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3篇
医药卫生   13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378例脊柱裂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临床分类及年龄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78例脊柱裂患者通过MRI检查进行临床分类,对每位患者按脊柱裂神经量表(Spina Bifida Neurological Scale,SBNS)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分析不同年龄段及各临床类型中神经功能受损情况。结果年龄是影响脊柱裂神经功能损害的主要因素;与其它临床类型不同,罹患脊髓脊膜膨出的患儿在幼儿期即出现严重的神经功能损害。结论:SBNS反映出不同临床分类和不同年龄段中脊髓拴系病理状态的差异,显示了SBNS对脊柱裂患者临床神经功能评估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脊髓髓内肿瘤的外科思考和手术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脊髓髓内肿瘤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髓内肿瘤病例资料,其中星形细胞瘤19例,室管膜瘤17例,血管母细胞瘤1例。所有患者均行后正中入路肿瘤切除术。结果:除5例星形细胞瘤行次全切或活检外,其余肿瘤均在显微镜下全切。术后随访3个月,症状改善者24例,无变化者8例,加重者5例。结论:外科手术是多数髓内肿瘤最有效的单一治疗。几乎所有的室管膜瘤和多数星形细胞瘤均可单用显微外科于术切除获得远期控制或治愈。应强调早期诊断和积极的初次全切手术。手术成功的最关键技术是辨清和拓展肿瘤与脊髓之间的界面。  相似文献   
3.
脊髓纵裂是一种神经管畸形,表现为脊髓中间出现异常的骨性、纤维软骨性或纤维分隔物,将脊髓节段性分为左右两部分,造成脊髓被分隔物卡压、限制和牵拉,进而导致脊髓拴系症状。手术是脊髓纵裂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手术原则:切除纵裂脊髓间的骨性分隔物及所有软组织,去除所有拴系因素。同时,要尽量避免手术并发症,并注意保留脊椎小关节和维持脊柱稳定性。本文旨在阐述脊髓纵裂畸形诊治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为提高诊治正确率、有效率,减少手术并发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嗅鞘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硬化1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作者在治疗晚期脊髓损伤的基础上[1],采用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脊髓多发性硬化1例,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背景:近年来,在啮齿类动物中发现,造血干细胞具有向神经分化的塑型性,而在人类,这种造血的塑型性仍然具有争议。 目的:检测人脐血来源的AC133+造血干细胞是否具有向神经分化的潜能。 设计、时间及地点:本实验为成组对照设计实验,于2005-08/2007-12在天津血液学研究所和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中心实验室完成。 材料:人脐带取自健康足月新生儿。胎脑滋养层细胞来源于22周流产胎儿脑组织。 方法:应用免疫磁珠分选人脐血AC133+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纯度为99%以上。同时以机械分离及酶消化法制备胎脑滋养层细胞。选用4种培养条件对脐血来源AC133+造血干细胞进行诱导分化:①生长培养液DMEM/F12加上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②DMEM/F12 加上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并联合使用脑源性生长因子,其间用全反式维甲酸处理3 d。③非细胞接触的共培养体系,先将制备的胎脑滋养层细胞生长在培养板内插件的半透膜上,与培养板内的脐血来源的AC133+细胞进行共培养。④细胞直接接触共培养,将预先用BrdU标记的脐血来源的AC133+细胞直接种在胎脑滋养层细胞上进行共培养。 主要观察指标: 1,2,4周收集诱导分化的脐血细胞,以RT-PCT检测是否有巢蛋白、骨形态生成蛋白2及神经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细胞分型特异性抗原。 结果:部分脐血来源的AC133+细胞,在体外存在生长必需的因子上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时,能表达一些与神经细胞分化有关的基因,如巢蛋白、骨形态生成蛋白,条件不同时,这些基因出现下调和关闭。在DMEM/F12 加上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联合使用脑源性生长因子诱导培养液中,上述基因表达在2周时可检测到,同时可检测到神经发育过程中出现的另一分子神经细胞黏附分子,这一分子在造血过程中并不出现,在使用内插件的胎脑滋养层细胞共培养的脐血细胞中也检测到相同结果。在优化的非细胞接触条件中主要表达胶质酸性蛋白,在细胞直接接触的共培养体系中出现神经元分化的标志物Ⅲ β-tubulin蛋白的表达。这种基因表达变化提示,在特定的培养环境下,脐血来源的AC133+细胞内可能出现了基因重排,使造血潜能的干细胞表达神经细胞发育分子。 结论:脐血来源的AC133+细胞包含部分具有向神经分化潜能的多能干细胞,在适合条件下,表达神经分化相关抗原。  相似文献   
6.
陈琳  黄红云  王锐  修波  孙君昭 《实用医学杂志》2003,19(12):1331-1332
目的:探讨减压手术治疗晚期脊髓损伤的手术技巧。方法:晚期脊髓损伤伴脊髓压迫症患者56例,由受伤至本次手术的时间为0.5~31年,平均3.6年。其中完全瘫46例,不全瘫10例。脊柱骨折部位:C4—T1 19例,T2~T9 9例,T11~L2 28例。所有患者均行脊髓前路减压术,脊柱失稳者同时行内固定手术。结果:术后影像学检查证实所有患者完全去除脊髓腹倒压迫,恢复椎管直径。随访20d~6个月,平均30d,53例获得不同程度脊髓功能改善。结论:强调手术减压的彻底性,二次手术尽量避免副损伤。减压时应注意保持和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必要时选择合适的内固定。  相似文献   
7.
脊髓损伤晚期前路减压手术对脊髓功能恢复的近期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晚期前路减压手术治疗脊髓损伤的手术指征和时限。方法:晚期脊髓损伤伴脊髓压迫症患者56例,均行脊髓前路减压术,脊柱失稳者同时行内固定手术。术前和术后使用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评估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术后影像学检查证实所有患者完全去除脊髓腹侧压迫,恢复椎管直径。随访20d~6个月(平均30d),53例获得不同程度脊髓功能改善,表现为肢体痉挛减轻、泌汗功能改善、根性疼痛减轻、感觉平面下移、肌力增加、肛周感觉部分恢复以及排尿功能改善。ASIA运动分由术前(32.8±19.5)分增加到(39.7±18.0)分;触觉分由(44.2±21.6)增到(54.8±15.3)分;痛觉分由(46.5±22.0)分增至(55.1±15.9)分。结论:①脊髓前路减压能准确、彻底地解除脊髓腹侧之压迫,改善晚期脊髓损伤包括全瘫患者同一平面神经根和脊髓长束的功能。脊髓、神经受压时间长短在临床上只具有相对意义,不是影响手术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手术时限与长期效果的关系有待进一步评价。②晚期前路减压的手术指征应放宽,凡影像学检查证实脊髓腹侧存在压迫和/或严重后突畸形者均应彻底减压。③减压时应注意保持和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必要时内固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腰椎间盘突出术后复发的原因,探讨预防措施及再手术方法。方法 对29例腰椎间盘突出再手术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61个月,平均34个月。按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达86.2%。结论 再手术的常见原因有髓核残留过多、神经根粘连、继发腰椎管(侧隐窝)狭窄和腰椎不稳等。初次手术时要加强术前检查明确诊断,确立正确手术方案,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术后复发率;对需要再次手术的患者仍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背景:近年来,在啮齿类动物中发现,造血干细胞具有向神经分化的塑型性,而在人类,这种造血的塑型性仍然具有争议。目的:榆测人脐血来源的AC133^+造血干细胞是否具有向神经分化的潜能。设计、时间及地点:本实验为成组对照设计实验,于2005—08/2007—12在天津血液学研究所和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人脐带取自健康足月新生儿。胎脑滋养层细胞来源于22周流产胎儿脑组织。方法:应用免疫磁珠分选人脐血AC133^+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纯度为99%以上。同时以机械分离及酶消化法制备胎脑滋养层细胞。选用4种培养条件对脐血来源AC133^+造血干细胞进行诱导分化:①生长培养液DMEM/F12加上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②DMEM/F12加上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并联合使用脑源性生长因子,其间用全反式维甲酸处理3d。③非细胞接触的共培养体系,先将制备的胎脑滋养层细胞生长在培养板内插件的半透膜上,与培养板内的脐血来源的AC133^+细胞进行共培养。④细胞直接接触共培养,将预先用BrdU标记的脐血来源的AC133^+细胞直接种在胎脑滋养层细胞上进行共培养。主要观察指标:1,2,4周收集诱导分化的脐血细胞,以RT-PCT检测是否有巢蛋白、骨形态生成蛋白2及神经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细胞分型特异性抗原。结果:部分脐血来源的AC133^+细胞,在体外存在生长必需的因子上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时,能表达一些与神经细胞分化有关的基因,如巢蛋白、骨形态生成蛋白,条件不同时,这些基因出现下调和关闭。在DMEM/F12加上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联合使用脑源性生长因子诱导培养液中,上述基因表达在2周时可检测到,同时可榆测到神经发育过程中出现的另一分子神经细胞黏附分子,这一分子在造血过程中并不出现,在使用内插件的胎脑滋养层细胞共培养的脐血细胞中也检测到相同结果。在优化的非细胞接触条件中主要表达胶质酸性蛋白,在细胞直接接触的共培养体系中出现神经元分化的标志物Ⅲ β-tubulin蛋白的表达。这种基因表达变化提示,在特定的培养环境下,脐血来源的AC133^+细胞内可能出现了基因重排,使造血潜能的干细胞表达神经细胞发育分子。结论:脐血来源的AC133^+细胞包含部分具有向神经分化潜能的多能干细胞,在适合条件下,表达神经分化相关抗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单纯椎管内硬脊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至2009年3月经病理证实的7例单纯椎管内硬脊膜外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表现、MRI特征和手术结果。结果 7例均表现为慢性双下肢麻木及无力,1例伴有神经根性症状;脊柱MRI显示6例病变位于胸椎,1例位于颈胸交界区;所有病变均达到手术全切,术后所有患者神经功能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单纯椎管内硬脊膜外海绵状血管瘤临床少见;主要表现为脊髓及神经根慢性受压而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体征;脊柱MRI示病变位于硬脊膜外脊髓背侧或一侧,且有经相应椎间孔向外生长的趋势;手术切除病变较为容易,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