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88篇
  免费   271篇
  国内免费   242篇
工业技术   5501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146篇
  2018年   133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235篇
  2013年   180篇
  2012年   198篇
  2011年   217篇
  2010年   225篇
  2009年   249篇
  2008年   235篇
  2007年   282篇
  2006年   266篇
  2005年   220篇
  2004年   230篇
  2003年   172篇
  2002年   165篇
  2001年   156篇
  2000年   139篇
  1999年   118篇
  1998年   131篇
  1997年   117篇
  1996年   103篇
  1995年   123篇
  1994年   106篇
  1993年   79篇
  1992年   70篇
  1991年   83篇
  1990年   85篇
  1989年   80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53篇
  1984年   32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8篇
  1965年   6篇
  1959年   7篇
  1958年   6篇
  1956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非开挖修复行业发展迅速,但标准化进程相对滞后。对中国水协团体标准《城镇排水管道原位固化修复用 内衬软管》(T/CUWA 60052—2021)的编制背景、编制原则、适用范围、参数指标等进行解读,分析管道原位固化修复技术的发展情况,并与国内外相关标准进行对比,剖解内衬软管的结构型式,指出控制内衬软管材料质量的关键参数指标,为内衬软管产品的设计、制造以及管道原位固化修复的施工、质量验收提供参考和依据。该标准的发布填补了内衬软管产品标准的空白,对实现管道原位固化修复工程材料的国产化和标准化,具有较大的社会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稳定掺入高吸水树脂(SAP)水泥基材料的流动性能,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了多孔型聚丙烯酸/丙烯酰胺SAP.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测SAP的微观形貌,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SAP的分子结构,用“茶袋法”测试SAP的吸液性能,并通过流动度试验研究了非多孔型及多孔型SAP对水泥净浆流动度经时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孔型SAP具有微米级连通孔结构,能够有效促进吸水速率,达到吸水平衡只需1 min内;当通过额外引水保持水泥净浆初始流动度相同时,多孔型SAP的掺入对水泥净浆流动度的经时损失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3.
4.
张大峰  刘炜  刘丽 《电源技术》2021,45(3):289-290,308
从环境温度和分容方式两方面进行实验,最终确认了环境温度在35℃结合分容放电后以小倍率电流续放电或微补电的方式,对电压一致性的改善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5.
从践行社会责任的设计教育工作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在疫情期间,组织学生,深入了解社会生活的工艺诉求,通过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指导学生创作抗击疫情公益海报。这种融入网络远程教学与实践教育的活动,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活了假期课堂模式,而且提升了学生设计实践能力,实现了“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6.
7.
依据熵权系数法(EWM)与主成分分析(PCA)的原理与方法,将2个方法相结合,选取含水层水压、隔水层厚度、含水层的富水性、地质构造4个影响因素,计算各个因素的综合权重,对鲁西煤矿17煤底板的突水危险性进行评价分析并分区,并与传统的突水系数法相比较分析,对17煤开采奥灰水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9.
10.
管桁架焊缝质量检测机器人是一种在高空管桁架上采集焊缝信息,并对焊缝质量进行适时检测的机器人,它的越障稳定性是其安全可靠工作的关键.设计了一款能在管桁架上行走、越障,且适应管径变化的机器人系统;分别对沿竖直钢管爬升、周向旋转和越障状态下的驱动轮进行受力分析,初选了关键动作驱动电机参数;利用ADAMS平台进行翻转机构的运动学仿真,发现翻转角速度可影响机器人的工作效率和稳定性,以工作损失效能最小为目标优化翻转角速度,通过数据拟合和多次迭代求得最优翻转角速度;开展了样机稳定性试验,以测量不同翻转角速度下机器人的滑移量.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翻转角速度为0.445 rad/s时,工作损失效能最小,且越障稳定性好;翻转角速度达0.785 rad/s时,出现滑落现象;样机稳定性试验与运动学仿真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