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5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1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58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腰骶部及右下肢疼痛麻木3年余,伴右下肢上抬无力和大小便感觉异常,近半年来症状加重;既往无腰部外伤史及其他疾病史。查体:右下肢肌力4级,实体觉、图形觉、两点分辨异常,巴宾斯基征及霍夫曼征阴性。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腰椎CT:L3~L4椎体层面椎管内不规则稍高密度影,内见斑点状钙化(图1A),邻近骨质无破坏。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探讨双源双能量计算机体层成像(CT)不同单能量重建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间质性病灶的显示和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3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0例COVID-19患者的胸部平扫影像学资料。比较同一患者双源双能量CT与常规CT的扫描辐射剂量。同时重建双源双能量CT扫描40、60、80、100、120 keV单能量图像,比较不同单能量图像间质性病灶的CT值和标准差(SD),计算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由2名经验丰富的肺部诊断医师采用5分法评估不同单能量图像质量,并进行比较。 结果双源双能量CT组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为(6.0±2.4)mGy,较常规CT组的(8.9±2.9)mGy下降了33%,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94,P<0.001);双源双能量CT组剂量长度乘积(DLP)和全身有效剂量(ED)分别为(217.5±79.6)mGy·cm和(3.1±1.1)mSv,低于常规CT组的(333.8±109.0)mGy·cm(t=10.727,P<0.001)和(4.67±1.52)mSv(t=10.730,P<0.001)。随着X线能量的升高,单能量图像的SNR和CNR逐渐增加,CT值和SD值逐渐降低,相邻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2名诊断医师的图像质量主观评价一致性较好(Kappa值为0.700~0.857,P<0.001),不同单能量图像主观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80 keV图像主观评分最高。 结论与常规CT相比,使用双源双能量CT降低了辐射剂量;120 keV单能量图像质量客观评价较高,但80 keV单能量图像更有利于间质性病灶的显示,对提示病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 观察临床和CT影像组学特征用于预测胃癌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状态的价值。方法 纳入150例胃癌患者,MSI-H阳性30例、阴性120例;按7∶3比例将其分为训练集(n=105)和验证集(n=45)。基于腹部静脉期增强CT图提取病灶影像组学特征并加以筛选,计算影像组学评分(Radscore);比较训练集和验证集MSI-H阳性与阴性患者临床资料及Radscore差异;分别基于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因素和Radscore构建临床模型、CT影像组学模型及临床-CT影像组学联合模型,评估其预测胃癌MSI-H状态的价值。结果 训练集和验证集中,MSI-H阳性与阴性肿瘤位置、Radscore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临床模型、CT影像组学模型及联合模型评估训练集胃癌MSI-H状态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0.760、0.799及0.864,在验证集分别为0.735、0.812及0.849;联合模型的AUC大于2种单一模型(P均<0.05)。结论 基于肿瘤位置和Radscore的临床-CT影像组学联合特征可有效预测胃癌MSI-H状态。  相似文献   
8.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