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3种冷却方式和不同NaCl浓度对冷鲜猪肉匀浆物凝胶特性的影响。方法以冷鲜猪肉为原料,分析测定不同冷却方式和NaCl浓度对猪肉匀浆物蛋白质溶解度、凝胶脱水率,凝胶持水力、凝胶强度和凝胶硬度的影响。结果 NaCl浓度为0.42mol/L时,常规冷却的猪肉匀浆物蛋白质溶解度为18.25mg/m L、凝胶持水力为49.66%、凝胶强度为40.65 g、硬度为52.38 g,均大于快速冷却和浸没冷却; NaCl浓度为0.60 mol/L时,快速冷却的猪肉匀浆物蛋白质溶解度为20.74mg/m L、凝胶强度72.27g、凝胶持水力为74.02%,均大于常规冷却和浸没冷却。结论在较高的NaCl浓度(0.60mol/L)下,快速冷却的猪肉匀浆物凝胶特性相对较好;在较低的NaCl浓度(0.42 mol/L)下,常规冷却的猪肉匀浆物凝胶特性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2.
市售西班牙自然发酵香肠的食用品质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销量较高的市售西班牙自然发酵香肠为研究对象,通过感官评价筛选出喜好度较高的发酵香肠,测定香肠水分含量、pH值、色泽、质地等指标,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法分析香肠挥发性风味成分。结果表明,总体可接受性较高的自然发酵香肠具有以下特征:光泽度高、色泽暗红(亮度值16.028~31.399,红度值13.80~16.31),组织紧密、质地均一、硬度(4 721.859 0~6 360.352 0 g)适中,pH值(5.68~5.89)、水分含量(20.12%~28.09%)较低,咀嚼感好、干燥度适中,果香味、清香味、甜味、乳香味、鲜味明显,咸味、酸味适中,胡椒味较淡。总体接受性最高的香肠(1号香肠)中检出81 种挥发性风味成分,其中乙醛、异戊醛、2,3-丁二酮、月桂烯、3-甲基丁酸乙酯、顺-4-羟基-6-十二烯酸内酯、乙酸为主要风味成分(香气活力值>50)。  相似文献   
3.
生物保鲜剂延长冷鲜牛肉货架期的效果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延长冷鲜牛肉的货架期,保证其贮藏期间的食用品质及安全性,采用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筛选一组 复配生物保鲜剂(乳酸链球菌素、纳他霉素和ε-聚赖氨酸),并研究其对冷鲜牛肉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复配 生物保鲜剂中3 种保鲜剂的最佳配比为乳酸链球菌素2.5 g/L、纳他霉素1.5 g/L、ε-聚赖氨酸3.0 g/L;冷鲜牛肉在 (4±1) ℃条件下贮藏8 d后,其挥发性盐基氮值为19.84 mgN/100 g,属于二级鲜肉;菌落总数较对照组降低2 个 数量级,表明复配生物保鲜剂能够有效抑制腐败菌的增长;贮藏后期,处理组冷鲜牛肉的汁液流失率较对照组减少 1.73%。复配生物保鲜剂可以将冷鲜牛肉的货架期有效延长4 d。  相似文献   
4.
以猪肉香肠为研究对象,研究低盐条件下(竹盐添加量1.75%)复配膳食纤维(低聚果糖、菊粉、燕麦粉质量比1∶2∶1)完全替代淀粉对低盐香肠食用品质的影响。以感官评价、质构特性、蒸煮损失和色泽等食用品质为评价指标,确定低盐条件下复配膳食纤维的最佳添加量,并与1.75%精制盐淀粉香肠、复配膳食纤维香肠比较食用品质差异。结果表明:添加8%复配膳食纤维的竹盐香肠总体可接受性最高,香肠组织致密、切面整齐、呈肉红色、香味浓郁、鲜美多汁、质地柔软且富有弹性;复配膳食纤维添加量为5%、11%、14%时,香肠总体可接受性相对较差,风味稍差;复配膳食纤维的添加量由5%增加至14%,蒸煮损失由11.28%减小至8.38%;用复配膳食纤维替代淀粉,香肠质地变软,风味、口感评分增加,蒸煮损失由5.71%增加至9.07%。综上可知,复配膳食纤维添加量影响香肠食用品质,添加8%复配膳食纤维的竹盐香肠食用品质最高。  相似文献   
5.
肌原纤维蛋白含量是影响低脂乳化型肉制品保油性的重要因素,作用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本研究通过建立肌原纤维蛋白-橄榄油乳化体系,探究不同体积分数下(1%,5%,10%)肌原纤维蛋白稳定油/水乳液的具体途径。结果表明:肌原纤维蛋白体积分数较低时(1%)乳液稳定性较差,乳析指数显著高于其它两组(P0.05),乳液黏性及界面蛋白吸附量较低,保油性差;蛋白质体积分数为5%、10%时乳液稳定性显著提高(P0.05),粒径为1~10μm,并且呈单峰分布,界面蛋白吸附量和保油性显著提高(P0.05),此外,新鲜乳液(1%,5%,10%)中形成的界面蛋白膜可以有效抑制乳液氧化。界面蛋白膜是低体积分数条件下乳液实现保油性的重要途径,然而,高体积分数条件下(5%,10%),界面蛋白膜需要协同乳液中的肌原纤维蛋白凝胶基质共同提高乳液保油性。这对完善肉糜稳定理论及实际生产中指导配方设计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自然发酵香肠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细菌群落优势菌属(相对丰度>1%)、共现菌属(Spearman相关性系数|ρ|>0.5,P<0.05),以及与挥发性风味物质显著相关(P<0.05)的菌属,确定出调控自然发酵香肠典型风味的核心菌群,据此构建合成菌群,与进口商业发酵剂发酵香肠进行对比,分析合成菌群对发酵香肠感官和风味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自然发酵香肠的核心菌属为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以上述菌属对应的代表性菌种清酒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kei)、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马胃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quorum)和木糖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xylosus)构建的合成菌群制备改良发酵香肠,其感官特性及风味明显优于商业发酵剂制备发酵香肠,具体表现为:前者的清新味和甜香味较为明显,酸味、咸味和金属异味较淡,特别是具有潜在清新味和果香味的醛类和芳香烃类物质含量显著高于后者(P<0.05)。  相似文献   
7.
壳聚糖协同生物源保鲜剂对冷鲜牛肉的保鲜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延长冷鲜牛肉的保鲜期并减少贮藏期间的汁液流失,以菌落总数、总挥发性盐基氮值、pH值和汁液流 失率等作为评价指标,选用壳聚糖与前期实验筛选的复配生物源保鲜剂(乳酸链球菌素质量浓度2.5 g/L、ε-聚赖氨 酸3.0 g/L、纳他霉素1.5 g/L)对冷鲜牛肉进行涂膜保鲜,并与商业保鲜剂的保鲜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复配 生物源保鲜剂结合壳聚糖涂膜保鲜的冷鲜牛肉4 ℃贮藏8 d时的汁液流失率较对照组降低2.13%;贮藏16 d时,复配 生物源保鲜剂结合壳聚糖涂膜保鲜冷鲜牛肉的菌落总数为4.75 (lg(CFU/g)),属于二级鲜肉,较对照组降低了 4 个数量级。可见,复配生物源保鲜剂、商业保鲜剂、复配生物源保鲜剂结合壳聚糖涂膜处理均可延长冷鲜牛肉的 保鲜期。复配生物源保鲜剂结合壳聚糖涂膜的保鲜效果最好,可将冷鲜牛肉的保鲜期延长至16 d。  相似文献   
8.
以商业发酵剂(木糖葡萄球菌+戊糖片球菌)为对照组,不同发酵剂组合(木糖葡萄球菌+副干酪乳杆菌、木糖葡萄球菌+戊糖片球菌+副干酪乳杆菌)为实验组,通过对发酵香肠水分含量、pH值、水分活度、色泽、质地、风味和感官品质等指标进行测定,确定最佳发酵剂及适宜发酵的香肠直径。结果表明:相较于商业发酵剂,木糖葡萄球菌与副干酪乳杆菌组合发酵的香肠总体可接受性相对较高,且庚醛、1-辛烯-3-醇、乳酸乙酯、戊酸乙酯、癸酸乙酯、2-甲基丙酸乙酯等愉悦风味物质为该组独有,其特征主要表现为更加浓郁的清新味、甜香味、果香味和花香味;适宜的直径(21 mm)、水分含量((25.40±0.00)%)和硬度((2 812.46±767.93)g)以及相对较高的pH值(pH 5.57±0.02)是该组发酵香肠口感显著高于其他2 组的重要原因。因此,木糖葡萄球菌与副干酪乳杆菌组合发酵的小直径香肠食用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9.
不同原料肉对发酵香肠食用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3种冷鲜肉(黑土猪肉、阳光猪肉、三元猪肉),采用商业发酵剂(木糖葡萄球菌+戊糖片球菌)接种发酵的方式制备符合中国消费者口味的切片即食型发酵香肠,分析不同原料肉对发酵香肠理化特征、风味及感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原料肉制备的发酵香肠总体可接受度良好,光泽度高、色泽暗红(红度值8.62~9.85)、组织紧密、pH?...  相似文献   
10.
扒鸡加工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究扒鸡加工过程中风味物质的变化规律,以德州扒鸡为研究对象,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SPME-GC-MS)技术测定其加工过程中的风味物质,并通过气味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分析它们的贡献。结果表明:从扒鸡加工过程的7 个采样点共检测到56 种风味物质,其中醛类7 种、醇类11 种、烃类27 种、酮类4 种、杂环化合物2种、醚类2种、酚类1种、酯类1种、含硫化合物1种;扒鸡的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为醛类、醇类、烃类和酮类;加工过程中,各类风味物质含量总体上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卤制阶段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数量和含量显著增加(P<0.05),恒温卤煮后风味物质含量达到最大;二甲基二硫、己醛、壬醛、庚醛、1-辛烯-3-醇、2-戊基呋喃、D-柠檬烯、桉叶油醇和丁香酚的OAV>10,表明这些物质对扒鸡整体风味贡献较大,其主要来源于加工过程中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及卤制时添加的香辛料。综上,卤制是扒鸡风味物质形成的关键加工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