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84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Valiolamine和1,3-二羟基丙酮在Pd/C作用下催化氢化得到伏格列波糖,收率75%.  相似文献   
2.
莫西沙星前药的合成及其体内外抗菌活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分别以N-叔丁氧羰基氨基酸和莫西沙星为原料,经缩合、脱氨基保护基、中和得到8种含有氨基酰基的前药,按同样程序,还得到了2种含有二肽的前药。测定了10种莫西沙星前药及对照药对20株临床分离的革兰氏阳性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以及对小鼠腹腔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01193和肺炎链球菌01182的体内保护疗效,结果表明,10种前药的体内外抗菌活性均低于左氧氟沙星和盐酸莫西沙星。  相似文献   
3.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的安全性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氟喹诺酮是目前广泛用于临床对付多种感染性疾病的一类安全性相对较高的抗菌药,其常见的不良反应(胃肠道紊乱、中枢神经系统反应、皮肤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等)程度轻微且具有可逆性。某些品种因上市后经大规模使用逐渐出现严重的毒副作用而撤出市场或被严格限制使用。对此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本文根据瑚mI皿iE搜索1980年以来所有涉及氟喹诺酮安全性的二百多篇文献以及近期9篇会议报道对这类药物,特别是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品种的安全性进行了综述,以达到安全有效的合理用药之目的。  相似文献   
4.
5.
以顺式1,2-二氯乙烯为原料,经六步反应,得到与芳环骈连的共轭环状烯二炔,本文首次以分子内的偶联反应作为环合反应来合成环状烯二炔.  相似文献   
6.
2-氨基丙醇(1)是合成抗菌剂氧氟沙星(ofloxacin)的原料之一,已报道用氯丙酮与乙酸钠反应、碱性水解、Raney Ni催化还原胺化得1,总收率为44%。本研究参考相关文献,用硝基乙烷和多聚甲醛缩合后还原制得1(图1),并进行了改进。文献用硝基乙烷和37%甲醛溶液在离子交换树脂的作用下反应,  相似文献   
7.
腹腔内感染能够导致严重疾患甚至死亡,而氟喹诺酮类是临床上对付这类感染的常用药物.6项非随机前瞻性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腹腔内感染的临床成功率为77%~94%.10项随机对照试验对氟喹诺酮与其他常用疗法(主要是β-内酰胺类)治疗腹内感染进行了研究,除在其中2项随机对照研究中氟喹诺酮组的临床成功率在统计学上明显高于对照组外,其余8项研究中2个治疗组的临床成功率、细菌清除率、死亡率以及因毒性而撤出研究的患者比例基本相当.总之,氟喹诺酮类是临床上对付腹内感染的一类有效而且相对安全的抗菌剂.  相似文献   
8.
目的寻找新的高效抗革兰氏阳性菌的喹诺酮类药物。方法设计合成了dl-7-(4,4-二甲基-3-氨甲基-吡咯烷-1-基)-1-环丙基-6-氟-8-甲氧基-1,4-二氢-4-氧代喹啉-3-羧酸及其类似物,测定其体外活性。结果共合成10个目标化合物,经1H NMR,MS确证其结构。目标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革兰氏阳性菌的活性,尤其是化合物22不仅对4株革兰氏阳性耐药菌(两株MRSA,两株MRSE)的活性表现突出,MIC值为0.015~0.5 mg·L-1,其活性是加替沙星(MIC值为0.125~16 mg·L-1)的4~128倍,而且,对铜绿假单孢菌03-5的MIC值为0.008 mg·L-1,其活性是加替沙星(MIC值为0.03 mg·L-1)的4倍。结论化合物22值得进一步深入评价。  相似文献   
9.
以(4R)-羟基-L脯氨酸为起始原料,经8步反应合成了[(1S,4S)-3,3-二甲基-2-氧杂-5-氮杂二环[2.2.1]庚烷,以此化合物作为喹诺酮类的7-位侧链,合成了3个衍生物,并测定了它们对10株革兰阳性菌和6株革兰阴性菌的MIC值。结果表明,它们的体外抗菌活性均低于对照药加替沙星和环丙沙星。  相似文献   
10.
细菌拓扑异构酶抑制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喹诺酮是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一类广谱、高效、低毒性的一线抗感染化疗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消化道、泌尿道和呼吸道等系统性疾病。但由于不合理用药,细菌对这类药物的耐药性不断增加,因此,寻找能够克服细菌耐药性的更具特点的新型拓扑异构酶抑制剂已成为抗菌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经过药物化学家的孜孜探索,近年来已发现若干类新型拓扑异构酶抑制剂,其中喹诺酮类似物异噻唑喹诺酮和喹唑啉二酮在克服耐药性方面极具潜力,而喹诺酮与其它抗菌剂如利福霉素和唾唑烷酮形成的杂合体药物在对付喹诺酮耐药菌以及对二者均耐药的细菌感染方面可能大有作为。除已知的香豆素类抑制剂外,以拓扑异构酶中的非喹诺酮键合区为作用靶点的新型抑制剂不断涌现,其中喹啉类抑制剂的体内外活性和治疗效果均令人满意,而具有双重作用机制的苯并咪唑及吡唑类抑制剂对耐药菌虽然具有优秀的体外活性,但其体内活性并不理想。此外,筛选技术的不断改进以及高通量筛选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为进一步寻找新到的拓扑异构酶抑制剂带来更多的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