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 观察桑叶总黄酮改善2型糖尿病(T2DM)大鼠肝脏脂代谢紊乱的药效学作用,并基于肝脏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肉毒碱棕榈酰基转移酶-1(CPT-l)蛋白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醇提法+大孔树脂纯化法提取、纯化桑叶总黄酮,并进行鉴定。利用高脂肪饮食(HFD)+链脲佐菌素(STZ)法建立T2DM大鼠模型,选择血糖≥11.1 mmol·L-1的大鼠,以桑叶总黄酮高、中、低剂量(300、150、75 mg·kg-1)分别灌胃给药8周,观察大鼠体质量及血糖情况。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肝脏病理变化,生化法检测大鼠血清脂代谢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肝脏组织PPAR-α及CPT-1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桑叶总黄酮干预8周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摄食量、肝脏指数、空腹血糖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桑叶总黄酮高、中、低剂量组大鼠摄食量、空腹血糖、肝脏指数显著降低(P<0.01)。HE结果显示,正常组大鼠肝组织结构完整未见明显异常;模型组大鼠肝细胞空泡变性且有炎性浸润;桑叶总黄酮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肝脏结构未见明显异常。血脂四项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TC、TG、LDL-C水平显著升高(P<0.01),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TC、TG、LDL-C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HDL-C水平显著增加(P<0.01)。Real-time PCR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PPAR-α和CPT-1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桑叶总黄酮高剂量组PPAR-α和CPT-1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PPAR-α和CPT-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桑叶总黄酮高剂量组PPAR-α和CPT-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 桑叶总黄酮可有效降低T2DM大鼠血糖,改善肝脏脂质代谢紊乱,其发挥降糖调脂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调控PPAR-α和CPT-1蛋白、促进脂肪酸氧化分解,发挥调控脂质代谢,进而发挥降糖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慢性咳嗽是指以咳嗽为主要或唯一症状、咳嗽时间超过8周、胸部X线检查无明显异常者,即通常所说的不明原因慢性咳嗽,临床常见者包括咳嗽变异性哮喘(CVA)、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EB)、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等。李友林教授系中日友好医院主任医师,近三十  相似文献   
3.
4.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其诱发因素众多、机制复杂,反复发作,难以治愈,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较大影响并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钱文燕教授认为银屑病的病理因素主要有风、热、瘀、毒;从物质层面而言涉及气血水,以血分为主;主要病机包括血燥、血热、血瘀3类;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情志因素为影响疾病向愈的关键因素。遣药组方注重以解毒药为主导,针对不同病因及不同症状灵活选用,清热而不涩气机、凉血而不使凝滞,强调应给邪以出路;治疗注重身心同调,多用轻清疏气、解郁安神之法;并配合外用洗方及恰当的西药,内外合治、标本兼顾,常收良效。通过临床病案介绍钱教授辨治银屑病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慢性乙型肝炎病程较长、迁延难愈,虽为实邪因素诱发,却有正气不足的基础,临床上亦可见到许多患者或呈现一派虚象,或实证不甚明显,常有纳差腹胀、饥而不欲食、口舌干燥、倦怠乏力等脾阴不足的表现。“脾阴”为脾本脏之阴精,与“胃阴”相比症状有相似之处但层次更深,涉及精血分而不只是气津的耗伤。在当前的诊疗指南中对于阴精的亏虚仅从肝肾考虑,对于脾虚一证又未离气虚阳虚,病机认识与辨治尚有不足。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基于藏象学说及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并对主要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归纳之后,认为“脾阴虚”证在慢性乙肝病情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能否抓住这一病机进行恰当治疗直接影响疾病转归。治疗不应只是疏肝理气活血、清热利湿解毒,同时应当重视脾脏的阴精、恢复中焦气机升降,可以养脾阴、助脾运、缓祛邪为治法,选用慎柔养真汤、资生丸等方剂进行加减,以期补充对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辨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整理分析国家及各省市最新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简称新冠病毒感染)中医药防治方案,探究老年人群中医药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2023年1月10日(含)之前国家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省会城市和地级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卫健委)、中医药管理局(中管局)最新发布的新冠病毒感染中医药防治方案。利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 5)分析防治老年人群新冠病毒感染中医药核心药物组成、四气五味归经、组方规律等。结果:本研究纳入30份新冠病毒感染中医药防治方案。针对老年群体推荐防治中药处方共79首(预防处方46首、治疗处方33首),未见恢复期处方。老年群体新冠病毒感染主要治法有益气温阳、肺肠同治、清热化痰等。预防处方与治疗处方用药对比显示,预防处方药物主要有防风、黄芪、白术、金银花等,药性以微温性为主,药味以甘味为主,归经以归肺、脾经多见;治疗处方药物主要有金银花、甘草、芦根、苦杏仁等,药性以寒性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归肺、胃、脾、心经多见。基础疾病与中药关联分析提示不同基础疾病常用药物。结论:老年人群预防以祛风益气固表、补气健脾等为原则,治疗用药以宣肺散邪、清热祛湿为主。老年患者治疗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整理分析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简称新冠病毒感染)方案,为中成药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3年1月10日(含)之前国家及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卫健委)、中医药管理局(中管局)最新发布的新冠病毒感染防治方案。利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对中成药用药、中医证候、临床症状、中成药功效等进行统计和关联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国家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健委及中管局发布的新冠病毒感染中医药防治方案31份。方案中面向成年人推荐中成药306种,金花清感颗粒推荐频次最多。面向儿童推荐中成药109种,金振口服液推荐次数最多。连花清瘟胶囊(颗粒)在轻型和中型感染者中推荐频次最高,痰热清注射液和血必净注射液在重型和危重型感染者中推荐次数最多。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颗粒)、化湿败毒颗粒在成年人发热、咳嗽、咽痛三大临床症状中均作为推荐用药。功效与中成药关联分析提示不同功效的常见药物。结论:中成药在防治新冠病毒感染中具有重要作用,应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辨别不同证候合理选用中成药。  相似文献   
8.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2012级中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进行调查,评价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与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后培养方案的实施效果.结果显示,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2012级中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对培养方案及培养模式满意度均较高,尤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后,2012级研究生在临床技能操作和学术研究方面较2011级研究生有所提高.提示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级、2012级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对培养方案满意度较好,下一步应就培养方案的具体目标、导师理念的更新、临床技能与科研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是目前全球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常见疾病,中西医结合是我国医疗体系中的特色,中药、西药联合运用在临床实践中应用非常普遍,但对于中西药联用的交互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明确,深入研究冠心病中药、西药交互作用分析方法,明确冠心病中西药联用的交互作用,有助于形成中西医结合干预临床疗效评价的新方法,从而能够更好地指导临床规范用药。  相似文献   
10.
体质是疾病发生发展的基础,蕴含有病邪从化的趋势及其易患疾病的倾向,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必然受到体质从化的影响,体质差异决定了养生康复的措施和方法各异.临床中应从辨体、辨病、辨证三个方面入手,把握从化病机的根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与瘥后康复相结合,有针对性地进行养生康复,防治疾病的发生和传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