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30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用外科手消毒剂消毒效果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解外科常用手消毒剂的临床消毒效果,采用随机抽样和细菌检验方法进行了现场和实验室观察。结果,用含有效碘5000 mg/L的络合碘消毒液、含42.1 g/L或5000 mg/L的葡萄糖酸盐氯已定外科洗手液或氯己定乙醇洗手液以及含4500 mg/L醋酸氯已定与75%乙醇皮肤消毒剂等3种处理方法,按要求进行外科洗手消毒处理,均可使外科医生手上自然菌数平均减少99%以上。用含40g/L葡萄糖酸盐氯已定的外科洗手液与含5000 mg/L葡萄糖酸盐氯已定的70%乙醇消毒擦手液,按规定处理程序消毒处理后,手上自然菌数平均减少率为95.97%。结论,所用4种外科手消毒剂,进行外科医生手消毒处理,均可使手上自然菌减少率达到消毒要求;但各组消毒所需时间和费用不同。  相似文献   
2.
湘雅医院15年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目的了解湘雅医院感染的实际情况及变化趋势,为有效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床旁调查与病历调查相结合的横断面调查方法,调查该院2000—2014年(2006年未进行)某一日所有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现患率、横断面抗菌药物使用率及细菌培养送检率。结果2000—2014年医院感染现患率从6.30%降低至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14,P<0.001);社区感染现患率为15.61%~15.76%,各年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医院感染现患率最高的科室为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与社区感染均以下呼吸道感染居首位;泌尿道置管率呈下降趋势,动静脉置管率呈上升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21、96.24,均P<0.001)。2008—2014年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患者病原体送检率为36.37%~44.51%,医院感染病例病原体送检率为34.00%~44.99%,医院感染病原体检出率为41.57%~68.48%,均呈增长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2.78、10.03、26.49,均P<0.001)。感染病原体以革兰阴性(G-)菌为主;抗菌药物横断面使用率与联合用药率均呈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院医院感染防控与抗菌药物管理取得初步成效,医院感染现患率与抗菌药物横断面使用率均明显下降,感染病原体以G-菌为主,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居首位。  相似文献   
3.
使用中消毒剂不合格原因分析与管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临床工作中需要大量使用化学消毒剂,然而在对消毒剂的监测中常常发现消毒剂存在污染超标的现象,分析原因多由于操作者不正确使用所致.因此只有正确掌握消毒剂的使用方法,才能保证临床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三氧消毒对空气消毒效能观察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观察三氧消毒机对空气消毒的效能。方法 采用静态和动态两种功能对室内空气进行现场自然菌的杀灭效能监测。结果 三氧消毒机在静态情况下,开机消毒1h,对空气中自然菌的杀灭率平均为91.30%;动态有人操作的情况下,持续开机,能维持室内洁净度,降低空气中细菌数。结论 三氧消毒机是一种快捷、简便、消毒效果较好的空气消毒方法。  相似文献   
5.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目标性监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影响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确定监测手术类别,填写统一表格。由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对手术患者切口情况进行观察,并在出院后1个月进行电话回访,了解手术切口愈合情况。结果:共调查2 399例次手术患者,其中110例次手术部位发生感染,感染率为4.59%。不同手术类别相同危险指数的手术以结、直肠切除术和胆道手术的感染发生最高(10.16%,χ2=53.09,P=0.000)。同一类别手术,危险指数越高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越高(χ2=6.13, P=0.044);候手术时间≥4 d组手术部位的感染率高于1~3d组(χ2=11.27,P=0.004)。 切口类型级别高者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也高,清洁及清洁-污染类型手术在出院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几率高于其他切口类型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用药>72 h组的手术部位感染率高于≤48 h组 (χ2=7.96, P=0.019)。结论: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与危险指数相关;缩短候手术时间能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加强手术后追踪观察可了解感染发生的真实情况;围手术期长时间应用抗菌药物不仅不能有效预防术后感染反而还会增加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护士面临针刺伤的危害及其对策   总被引:136,自引:23,他引:113  
目的 探讨护士针刺伤发生情况与防范对策。方法 对某大型综合性教学医院的615名护士发生针刺伤进行相关资料的问卷调查,结果 82.0%的护士在最近12个月内发生过针刺伤,累计发生>5次者占17.9%;最近1个月96.3%的护士皮肤粘膜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的污染,5次或以上达23.3%;发生针刺伤的时机主要为注射或采血后处理注射器的过程中(56.1%)和浸泡注射前取下针头时(19.2%);较多的护士对标准预防或普遍预防不很熟悉(39.7%),甚至从未听说过(9.9%)。结论 护士面临针刺伤的危险,但部分护士缺乏预防针刺伤的知识,缺乏标准预防或普遍预防的知识,应采取必要措施,预防和减少针刺伤。  相似文献   
7.
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因素,评价采取干预措施后的控制效果。方法确定6类手术作为监测对象,分2个监测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了解引起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本底的感染率,然后采取相应措施如手术患者在门诊做好术前准备以缩短术前住院时间,规范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将手术医生的操作进行危险因素的调整后反馈给手术者等进行干预。第二阶段评价采取相应措施后切口感染控制情况及干预效果。结果 2个阶段共监测手术5128例次,手术部位感染168例次,手术部位感染率为3.28%,干预前后分别为4.59%及2.12%,两者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χ2=24.43,P=0.001),干预对结、直肠切除手术和胆囊及胆管手术的手术部位感染控制效果明显(P0.05);其他4类手术的手术部位感染率亦有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手术部位感染进行目标性监测能有效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医疗废物浸泡消毒效果观察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研究一次性使用输液管在使用后、浸泡消毒后、毁形后的带菌情况. 方法分别采集检测使用后浸泡前、浸泡中于含有效氯500 mg/L消毒液(保证浸泡>30 min)、统一毁形后留置在暂存点的一次性使用塑料输液管的细菌量. 结果浸泡前组细菌阳性率高于浸泡组(χ2=8.37, P<0.01),低于毁形后组(χ2=8.03, P<0.01),毁形后组高于浸泡中组(χ2=26.13, P<0.01);检出细菌不可计数份数的比例由浸泡前组、浸泡中组、毁形后组逐渐增加(分别为8.64%、14.81%、17.50%);检出细菌类别差别不明显,除金黄色葡萄球菌外,均为条件致病菌. 结论采取消毒剂浸泡后毁形的方法处理使用后的一次性塑料输液管,在细菌污染方面未能达到无害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我院1986年8~10月院内感染率为9.06%,院内感染高危区为泌尿外科、血液病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儿科。住院病人发生院内感染时的住院天数P_(95)=3.5天。院内感染病原体以绿脓杆菌多见,其耐药情况较社会感染病原体严重。住院病人抵抗力降低或具有感染倾向及各种诊疗操作手段等是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预防与控制外科手术部位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方法 2006年6月-2009年6月对医院外科手术后医院感染进行MTP(即监测、培训、计划)干预法研究,通过目标性监测、干预、反馈、讨论,最终达成共识,不断完善和巩固预防与控制外科手术部位医院感染的措施。结果运用MTP干预法后,手术部位感染率从2006年的6.89%下降至2009年的2.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运用MTP干预法,能有效控制外科手术部位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降低外科手术部位医院感染率,对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的生命安全起到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