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8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MIPPO)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疼痛程度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治疗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105例,依据手术方法将其分为MIPPO组(n=55)和传统切开复位组(n=50),MIPPO组患者行微创锁定钢板改良内固定治疗,传统切开复位组患者行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治疗效果、治疗前后VAS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MIPPO组患者手术时间[(69.1±16.4)min vs.(101.4±30.5)min]、术中出血量[(85.3±24.5)m L vs.(163.5±40.8)m L)]、术后引流量[(18.3±4.6)m L vs.(23.4±5.3)m L]、住院时间[(2.8±0.9)d vs.(4.5±1.0)d],骨折愈合时间[(11.6±2.3)周vs.(16.8±3.5)周],可负重时间[(8.1±2.1)周vs.(9.6±2.0)周]均短(少)于传统切开复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PPO组、传统切开复位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4.55%、80.00%,MIPPO组优于传统切开复位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周,MIPPO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传统切开复位组(P<0.05)。传统切开复位组患者术后3例发生骨折延迟愈合,2例发生外展受限;MIPPO组患者术后1例发生骨折延迟愈合,1例发生外展受限;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0%vs.3.64%,χ^2=1.538,P=0.173)。结论微创锁定钢板改良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治疗效果显著,不增加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及超声检查在肠系膜动脉缺血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某院收治的61例拟诊肠系膜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分别行CTA、超声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DSA检查作为金标准,对CTA及B超检查进行诊断学实验评价。结果:B超诊断的灵敏度为91.84%,特异度为83.33%,误诊率为16.67%,漏诊率为8.16%;CTA诊断的灵敏度为89.80%,特异度为96.67%,误诊率为8.33%,漏诊率为10.20%。B超及CTA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对动脉粥样斑块、动脉狭窄、动脉闭塞的诊断,CTA诊断指数均高于B超诊断。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及超声检查对肠系膜动脉缺血性疾病均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比B超检查准确性略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表达变化情况及其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纳入27例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30例单纯胸腰椎骨折患者,设为脊髓损伤组以及脊髓正常组,同时纳入30例体检正常患者为对照组。骨折患者分别于骨折后1、3、7、15、30、60 d抽取空腹肘静脉血,对照组抽血1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TGF-β1水平。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以及骨痂生成时间,及不同时间的TGF-β1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第1天血清TGF-β1水平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第3、7天血清TGF-β1水平逐渐上升,第15、30、60天血清TGF-β1水平逐渐降低;脊髓损伤组骨折第3、7、15、30天的血清TGF-β1水平均显著高于脊髓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损伤组骨折愈合以及骨痂生成时间均显著短于脊髓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后血清TGF-β1长期处于高表达情况,且合并脊髓损伤会促进TGF-β1表达,TGF-β1表达量增加一定程度上能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后凸截骨矫形所致神经损伤并发症的原因及控制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01-2010-12收治的112例截骨矫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发生神经损伤的原因和控制措施。结果 20例患者术后发生神经损伤并发症,发生率17.9%。脊髓损伤患者中2例由于T12截骨位置的脊髓受到牵拉和压迫造成的脊髓损伤,另1例由于术后早期迟发引起;神经根损伤中,3例由截骨位置闭合处出现挤压L3神经根所致,2例由于L3椎弓根螺钉置入错误导致,另12例由于术中操作对神经根的牵拉和激惹导致。结论神经损伤是强直性脊柱炎后凸截骨矫形术后常见并发症,应详细了解强直性脊柱炎的病理特点,手术治疗过程中规范操作,从而有效降低术后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研究来明确对脑梗塞患者应用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的疗效。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来本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脑梗塞患者23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所有的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纳入患者118例。两组患者均应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另外再增加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结果比较治疗后组间的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还比较了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阿司匹林与硫酸氢氯吡格雷两种药物同时用于治疗脑梗塞患者中,疗效理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联合磁共振成像(MRI)诊断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前瞻性随机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莱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经术后组织学病理学证实的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根据其术前彩超、MRI的影像学报告,比较仅使用彩超诊断与彩超联合MRI诊断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及准确度。结果彩超联合MRI诊断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78. 14%,准确性为75. 28%,特异度为77. 38%,均明显高于仅使用彩超的54. 84%、63. 29%、61. 90%。结论尽管彩超与MRI单独使用时同样能够发挥诊断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的作用,但两者联用使得诊断结果更加准确,有利于临床手术方案的制定与术后复发风险评估,因此彩超与MRI联合使用诊断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的方式更具有临床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骨诱导成骨材料(脱钙人牙基质)在骨修复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并总结。方法取河北省邯郸市第一医院骨一科自2010年以来收治的骨科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实验组采用内固定结合脱钙人牙基质(DTM)进行骨修复治疗;对照组采取髂骨植骨治疗。通过监测所有患者术后一周的血磷、血钙和网织红细胞的水平变化来评定手术对内环境稳定性的影响;同时在患者术后2年内随访,统计骨愈合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血磷、血钙和网织红细胞的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更加稳定,提示骨诱导成骨材料在骨修复治疗的稳定性很好;且实验组在6个月内统计骨愈合47例,愈合率达到78.3%,对照组6个月内骨愈合32例,愈合率为5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TM在骨修复治疗中对血磷、血钙和网织红细胞的水平更稳定,且患者愈合情况理想,总体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单链抗体(scFv)在不同载体和菌株中的表达以及表达产物的免疫学活性评价。方法:将人源化单链抗体的基因通过酶切、连接等生物技术的方法克隆到pET28a、pET32a和pET-EI:X3种不同的载体中,并选用不同的表达菌株进行表达,观察单链抗体的表达情况并对抗体的可溶性表达进行优化,采用亲和层析和分子筛层析对目的蛋白进行纯化,并在体外研究目的蛋白的生物学活性。结果:抗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单链抗体在pET28a/BL21(DE3)中不能表达,在pET32a/BL21(DE3)和pET-EI:X/BLR(DE3)中均成功表达,但是在pET-EI:X/BLR(DE3)中scFv抗体无法从内含肽(intein)上裂解。scFv在pET32a/BL21(DE3)中表达量占总蛋白的30%左右,经过两步层析纯化后纯度达到85%以上。体外免疫试验显示,目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学活性。结论:人源化抗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单链抗体scFv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需要分子伴侣,通过低温表达策略在pET32a/BL21(DE3)中成功得到表达。  相似文献   
9.
作者采用大孔树脂吸附法对金银花中的绿原酸进行提取,产品含量高,工艺简单可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胫骨远端外侧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并探讨。方法取河北省邯郸市第一医院骨一科自2011年以来收治的胫骨Pilon骨折患者54例,其中27例患者采取胫骨远端外侧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视为实验组;另外27例患者通过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视为对照组。通过对患者手术切口大小、手术流血量和术后软组织感染统计和记录来评定治疗效果。同时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并通过随访记录对两组治疗效果采用Mazur评分系统进行踝关节功能评定。结果实验组在手术切口大小、手术流血量和术后软组织感染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随访2年,所有患者无骨不连的情况发生,骨折部位全部愈合。实验组踝关节功能评定结果:优16例,良7例,可4例,优良率为85.2%;对照组踝关节功能评定结果:优10例,良8例,可9例,优良率为66.7%;且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远端外侧LCP治疗是常见的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手术方法,其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