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8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P-选择素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度的关系。方法:70冽冠D病患者,按临床诊断分为2组:急性冠脉综合症组32冽和稳定型冠心病组38例,对照组患者30例。ELISA检测各组患者血清中P-选择素水平.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冠脉造影术对冠脉病变进行Gensini评分,并了解其与血清中P-选择素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中的P-选择素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在冠D病组内,急性冠脉综合症组的P-选择素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冠心病患者,但两组冠脉病变Gemini评分无显著差别;而且冠脉病变Gemini评分与血清中P-选择素水平呈明显的相关性。结论:P-选择素可能参与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血清P-选择素水平可能是冠脉病变严重度的一个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0(IL-10)对精氨酸血管加压素(AVP)诱导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CFs)钙调神经磷酸酶(CaN)活性的影响。方法:用培养的新生SD大鼠CFs,四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CFs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光光度法测定CaN活性。结果:(1)10-7 mol/L AVP组CFs的吸光度(A49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IL-10呈浓度依赖性下调 AVP诱导的CFs的A490值(P<0.05或P<0.01)。IL-10本身对CFs的增殖无抑制作用。(2)10-7 mol/L AVP组CFs的S期百分率及增殖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10-6 g/L IL-10+10-7 mol/LAVP组S期百分率及增殖指数均明显低于AVP组(P<0.01)。(3)10-7 mol/L AVP组CaN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10-8、10-7、10-6和10-5g/L +10-7 mol/L AVP组的CaN活性均明显低于AVP组(P<0.01),但仍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IL-10呈浓度依赖性下调 AVP诱导CFs的CaN活性。结论:IL-10具有抑制AVP诱导CFs增殖和下调CFs的CaN活性的作用,这可能对预防和逆转心脏重构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回顾性分析高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合并高血压患者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6个月左心功能及死亡的影响。   方法   纳入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因STEMI合并高血压在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O医院心内科行急诊PCI的患者78例,依据Hcy水平是否≥15.0 μmol/L分为STEMI合并H型高血压组、STEMI合并单纯高血压组各39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如人口学特征、合并症、术前用药情况、相关检验结果等,PCI术中及住院期间相关数据如冠脉病变情况、术中手术情况、辅助治疗以及术后用药等,术后6个月左室射血分数及累计死亡的情况。   结果   性别、血肌酐、Hcy、病变血管支数对比组间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住院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6月LVEF、两次LVEF差值以及6月累计死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高Hcy对STEMI合并高血压患者行急诊PCI术后6月心功能及累计死亡无影响。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患者血清P选择素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炎性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中起关键性作用。P选择素作为炎症标记物越来越引起重视,它介导活化血小板、内皮细胞与白细胞等的黏附密切相关。有研究显示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一个分子标志。本研究通过检测血清P选择素在冠心病患血清中的变化,探讨P选择素的水平变化作为临床判断和预测冠心病,特别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可能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踝臂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的改善对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行ABI检测异常的131例患者,根据其6个月之内ABI改善与否分组.随访两年,对两组患者2年的MACE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在所有131例患者中,失访5例,有效入组例数126例,2年内共发生MACE事件22例.随访6个月时的△ABI>0%患者入选68例(53.9%)为改善组,随访6个月时的△ABI≤0%患者58例(46.1%)入选未改善组.2年内,未改善组MACE事件为17例(29.3%),改善组MACE事件为5例(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ABI的改变能够影响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提示ABI的持续监测对心血管危险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核转录因子PPARγ和MMP-9表达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核转录因子PPARγmRNA表达与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和冠脉病变的关系。方法对确诊为冠心病患者153例,采用RT-PCR法测定外周血中PPARγmRNA表达,ELISA法检测血浆中MMP-9含量,分析冠脉病变程度与PPAR3,mRNA表达、MMP-9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CHD组PPARγ比对照组明显降低,MMP-9比对照组明显增加。CHD组中ACS组PPA脚比SAP组明显降低,MMP-9比SAP组明显增加,PPARγmRNA表达与冠脉病变支数、病变类型呈负相关(P〈0.05),MMPO水平与病变支数、病变类型呈正相关(P〈0.05)。PPARγmRNA表达和MMP-9水平呈明显负相关关系。结论MMP-9时ACS不稳定斑块有促进作者,PPARγ具有抑制MMP-9的作用,提示通过激活PPARγmRNA表达和降低MMP-9水平时冠心病高危人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脂蛋白脂酶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和血脂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研究脂蛋白脂酶(LPL)基因与冠心病(CHD)和血脂的关系,探讨冠心病的遗传易感因素。方法:选择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80例,对照组60例。LPL基因多态性通过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测定。结果:CHD组中LPL基因突变型SX和XX者HDL-C水平高于SS基因型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PL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在CHD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PL基因与冠心病发病无相关性,但LPL基因突变可致HDL-C升高,可能对冠心病产生有益影响。  相似文献   
8.
9.
冠心病患者血清IL-1β和IL--6含量与冠脉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自细胞介素(IL)-1β、IL--6水平对冠心病发病和严重度的预测作用。方法:70例冠心病患者,按临床诊断分为2组:急性冠脉综合症组32例和稳定型心绞痛组38例,另有对照组患者30例。ELISA检测各组患者血清中IL--1β、IL--6水平,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冠脉造影术对冠脉病变进行Gensini评分,并了解其与血清中IL-1β、IL--6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中的IL-1β、IL-6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O.05);在冠心病组内,急性冠脉综合症组的血清IL-6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0.05)。冠脉病变Gensini评分与血清中IL-6水平呈正相关(r=0.358,P〈0.05)。结论:IL-1β、IL-6可能参与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其血清水平可能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个炎性标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Ang)Ⅱ在诱导巨噬细胞表达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以5 ng/ml佛波醇诱导人类单核细胞株细胞成巨噬细胞后,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诱导情况;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监测不同Ang Ⅱ刺激下的细胞活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及蛋白质印迹检测不同时间及不同浓度的Ang Ⅱ对EMMPRIN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进一步用Ang Ⅰ受体拮抗剂(10 μM)及Ang Ⅱ受体拮抗剂(10μM)探讨信号传导机制,检测Ang Ⅱ对EMMPRIN的诱导情况.结果:在5 ng/ml佛波醇诱导下可很好的建立巨噬细胞模型.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结果示Ang Ⅱ在0.01~10μM浓度下,细胞的活性不受影响(P>0.05),50 μM Ang Ⅱ刺激下细胞活性改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浓度Ang Ⅱ刺激下巨噬细胞内EMMPRIN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成时间依赖性,6 h后开始增高(P<0.05),12 h后达峰值(P<0.01),24 h后开始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ng Ⅱ对EMMPRIN的刺激作用亦呈剂量依赖型,随着浓度(0 μM、0.01μM、0.1μM和1μM)的增加,EMMPRIN基因及蛋白的表达亦明显增加(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的信号通路研究实验结果示Ang Ⅰ受体拮抗剂可抑制AngⅡ的诱导作用(P<0.05),AngⅡ受体拈抗剂则无影响.结论:在佛波醇诱导的人类单核细胞株细胞中,Ang Ⅱ通过Ang Ⅰ受体上调巨噬细胞中EMMPRIN的表达,氯沙坦可抑制其上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