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叶文宏  汪苍  方佃刚  干芸根 《肝脏》2016,(6):477-480
目的评价CT及MRI在诊断小儿肝脏肿瘤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4年4月-2015年5月就诊于我院并通过术中病理确诊为肝脏肿瘤的26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收集患者术前CT及MRI检查资料,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26例患儿行CT及MRI检查,共发现34个病灶,排在两组前三位的影像学变化是:动脉期明显强化,门静脉期低密度,延迟期等密度。26例患儿共68个影像学检查结果(CT:34个;MRI:34个)、34个术中病理切片结果。其中与"金标准"结果一致的CT报告为28个(准确度为82.4%),MRI报告中29个结果与之一致(准确度为85.3%)。结论CT及MRI在诊断小儿肝脏肿瘤方面的价值无法取代,对怀疑肝脏肿瘤的小儿应尽早完善肝脏增强CT或MRI,以免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男童SNAP-25基因MnlI多态性与静息态脑功能和工作记忆的相关性,探讨SNAP-25基因MnlI多态性对ADHD儿童脑功能的影响机制。方法采集36例TT纯合子基因型ADHD男童(简称TT组)和20例G等位基因型ADHD男童(简称TG组)静息态脑功能数据,采用局部一致性方法进行分析,比较两组之间静息态脑功能的差异。采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第四版(WISC-Ⅳ)评估两组男童的工作记忆指数,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之间工作记忆能力的差异。当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静息态脑功能结果:与TG组比较,TT组:1)ReHo值高的脑区有:①默认模式网络(左后扣带回、双侧楔前叶、双侧额内侧回、左颞中下回、右颞中回);②语言功能区:左额上、中、下回,右额中回;③左中央前回等。2)ReHo值低的脑区有:①右中央后回;②左前扣带回,右前扣带回;③左顶上回等。2.工作记忆结果,TT组的工作记忆能力较TG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NAP-25基因MnlI多态性对ADHD男童脑功能具有不同的遗传效应,其不同基因型的工作记忆存在差异,fMRI可从神经网络角度解释其差异的脑功能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儿童脊柱嗜酸性肉芽肿(EG)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儿童脊柱EG的MRI资料。结果 12例SEG中,10例单发病灶,2例多发病灶,共15个病灶,其中颈椎2个,胸椎5个,腰椎8个。15个病变均位于椎体,2个同时累及椎体附件。MRI表现为破坏的椎体T1WI呈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或高信号。椎体变扁呈楔形或呈盘状改变。3个病灶椎旁软组织肿块形成,其信号特点与病变椎体相仿,其中2个突向椎管内压迫硬膜囊及脊髓。3例引起脊柱不同程度后突畸形。病灶邻近椎间盘信号正常。4例MR增强扫描显示受损椎体及椎旁软组织肿块不同程度强化。结论儿童脊柱嗜酸性肉芽肿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MRI对儿童脊柱EG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在确定手术方式和评价手术疗效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DTI评估Duchenne肌营养不良症(DMD)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28例DMD患儿均行大腿肌肉常规MRI和DTI检查,测量右侧大腿14块肌肉(臀大肌、阔筋膜张肌、股外侧肌、股中间肌、股内侧肌、股直肌、缝匠肌、长收肌、大收肌、股薄肌、半膜肌、半腱肌、股二头肌长头、股二头肌短头)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ADC值。根据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FM)评价患儿运动功能,并分析各肌肉FA值、ADC值和14块肌肉平均FA值、ADC值与MFM总评分的相关性。结果:除缝匠肌、股薄肌、半膜肌及半腱肌外,其余肌肉FA值与MFM总评分均呈负相关(均P<0.05),ADC值与MFM总评分均呈正相关(均P<0.05);FA值以臀大肌相关性最高(r=-0.587),ADC值以股外侧肌相关性最高(r=0.470)。14块肌肉平均FA值与MFM总评分呈负相关(r=-0.539,P<0.05),平均ADC值与MFM总评分呈正相关(r=0.478,P<0.05)。结论:DTI可用于量化和客观分析DMD患儿的临床严重程度。臀大肌FA值与MFM总评分相关性最高,提示臀大肌FA值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DTI)检测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视觉通路中视放射及胼胝体的发育情况,从而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采集14例左眼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和30例正常对照儿童DTI数据,分别测定弱视组和对照组两侧视放射及胼胝体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左眼弱视组和正常对照组均表现为左侧视放射的FA值高于右侧(P〈0.05),ADC值低于右侧(P〈0.05)。组间分析,左眼弱视组两侧视放射的FA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ADC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胼胝体压部ADC值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的视放射及胼胝体压部的FA和ADC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其神经纤维存在一定程度的发育不良,可能是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单眼及双眼视功能低下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在儿童偏瘫型脑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集2o例偏瘫患儿及年龄相匹配的20例健康儿童的常规颅脑MRI及DTI数据,得到FA图、ADC图和VR图。测量锥体束经过的双侧内囊后肢、大脑脚和脑桥层面感兴趣区(ROI)的FA值、1-VR值和ADC值。数据分为三组,偏瘫组患侧(A组)、偏瘫组健侧(B组)和正常对照组左右侧平均值(c组)、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检测A-B组的差异,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检测A-C组、13-C组差异。以内囊后肢及同例大脑脚为R0I,分别追踪锥体束。结果20例偏瘫组MRI平扫100%异常,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脑室旁脑白质软化、脑萎缩、软化灶,脑白质减少、胼胝体发育不良和脑穿通畸形。所有偏瘫患儿彩色编码ADc图、FA图和VR图显示双侧大脑结构不对称,病变区域颜色混杂,边缘不清,其中16例DTT图显示病变倒不同程度锥体柬缺失。A组较B组、C组三个层面ROI的Fh值与1-VR值均显著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3组与C组间的FA值与1-VR值无显著差异。大脑脚层面ROI的ADc值B组较A组、c纽显著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组间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TT能更直观显示白质纤维形态及走行,通过Fh值、1-VR值和ADc值等参数的测量进行量化分析,对偏瘫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障碍做出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对儿童腹部脏器外囊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儿童腹部脏器外囊性病变的CT表现。结果:淋巴管瘤11例,其中肠系膜淋巴管瘤7例,腹膜后淋巴管瘤4例,肿块形态不规则,囊壁菲薄,张力低,边缘清楚,其中8例可见线条状分隔,8例行增强扫描均未见强化。肠系膜囊肿8例,均为先天性肠系膜囊肿,形态较规则,边缘清晰锐利,囊壁薄而均匀,6例为单房,2例为多房,2例囊壁呈线状强化,6例囊壁无强化。大网膜囊肿4例,长径均大于6cm,病灶位于腹腔前方,紧贴前腹壁,形态不规则。肠重复畸形6例,均与肠管关系密切,4例呈管状,2例呈类圆形,4例囊壁可见强化。囊性畸胎瘤4例,3例位于腹膜后,1例位于骶尾部,2例囊壁可见线条状钙化。腹部脓肿2例,呈不规则液性密度区,囊壁较厚且厚薄不均,增强时明显强化。结论:CT对腹部脏器外囊性病变的形态特征、大小范围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显示清晰,能对大多数病变作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64排螺旋CT气管三维重组在小儿气管异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深圳市儿童医院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1日收治的气管异物患儿100例,采用X线及64排螺旋CT气管三维重组检查,比较2种检查方法对小儿气管异物检查的准确率及患儿家属对这2种检查方法的满意度。结果与X线检查比较,64排螺旋CT气管三维重组检查准确率、患儿家属对其的满意度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小儿气管异物采用64排螺旋CT气管三维重组进行检查,有利于提高患儿气管异物的检出率,且容易被患儿家属所接受。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研究单眼弱视儿童治疗前后视放射的变化及其神经机制。

方法:选择18例左眼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经过为期9mo的弱视治疗,对治疗前后的视放射进行DTI检查,比较分析治疗前后视放射的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 FA)值和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值的变化。

结果:治疗后两侧视放射的FA 值均高于治疗前(P<0.05),ADC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右侧视放射治疗前后FA 值和ADC值的变化均大于左侧视放射(P<0.05)。

结论:单眼弱视儿童经过有效的弱视治疗后,两侧视放射的神经纤维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戊二酸尿症I型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脑部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尿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确诊的戊二酸尿症I型患者的临床与影像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与脑部MRI特征。结果 8例中男6例,女2例,所有患者尿液戊二酸、3-羟基戊二酸排泄量均明显超出正常范围。主要临床表现为智力发育减退和运动障碍。脑部MRI显示8例患儿均出现额颞叶脑萎缩、外侧裂池增宽以及双侧基底节区对称性长T1长T2异常信号,5例中央脑白质出现长T1长T2异常信号,4例出现硬膜下积液或积血,1例大脑脚对称性长T1长T2异常信号。结论戊二酸尿症I型患者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其脑部MRI较具特征性表现,主要表现为基底节区、中央白质区对称性受累,额颞叶脑萎缩,外侧裂池增宽,MRI对其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