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3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5 毫秒
1.
目的 了解湖南省ICU血标本分离细菌耐药情况.方法 监测2013年度湖南省细菌耐药监测网ICU血标本分离菌株药敏结果,采用CLSI2013年标准判读,用湖南省细菌耐药监测网直报系统在线统计分析药物敏感性.结果 共获得ICU血标本分离细菌1136株,其中革兰阳性菌739株(65.05%);革兰阴性菌397株(34.95%),排名前5位的细菌分别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ICU血标本中耐甲氧西林的表皮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分别为75.84%、80.92%、90.29%和36.84%.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1.82%和1.43%,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0和3.03%.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喹诺酮类、阿米卡星、多黏菌素B、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性高于80%.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普遍高于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均低于50%.结论 ICU血标本分离细菌耐药性较为普遍.  相似文献   
2.
湖南省细菌耐药监测网2011年度监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湖南地区感染患者细菌标本来源、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情况,为临床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应用WHONET 5. 6 软件对湖南省细菌耐药监测网各网点医院2011年度上报的细菌耐药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24 632株细菌,有标本来源信息的细菌17 413株(70.69%),其中痰标本占48.87%,尿标本和血标本分别占11.95%和8.14%;细菌分布:革兰阳性(G+)菌7 784株(31.60%),革兰阴性(G-)菌16 848株(68.40%),居前3位的细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17.68%)、肺炎克雷伯菌(12.85%)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1.69%)。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最敏感(敏感率90.2%~98.9%);非发酵菌中最敏感的抗菌药物:铜绿假单胞菌为阿米卡星(敏感率80.0%)、鲍曼不动杆菌为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率77.1%);葡萄球菌属细菌对替考拉宁、奎奴普丁/达福普汀、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的敏感率为90.5%~100.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占同菌种的37.4%、69.8%;在肠球菌属细菌中,粪肠球菌对替考拉宁最敏感(敏感率98.2%),而屎肠球菌对利奈唑胺最敏感(敏感率96.4%)。结论来源于无菌部位的标本偏少,无菌部位的标本送检率有待提高;细菌分布以G-菌为主,在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时,应针对可能的病原菌选取不同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湖南省医院感染重点部位预防与控制措施实施的调查,反映其现状,并通过前后对比分析反馈促进各医院改进医院感染预防相关措施.方法 自制调查表,通过网上办公系统发放到各医院,并由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完成调查.结果 共调查252所医院,纳入前后对比分析60所;术后各医院手术部位重点预防控制措施的达标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P<0.05):术前30~60 min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由50.09%上升至61.73%,术后24 h内停止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由4.49%上升至17.15%,换药遵守无菌操作由84.22%上升至92.40%,外科医师手消毒步骤合格率由86.49%上升至93.53%,手术备皮方式采用刮除毛发的方式由97.27%下降至69.00%;糖尿病患者术中血糖的控制、手术过程保温控制措施的构成及术后手术切口标本送检、手术部位皮肤消毒方式、静脉置管位置构成,前后调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多次调查对比分析反馈是提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已经蔓延至160多个国家,造成了世界范围的大流行,给全球医疗系统带来了巨大冲击,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新型冠状病毒基因组不断发生变异,其免疫逃逸能力更高、传染性更强,感染者趋向于轻症的特点,给疫情防控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中国疫情防控经历了4个阶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证明了中国疫情防控模式的先进性、科学性。快速、强大的病原体检测能力和快速精准的流行病学调查能力是此次新冠疫情能在中国被有效控制的法宝。在医疗机构特别是新冠肺炎定点医院,出现新冠肺炎疫情时及时、高效、规范的流行病学调查是医院内疫情防控的关键。精准的流行病学调查,是医院内对涉疫人群和涉疫区域实施分级管控的前提和基础,是防止疫情在医院内扩散和防止医务人员非战斗减员的保障。医院内新冠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社会面的流行病学调查相比有其特殊性,需要在小范围内进行更为精准的流行病学调查,既要防止疫情的扩散,又要尽可能的保障普通患者的就医需求。如何开展医院内(重点区域内)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将成为疫情防控的新课题。在新冠疫情的医院防控中,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始终坚持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导下以自身力量为主导完成医院内新冠肺炎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形成了医院流调的湘雅模式。本文结合医院内流行病学调查之湘雅经验,介绍新冠肺炎疫情医院内流行病学调查的意义、方法、主体,以及新形势下医院感染面临的挑战及展望。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湖南省胸、腹腔积液分离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变迁,为临床正确诊断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湖南省细菌耐药监测网2012—2021年各成员单位上报数据,细菌耐药监测方法参照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CARSS)技术方案执行,应用WHONET 5.6软件对胸、腹腔积液分离细菌及药敏结果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2—2021年湖南省细菌耐药监测网成员单位胸、腹腔积液标本共分离细菌28 934株,其中胸腔积液分离菌株5 752株、腹腔积液分离23 182株。胸腔积液分离率居前5位的细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907株,15.8%)、金黄色葡萄球菌(535株,9.3%)、肺炎克雷伯菌(369株,6.4%)、表皮葡萄球菌(452,7.9%)、溶血葡萄球菌(285株,5.0%)。胸腔积液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检出率为24.3%~39.2%,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为58.8%~77.1%。腹腔积液分离率居前5位的细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8 264株,35.6%)、肺炎克雷伯菌(2 074株,9.0%)、屎肠球菌(1 458株,6.3%)、表皮葡萄球菌(1 383...  相似文献   
6.
背景尽管常规全身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但结肠、直肠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高发生率及高额费用问题依然存在。已有54个国家批准庆大霉素胶原海绵作为一种局部抗生素植入剂应用于外科手术,自1985年以来有超过100万患者接受此种治疗方式。方法在一个3期临床试验中,将美国39个医疗中心的602例接受开腹或腹腔镜下行结肠、直肠手术的患者随机分配为2组,一组患者在关闭手术切口前,在筋膜上层植入2片庆大霉素胶原海绵(胶原海绵组);另一组不植入(对照组)。对所有患者采用标准治疗,包括全身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首要观察终点是术后60天以内是否发生手术部位感染,该结果由一个临床事件判断委员会判定,并且他们不知道评定对象的分组情况。结果胶原海绵组的手术部位感染率(30%)高于未用庆大霉素胶原海绵的对照组(20.9%),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胶原海绵组表浅手术切口的感染率(20.3%)高于对照组(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胶原海绵组和对照组深部手术切口的感染率分别为8.3%和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胶原海绵组患者由于手术切口感染有关的症状或体征去急诊室或外科诊室的就诊率高于对照组(19.7%vs 11.0%,P=0.004),并且胶原海绵组由于手术切口感染再次入院率高于对照组(7.0%vs 4.3%,P=0.15)。两组间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大样本、多中心试验结果显示,局部使用庆大霉素胶原海绵对预防结肠、直肠术后手术部位感染无作用;相反,庆大霉素胶原海绵的使用更容易导致手术切口的感染。  相似文献   
7.
湘雅医院15年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目的了解湘雅医院感染的实际情况及变化趋势,为有效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床旁调查与病历调查相结合的横断面调查方法,调查该院2000—2014年(2006年未进行)某一日所有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现患率、横断面抗菌药物使用率及细菌培养送检率。结果2000—2014年医院感染现患率从6.30%降低至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14,P<0.001);社区感染现患率为15.61%~15.76%,各年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医院感染现患率最高的科室为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与社区感染均以下呼吸道感染居首位;泌尿道置管率呈下降趋势,动静脉置管率呈上升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21、96.24,均P<0.001)。2008—2014年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患者病原体送检率为36.37%~44.51%,医院感染病例病原体送检率为34.00%~44.99%,医院感染病原体检出率为41.57%~68.48%,均呈增长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2.78、10.03、26.49,均P<0.001)。感染病原体以革兰阴性(G-)菌为主;抗菌药物横断面使用率与联合用药率均呈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院医院感染防控与抗菌药物管理取得初步成效,医院感染现患率与抗菌药物横断面使用率均明显下降,感染病原体以G-菌为主,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居首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实施空气细菌监测对维护和管理洁净手术部空气质量的意义。方法 对某院洁净手术部的45间手术间进行沉降菌静态、动态空气监测。参照《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设计规范》GB 50333进行静态空气监测,参照《医院洁净手术部污染控制规范》DB/11408—2007要求进行动态空气监测。其中动态空气监测选择第一台手术不同时间段(手术切皮时、手术2 h或缝合结束、接台-麻醉-皮肤消毒时)进行采样,记录手术过程中可能影响室内空气质量的相关因素。遇动态、静态空气监测合格率较低时即查找原因,制定并实施管理措施。结果 2010年5月—2021年9月静态空气采样共782间次,合格763间次,合格率97.57%。其中2018年6月静态空气采样6间,合格率为33.33%,针对不合格情况进行原因分析,采取整改措施, 2018年11月—2021年9月静态空气监测合格率为99.48%。动态空气监测结果显示,2010年5月不同级别手术间动态空气监测结果均不合格, 2010年6月—2011年6月,共进行空气动态采样103台次,Ⅰ、Ⅱ、Ⅲ级手术间合格率分别为90.00%、89.80%、95.45%。Ⅱ、Ⅲ级手术间不同位置回风口菌落数比较,进门处回风口菌落数均高于内侧回风口,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Ⅰ、Ⅱ、Ⅲ级手术间不同时段动态空气采样菌落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且各级手术间菌落数均随手术进程而逐渐增加。结论 洁净手术室静态、动态空气监测对维护和管理洁净手术部空气质量起到很好的督促作用;进行动态空气监测可及时掌握运行状态手术部细菌污染状况。  相似文献   
9.
<正>背景手术室层流通风系统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作用被广泛讨论,但当前指南未反映出最新的研究成果,因此,有大量研究对比分析层流通风与常规通风方式对降低手术部位感染风险效果的差异。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及WHO regional medical databases 1990年1月1日—2014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国内王乐三等开发的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量表(DMQLS)进行修订.方法 对201例患者进行测试,经Delphi专家咨询法、t检验法、离散趋势法、相关系数法、克朗巴赫系数法、逐步回归法、聚类分析法、判别分析法、因子分析法联合对条目进行筛选修订.结果 构建成了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量表修订版共39个条目,DMQLS修订版一周重测信度为0.956,Cronbach's α系数为0.936,分半信度系数为0.780.因子分析提取11个公因子.DMQLS修订版与SF-36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786.DMQLS修订版能较好地区分不同来源的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和非2型糖尿病患者.结论 DMQLS修订版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能替代原量表.量表的修订方法科学、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