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8篇
工业技术   1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适应食品工业对食品配料天然绿色、营养健康的追求,采用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甜菊糖苷(steviol glycosides,STE)复合体系作为稳定剂制备纳米乳液,研究稳定剂组成、微射流参数、油相质量分数等对纳米乳液形成的影响,并对乳液稳定性及微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油相质量分数为10%时,单独SPI(1%)制备的乳液粒度较大(d43为0.548 μm),稳定性差。添加0.25%~1% STE时,乳液粒度分布更均匀,粒度变小;当STE质量分数为0.5%和1%时,乳液粒度小于200 nm,且具备较好的贮存稳定性(30 d)。添加2% STE会导致乳滴表面蛋白被完全取代,从而弱化乳液的长期稳定性。微射流压力、均质次数及STE质量分数的增加均可降低乳液粒度,但油相质量分数的增加可增加乳液粒度。进一步将纳米乳液进行冷冻干燥处理,可制得结构化良好且高油含量的油粉;相对于单独SPI稳定的结构化乳液,SPI-STE纳米乳液制得的油粉结构更为完整,表面黏性小。  相似文献   
2.
选取茶树精油为风味油相,利用甘草酸自组装纳米纤维作为结构单元构建风味精油乳液凝胶体系,研究甘草酸纤维质量分数、茶树精油质量分数、油相组成对精油乳液凝胶外观、微观结构、流变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甘草酸的两亲性和纤维化自组装,能成功制备出乳滴粒度小(2.5 μm)且具有蜂窝状网络微结构的茶树精油乳液凝胶;流变学测试显示该乳液凝胶具有高凝胶强度,较高质量分数的甘草酸纤维(4%)及油含量(40%)构建的乳液凝胶体系流变黏弹性更强、更稳定;在混合油相中,油相组成(添加葵花籽油或中链脂肪酸甘油三酯)的改变可以显著影响乳液凝胶粒度,最终改善风味乳液凝胶外观及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3.
初步研究了聚氧化乙烯(PEO)对大豆分离蛋白(SPI)静电纺丝的影响,分析了SPI/PEO共混配比和相应过程参数(电压、溶液流速和接收距离)对共混溶液性质和静电纺丝可纺性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对所得纤维形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溶液中PEO含量的增加,体系的粘度增大,电导率下降,得到的电纺纤维形态均一,直径分布较窄,明显改善了SPI的可纺性;电压、溶液流速和接收距离均对电纺纤维的形成及形貌有一定的影响,三者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纤维形貌的变化,形成串珠或颗粒. l0wt% SPI/PEO共混溶液的最佳电纺共混比为70/30,电压为15kV,接收距离为l0cm,溶液流速为1.5mL/h.  相似文献   
4.
为制备功能化细菌纤维素基复合膜,本研究以细菌纤维素(Bacterial Cellulose,BC)、甲壳素纳米纤维(Chitin Nanofibrils,CH)、玉米醇溶蛋白纳米颗粒(Zein Nanoparticles,ZN)为原料,采用高效的快速抄纸技术(抽滤与热压结合)制备BC-CH-ZN复合膜。研究BC:CH质量比、ZN添加量对复合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进一步在ZN中加入百里香酚(Thymol,TH),考察TH添加量对膜的热稳定性及抗菌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纯BC膜,当BC:CH质量比从10:0减少至5:5时,复合膜的抗拉强度(从183.45 MPa到171.38 MPa)和断裂伸长率(从2.58%到2.11%)未发生明显变化。扫描电镜、厚度、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结果共同证实ZN能有效地包覆在BC-CH复合膜内,接触角数据变化(从49.15°增加至77.28°)表明其改善了BC膜过于亲水的缺陷。TH的加入不影响BC-CH-ZN复合膜的热稳定性,且能为复合膜提供更好的抗菌效果。因此,复合CH、ZN和TH制备BC基新型功能膜材料可以改善BC过于亲水的缺陷,为开发具有更多功能特性的BC复合膜提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利用两亲性蛋黄蛋白肽(egg yolk peptide,EYP)自组装形成的胶束状纳米颗粒(egg yolk peptide micellar nanoparticles,EYPNs)作为一种新型的纳米包埋输送载体,以提高疏水活性物质的水溶性、稳定性和生物可及性。通过调节pH值至12.0使EYPNs解离并添加疏水性活性模型物质姜黄素(curcumin,Cur),随后缓慢回调pH值至中性,解离的EYPNs又重新自组装并通过疏水相互作用将Cur包埋于其内部,形成稳定的蛋EYPNs-Cur复合纳米颗粒。相对于游离Cur,包埋后Cur溶解度大幅提高,即使经过长达1个月的不避光贮藏,也几乎不发生降解。在体外模拟消化液中,复合纳米颗粒的Cur生物可及性是游离Cur的近2倍。综上,EYPNs可作为疏水性功能因子的纳米级稳态输送载体并提高其生物可及性。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不同pH和离子强度条件下,壳聚糖对大豆球蛋白(11S)聚集情况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添加壳聚糖可以显著抑制大豆球蛋白(11S)在其等电点区域(pH5.0)的聚集情况,并且通过粒度与ζ-电位的测试发现壳聚糖与大豆球蛋白(11S)的作用方式是静电相互作用。在0.1wt%壳聚糖存在时,大豆球蛋白(11S)溶液的等电点从pH5.09改变为pH7.81。而NaCl的存在会屏蔽壳聚糖的正电荷,从而减弱静电相互作用,使体系的聚集情况增加。在一定的pH和离子强度下,壳聚糖对大豆球蛋白的热诱导聚集同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白藜芦醇(Resveratrol, RES)是一种天然的食品活性物质,但难溶于水的性质限制了其在食品中的应用,导致其生物利用率下降。本研究通过利用甜菊甙(Stevioside,STE)的增溶特性来提高RES在水中的溶解性,并对增溶后的STE-RES复合体系的粒度及形态﹑稳定性和抗氧化活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60 ℃培养30 min处理下,随着STE浓度的增加,RES在水中的溶解性成线性增加,在STE浓度为10%(m/V)时,RES的水溶性可提高到2.55±0.06 mg/mL。同时,处理温度的增加有利于提高RES的水溶性。粒度及形态分析结果显示RES和STE形成了粒度约为4.70±0.24 nm的纳米胶束复合体系。增溶后的STE-RES体系经冻干复溶后,在水及模拟胃肠液生理环境下经12 h培养后仍可稳定存在。此外,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STE增溶的RES仍具有显著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力,且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8.
该研究采用反溶剂法制备小麦醇溶蛋白/阿拉伯胶(G/GA)复合胶体颗粒,制备不同浓度(0.5~2.0 wt%)复合胶体颗粒稳定的高内相乳液(HIPE)。复合胶体颗粒及乳液的粒度和性质分析结果显示,复合胶体颗粒的平均粒径为1.03 µm。外观上,随着复合胶体颗粒浓度的增加(1.0~2.0 wt%),乳液的液滴的粒径逐渐减小,液滴之间的排列更紧密,形成更稳定的乳液凝胶。流变学中蛋黄酱的触变恢复率为98.62%,不同复合胶体颗粒浓度HIPE分别为83.69%(0.5 wt%)、88.52%(1.0 wt%)、86.53%(1.5 wt%)和97.17%(2.0 wt%)。摩擦系数上所有样品均呈现先减小再增大的趋势。热稳定性检测中,2.0 wt% G/GA稳定的HIPE的微观结构在加热后没有发生明显变化,液滴保持与处理前大小一致的球状,表明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该研究以G/GA复合胶体颗粒稳定的高内相乳液制备植物基蛋黄酱,获得与蛋黄酱性质高度相似且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的HIPE,证明2.0 wt% G/GA稳定的HIPE具备作为植物蛋白基蛋黄酱开发应用的潜力,为替代传统动物蛋白基蛋黄酱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9.
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是一种天然的食品活性物质,但难溶于水的性质限制了其在食品中的应用,导致其生物利用率下降。本研究通过利用甜菊甙(Stevioside,STE)的增溶特性来提高RES在水中的溶解性,并对增溶后的STE-RES复合体系的粒度及形态﹑稳定性和抗氧化活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60℃培养30 min处理下,随着STE浓度的增加,RES在水中的溶解性成线性增加,在STE浓度为10%(m/V)时,RES的水溶性可提高到2.55±0.06 mg/mL。同时,处理温度的增加有利于提高RES的水溶性。粒度及形态分析结果显示RES和STE形成了粒度约为4.70±0.24 nm的纳米胶束复合体系。增溶后的STE-RES体系经冻干复溶后,在水及模拟胃肠液生理环境下经12 h培养后仍可稳定存在。此外,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STE增溶的RES仍具有显著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力,且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10.
肌肉盐溶蛋白热诱导凝胶成型是低温肉制品加工的技术核心,凝胶成型的好坏决定最终产品的品质。本实验以牛肉为原材料提取盐溶蛋白,添加蒜、胡椒、辣椒和生姜粉被常用在低温西式肉制品中的四种香辛料于牛肉盐溶蛋白中,制备牛肉盐溶蛋白热诱导凝胶。通过测定蛋白凝胶硬度、弹性、剪切力和保水性,以及SDS—PAGE电泳分析,首次研究了蒜、胡椒、辣椒和生姜粉对牛肉盐溶蛋白热诱导凝胶特性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旨在为牛肉低温制品加工提供一定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蒜粉明显改善牛肉盐溶蛋白热诱导凝胶特性,通过SDS—PAGE电泳分析,蒜粉增加了盐溶蛋白溶解性,增加了蛋白含量,并发现一种分子量介于14.3和6.5KDa的未知蛋白质;添加生姜粉后蛋白含量降低,同时肌球蛋白轻链LC1和LC2消失,从而导致蛋白凝胶特性劣化,;辣椒粉对蛋白热诱导凝胶特性有一定影响;胡椒粉对牛肉盐溶蛋白热诱导凝胶特性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