁(21~65岁)。患者术前活动受限症状明显,术前检查提示关节面破坏,关节间隙狭窄,严重的伴有股骨头变形。术中采用关节切开滑膜广泛清理人工髋关节置换。随访分析患者功能恢复情况,比较术前、术后Harris评分及复发情况。结果 10例患者平均术后随访5.6年(0.5~10.3年),未出现复发,假体稳定,Harris评分从术前的47.6分提高到90.8分,能进行日常活动。3例出现复发,其中1例再次行切开清理术,术后良好;1例目前暂时行放射治疗;1例因复发面积广泛压迫下肢血液循环,减容手术无效最终行髋关节离断术。结论全髋关节置换结合增生滑膜切除是治疗局限型PVNS伴有骨质破坏的合适手术方式,能极大改善临床症状,复发率较低。对于弥漫型的治疗,复发率较高,仍待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