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7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4年中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能力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现状。方法 2014年9月至2015年3月通过网络问卷调查全国省、地(市)和县(区)级3 395个CDC和3 000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了解慢性病预防控制相关的政策能力、基础配置能力、培训指导能力、合作与参与能力、监测能力、干预与管理能力、评估能力和科研能力。结果 (1)政策能力:23个(71.9%)省级、139个(40.6%)地市级和919个(31.2%)县(区)级政府或卫生行政部门有现行慢性病防控相关规划。(2)基础配置能力:25个(78.1%)省级、136个(39.8%)地市级和529个(18.0%)县(区)级CDC设置了专门承担慢性病防控工作的部门。各级CDC有9 787人从事慢性病防控工作,占CDC总在岗人员的5.0%。68.1%的CDC配置了慢性病防控工作经费。(3)培训指导能力:2 485个(74.9%)CDC举办过慢性病防控相关培训班。2 571个(87.3%)县(区)级CDC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过指导。(4)合作与参与能力:CDC与媒体开展合作的比例最高(42.0%)。(5)监测能力:各级CDC开展死因监测的比例为73.8%;开展各类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的比例均不到50.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新发脑卒中和急性心肌梗死病例报告的比例分别为32.4%和29.9%。(6)干预与管理能力:各级CDC开展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个体化干预的比例分别为69.1%和68.2%,开展其他各类慢性病及危险因素干预的比例均不到40.0%。超过90.0%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了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随访管理工作,但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管理率分别仅为17.4%和13.7%,规范管理率分别为83.7%和80.4%,控制率分别为59.2%和55.2%。(7)评估能力:32.4%的卫生行政部门或CDC对本辖区慢性病应对情况开展了定期评估。(8)科研能力:省级CDC科研能力明显高于地(市)和县(区)。结论 与前两次调查结果相比,各级慢性病防控政策能力呈稳步提高趋势,但总体仍较为薄弱;县(区)级CDC慢性病防控能力与省和地(市)级仍有较大差距,亟待提高;开展慢性病管理工作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比例较高,但管理效果不佳,与2010年和2012年的调查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2.
我国八省份6~12岁儿童上学日睡眠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6~12岁儿童上学日睡眠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0年9-11月,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 根据地理特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 以中国内地8省(直辖市、自治区)为抽样框, 抽取20 603名6~12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 调查其睡眠时间及相关生活习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逐步法分析儿童睡眠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 调查6~12岁儿童上学日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为9.11 h, 睡眠严重不足、睡眠不足和睡眠适中的比例分别为32.82%(7 672/20 603)、39.70%(8 179/20 603)和27.48%(5 662/20 603), 随年龄的增加, 儿童睡眠时间减少, 睡眠严重不足的比例增加。不同性别、城乡及经济水平之间儿童的睡眠时间及不同性别的小学生的睡眠构成并没有差异, 但不同地域(城市和农村)与不同经济地区儿童睡眠构成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农村儿童睡眠严重不足、睡眠适中的比例高于城市(χ2=59.96, χ2=45.47, P<0.05);而睡眠不足的比例低于城市的比例;经济水平高的地区儿童睡眠不足的比例最低, 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调整性别、体重、饮食习惯及运动时间后, 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 对促进儿童睡眠时间满足10 h有积极保护作用的是饮食习惯中习惯吃肉、每日运动, 经济水平高和居住于城市地区。结论 我国儿童存在不良的睡眠卫生习惯;睡眠时间不足呈现低龄化, 农村儿童睡眠严重不足的现象较为常见。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山西营养与慢性病家庭队列人群BMI与总死亡率的关系。方法 以"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山西省调查人群为基线建立队列,于2015年12月至2016年3月对研究对象进行随访调查,对逝者进行死因回顾调查。2002年基线信息完整的≥ 18岁研究对象7 007人,随访到5 360人,随访率为76.5%。将研究对象按BMI分为8组,计算死亡率,以死亡率最低组作为参照,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估计全人群、分性别、年龄(≥ 60岁、<60岁)的各组死亡风险比(HR)及95% CI,模型调整基线年龄、性别、吸烟、饮酒、文化程度等因素,并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 共随访67 129人年,平均随访12.5年,死亡615人,队列总死亡率为916/10万人年。BMI为26.0~27.9 kg/m2组死亡率最低,以该组为参照组,多因素调整后,BMI<18.5、18.5~19.9、22.0~23.9和≥ 30.0 kg/m2组的死亡风险明显升高,调整HR值(95% CI)分别为1.90(1.26~2.86)、1.68(1.15~2.45)、1.49(1.08~2.06)和1.72(1.07~2.76)。对于≥ 60岁老年人,BMI<18.5 kg/m2组的死亡风险明显升高,调整HR值(95% CI)为1.94(1.20~3.15)。结论 BMI ≤ 19.9、22.0~23.9及≥ 30.0 kg/m2均会增加全因死亡风险。除关注肥胖外,低体重营养不良造成的老年人高死亡风险应特别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1993-2008年中国脑血管病直接经济负担状况及其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1993、1998、2003和2008年4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数据,采用二步模型法推算中国1993-2008年≥30岁人群脑血管病直接经济负担及其变化情况,包括脑血管病直接门诊费用和直接住院费用。结果 1993-2008年中国≥30岁人群脑血管病直接经济负担明显上升,从1993年的84.73亿元上升至2008年的1 031.25亿元,去除物价影响后,实际增长了5.3倍,年均增速为13.1%,高于同期卫生总费用和GDP的增长速度,其中2003-2008年直接经济负担的增长速度最快,年均增速为19.8%。结论 中国≥30岁人群脑血管病疾病负担给个人和社会造成的影响已相当严峻,应加强对脑血管病相关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5.
高龄老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多维度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多维度研究高龄老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7个长寿地区的百岁老人,并匹配选取同性别90~99岁、80~89岁高龄老人。通过问卷调查所有老人社会人口学、行为生活方式、功能状态与患病情况、基本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和器具性日常生活活动(IADL)能力调查。测量腰围和血压,测定生化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DL和IADL的影响因素。结果年龄、民族、婚姻状况、居住方式、缺乏身体活动、休闲活动、腹型肥胖、舒张压、甘油三酯水平、认知受损和脑血管疾病是影响ADL的因素,OR(95%CI)值分别为5.10(2.78,9.37)、5.39(2.08,13.91)、0.48(0.25,0.91)、0.25(0.13,0.49)、2.01(1.34,2.98)、0.23(0.15,0.34)、2.34(1.56,3.52)、0.98(0.96,0.99)和0.72(0.54,0.99)、2.16(1.26,3.70)和3.46(1.40,8.52)。影响IADL功能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民族、自评经济状况、休闲活动、总胆固醇水平和认知受损,OR(95%CI)值分别为3.08(1.67,5.68)、1.79(1.11,2.89)、1.86(1.12,3.11)、0.46(0.27,0.79)、0.19(0.07,0.55)、1.19(1.02,1.39)和3.11(1.93,5.00)。结论年龄增加、汉族、缺乏身体活动、腹型肥胖、认知受损、脑血管疾病是ADL受损的危险因素,在婚、独居、休闲活动、较高的舒张压和甘油三酯水平是ADL受损的保护因素。年龄增加、汉族、女性、总胆固醇水平和认知受损是IADL功能受损的危险因素,经济状况自评较好和休闲活动是IADL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 了解"健康步道"的建设情况、使用者对步道的使用情况、身体活动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2015年8月,在镇江市丹徒区、润州区和京口区按行政区划及管理类别选择4条健康步道,对1 615名步道使用者进行拦截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步道建设、使用情况、身体活动情况等。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特征人群和不同步道的指标差异。结果 50.56%(816/1 614)的被调查者每周有6~7 d使用步道,31.91%(515/1 614)的人每周有3~5 d使用步道。三个年龄组(45岁以下,45~59岁和60岁以上)使用者以散步为主的人数比例均高于采用步行、快走和慢跑的方式。67.58%(1 090/1 613)的被调查者认为使用步道后其运动总量增加。绝大多数人(96.65%,1 557/1 611)从家中去步道,家离步道的距离范围是1.26~2.11 km。44.67%(720/1 612)和22.21%(359/1 612)的使用者认为步道应设置在公园和广场。使用者认为愿意去步道的最重要的原因为使用安全和周围环境好。结论 健康步道有助于人群适量运动,是促进健康生活方式形成的良好场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流行性感冒病毒裂解疫苗(流感疫苗)和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肺炎疫苗)接种对老年COPD患者症状改善效果。方法 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分别在重庆市和宁波市的各3个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各选择4个社区组,整群抽样分为流感疫苗接种组、肺炎疫苗接种组、流感疫苗与肺炎疫苗联合接种组和对照组,以COPD患者自我评估测试(COPD assessment test,CAT)结果为主要评估指标,观察并比较社区内60~75岁COPD患者疫苗接种1年后症状改善程度。采用SAS 9.4软件分析,比较COPD患者疫苗接种前后的CAT评分及其症状改善的情况。结果 对4个社区组COPD患者使用倾向评分方法进行匹配后,共纳入研究对象1 244人。基线CAT评分M=21(IQR:17~26)分。接种疫苗1年后,CAT评分M=18(IQR:14~24)分,3个疫苗接种组的CAT评分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流感疫苗接种组,配对t=-6.531,P=0.403;肺炎疫苗接种组,Wilcoxon配对检验H=-9 623,P<0.001;流感及肺炎疫苗联合接种组,配对t=-10.803,P<0.001),而对照组患者CAT评分无明显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ilcoxon配对检验M=1 167,P=0.403)。CAT分级为"严重影响"及"非常严重影响"者比例在3个疫苗接种组明显降低,对照组变化不明显。析因分析发现流感疫苗对COPD患者整体症状、以及咳嗽、胸闷、气喘、活动、外出、精力6项指标均有改善作用;肺炎疫苗对整体症状及全部8项单独指标均有改善作用。结论 对COPD患者给予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接种可有效改善其疾病症状。  相似文献   
10.
我国35岁以上居民脑卒中患病情况和发病年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我国35岁以上人群脑卒中患病情况及患者发病年龄.方法 利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杏资料,分析不同年龄、性别、地区居民的脑卒中患病率,现存脑卒中患者的首次发病年龄及发病年龄的性别和地区差异等.结果 全国35岁及以上人群脑卒中标化患病率为1111.5/10万,男性为1258.9/10万,高于女性(959.3/10万);城市居民脑卒中标化患病率为1544.8/10万,明显高于农村(758.1/10万);北方地区居民的脑卒中标化患病率(1479.3/10万)明显高于南方(719.6/10万);东、中、西部地区居民的脑卒中标化患病率分别为1469.0/10万、1085.4/10万和614.9/10万.据推算我国35岁及以上人群中有脑卒中患者562.7万例.现存脑卒中患者的发病年龄呈偏态分布,中位数为60岁.32.4%的患者发病在60岁~.发病年龄中位数男性(60岁)和女性(60岁)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P>0.05),城市人群的发病年龄中位数为61岁,晚于农村人群的58岁(χ~2=17.34,P<0.01),东部地区发病年龄中位数(61岁)晚于中部(59岁)和西部地区(57岁)(χ~2=12.92,P<0.01).结论 我国脑卒中患病存在性别及地区差异.现存脑卒中患者中,有1/2以上的患者脑卒中初次发病在60岁以前,即中青年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