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9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Hybrid术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术后1年影像学上间盘置换节段异位骨化的发生率。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8年4月接受颈椎前路Hybrid术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并获得完整临床随访资料的3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4例获得完整影像学随访资料,男15例,女20例,年龄39~70(55.57±7.73)岁,手术出血量20~100(40.29±18.39)ml,住院时间4~28(11.03±4.63)d,随访时间(12.97±1.36)个月。采用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Tanaka Yasushi Cervical Spondylitis Symptom Scale 20 Score,YT20)及日本矫形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术后1年通过X线依据McAfee标准评价Hybrid术后异位骨化发生的情况,并对是否发生异位骨化患者进行分组,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末次随访时平均YT20评分和JOA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JOA平均改善率为(70.66±0.44)%。24个节段中10个节段出现异位骨化,发生率为41.70%,其中Ⅰ级为29.20%,Ⅱ级为12.50%。异位骨化发生和未发生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术前、术后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YT20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异位骨化发生患者YT20评分明显低于未发生患者。结论:Hybrid术近期临床疗效满意,异位骨化发生的原因仍需要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Hybrid手术(颈椎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颈椎全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7月~2019年12月接受颈椎前路Hybrid手术的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并获得临床随访资料者共56例,其中获得完整影像学随访资料者40例。56例患者中神经根型颈椎病36例,混合型颈椎病12例,脊髓型颈椎病7例,交感型颈椎病1例;双节段病变39例,三节段病变17例;男25例,女31例;年龄34~72(54.23±8.72)岁。分别在术前、末次随访时记录患者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评分(Tanaka Yasushi cervical spondylitis symptom scale 20 score,YT20评分)及颈椎JOA评分;在X线片上测量患者C2-7 Cobb角、手术节段脊柱功能单位Cobb角、C2-7矢状面轴向距离和T1倾斜角;依据Goffin标准对Hybrid手术后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进行分级。结果:56例患者的手术时间为88~360min(175.25±55.97min),术中出血量10~20ml(14.91±4.21ml),引流量5~80ml(17.92±17.13ml),住院时间4~29d(11.20±5.70d),随访时间6~29个月(11.59±6.11个月)。1例患者术后2d于切口附近出现血肿。末次随访时YT20评分和JO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好转(9.02±3.50 vs 17.18±3.24,P0.05;14.38±1.93 vs 16.40±1.12,P0.05),JOA评分改善率平均为81.12%(0%~100%);C2-7 Cobb角(1.59°±6.76°vs 5.60°±8.32°,P0.05)、手术节段Cobb角(8.64°±10.68°vs 11.91°±10.94°,P0.05)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C2-7矢状面轴向距离(17.63±8.54mm vs 17.79±10.67mm,P0.05)、T1倾斜角(23.32°±7.25°vs 24.42°±7.10°,P0.05)较术前无统计学差异。末次随访时,40个上邻近节段中ASD发生率为20.00%,其中退变分级较术前增加1级的为12.50%,较术前增加2级的为7.50%;37个下邻近节段中ASD发生率为16.22%,其中退变分级较术前增加1级的为8.11%,较术前增加2级的为8.11%,均无较术前增加3级者。上邻近节段发生退变与未发生退变患者比较,术前和末次随访时JOA评分、YT20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下邻近节段发生退变与未发生退变患者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YT20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节段上节段置换35例、融合5例,下节段置换3例、融合37例;手术节段上节段融合的ASD发生率(40.00%)与置换的ASD发生率(17.14%)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下节段融合的ASD发生率(20.00%)与置换的ASD发生率(0.00%)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颈椎前路Hybrid手术后近期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颈椎C2-7和手术节段曲度明显增加;但ASD发生率相对较高,手术节段置换或融合对ASD的影响不大,仍需进一步观察ASD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4.
从桡骨远端骨折课堂教学出发,探讨中医骨伤科学的教学思路和学习方法。课堂教学从介绍骨折疾病的病因病机和诊断依据等共同点开始,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掌握骨折类疾病的特征;通过阐释桡骨骨折部位的解剖特点把握该病的特征;以病因病机、桡骨远端骨折的移位方向以及中医特色疗法为讲授主线,突出重点;通过讲解中医和西医在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上所适宜的时机,说明诊断与治疗应中西医结合,因人施治。同时以教师课堂讲授结合多媒体教学方式,把静态抽象的教学变得动态直观,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该病的特征和中西医结合的特色诊治思路。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建立理想的脊髓损伤(SCI)后神经源性膀胱(NB)动物模型并评估脊髓及膀胱状态.方法 16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假手术)6只,实验组(T9脊髓全横断损伤大鼠模型)1O只,记录每日实验组大鼠手法排尿量等情况以评估SCI后NB恢复情况,术后2周使用尿流动力学方法检测并比较两组大鼠膀胱内压以评估大鼠膀胱状态.结果 实验组大鼠术后1d、5d、1Od、13d、14d时尿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大鼠(P<0.05),术后16d实验组大鼠尿量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术后一周内,大鼠手法辅助排尿量逐渐增加并达到最大.术后一周后,大鼠辅助排尿量逐渐减低并于两周时渐渐稳定.对照组及实验组大鼠在最大膀胱压、膀胱基础压、排尿阈、收缩间隔、膀胱容量、排尿效率的参数值分别为26.60士4.31 mmH2O、21.66±2.56 mmH2O;11.66士1.33 mmH2O、14.72士2.65 mmH2O;20.46±0.52 mmH2O、16.99±0.81 mmH2O;1.36士1.58 min、2.02±0.36 min;0.82士0.15 mL、2.20士0.24 mL;92.67%±1.97%、25.33%士4.4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T9水平脊髓全横断损伤制作的NB大鼠模型可操作性强,易量化、可重复,在正确积极的术后护理下并发症少、死亡率低.使用术后SCI大鼠手法排尿量的变化判断脊髓恢复情况,并以尿流动力学方法检测大鼠在膀胱连续灌注下的膀胱压力变化来评价其膀胱状态客观可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术(percutaneous cervical discnucleoplasty,PCDN)治疗颈性眩晕近期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4月~2013年3月我科采用PCDN治疗颈椎病患者295例,其中颈性眩晕患者92例,61例获得2~3.9年(平均2.7±0.52年)随访,男性20例,女性41例,年龄33~81岁,平均(57.28±10.55)岁,采用改良颈性眩晕及伴随症状评估量表评价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有效率。结果:所有患者术中、术后均无神经损伤、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和末次随访时,61例患者的眩晕及伴随症状的平均改良评分分别为21.75±1.76、25.00±4.00、24.82±4.38、24.64±4.12分,均较术前(18.06±3.25分)明显上升,有效率分别为96.7%、75.4%、72.1%、72.1%。末次随访时,眩晕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的患者占72.1%(44/61),其中治疗节段包含C3/4或C4/5节段者43例(C4/5 30例,C3/4 4例,C3/4、C4/5 9例);C5/6、C6/7 1例。4例患者于术后12个月前后眩晕症状复发,复发率占6.6%,其中3例予以保守治疗,另1例行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经治疗后症状均获得明显改善。17例随访无效的患者中,4例患者术前TCD显示椎-基底动脉狭窄或椎动脉狭窄;5例患者年龄偏高,术前均合并有高血压病3级;其他患者原因不明。结论:利用PCDN治疗颈性眩晕可以获得较好的近期临床疗效;选择C3/4和/或C4/5节段是取得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Hybrid手术治疗双节段及3节段颈椎病短期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行双节段或3节段Hybrid手术108例颈椎退行性疾病的住院患者,根据手术节段数目不同将患者分为双节段组52例和3节段组56例,其中双节段组男24例,女28例,年龄35~67(45.94±14.67)岁;3节段组男23例,女33例,年龄32~65(47.54±15.34)岁。比较两组的结局指标,其中临床指标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价患者日常活动能力,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价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疼痛强度,根据Odom''s评分对一般临床结果进行分级;并通过X线、CT及MRI测量颈椎活动度、融合情况及并发症等。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完成,且获得12个月以上的随访。双节段组和3节段组手术时间分别为95~180(152.30±44.74) min和110~210(165.18±45.86) min,出血量分别为20~100(32.88±8.75) ml和20~150(34.64±10.63) ml,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NDI、JOA、VAS、Odom''s评分较术前有较大改善(P<0.05),NDI、JOA、Odom''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3节段组高于双节段组。两组术后C3-C7颈椎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患者手术切口顺利愈合,无脊髓损伤、脑脊液漏等并发症发生,两组骨融合率分别为43例(82.69%)和45例(80.35%);双节段组出现2例邻近节段骨质增生,3节段组出现3例邻近节段骨质增生、1例邻近节段后纵韧带骨化;此外,3节段组有1例融合器松动,不伴随明显临床症状。结论:应用前路Hybrid术式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既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也极大地保留了颈椎的活动度,同时也证实了Hybrid在多节段颈椎间盘疾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社区麻风治愈者的主观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生活质量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以及艾森克个性问卷,对韶关市下属两个县的155例社区麻风治愈者与59例健康成人进行了调查.结果与对照组(36.07±7.26,35.24±6.23,37.41±6.76,26.61±6.24)比较,社区麻风治愈者的主观生活满意度各维度评分(33.58±6.78,32.53±5.95,35.94±6.41,26.17±5.71)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中躯体功能和社会功能维度的评分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主观生活满意度各维度评分与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EPQ-E评分均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正相关,与EPQ-N评分有统计学意义上的负相关(P<0.05~0.01).结论社区麻风治愈者的主观生活满意度较低,社会支持和患者的个性特征都明显影响他们的主观生活满意度.应提供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按不同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以提高他们的主观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1岁7个月。因阴道流臭水7个月、流血2个月,以盆腔肿瘤于90年3月5日住院。患女系足月顺产第一胎,於11个月时阴道流水样分泌物、恶臭、对症治疗无效,约半年后阴道流血、排尿困难,经B超检查为“盆腔肿物”。体检:一般情况尚好、皮肤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见肿大,心肺(一),腹部(一)。妇科检查:外阴:婴儿型、无肿物突出、流血水,恶臭。肛查:肿物充满阴道、盆腔触诊不满意。化验室检查:Hb6.5g%,WBC4×10~9/L,肝功能硫浊18单位,射浊10单位,其它正常。B超提示:子宫增大约3.4 ×2.7cm,阴道内有6.5×4.5cm实性肿物。初步诊断:1.阴道肿物性质待查;2.失血性贫血。住院后行消炎、纠正贫血治疗两周,在骶管麻醉 基础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子宫4×3cm大小,双侧附件肉眼观正常,纵行切开阴道前壁,可见灰白色肿物约6×4cm大小,鱼肉状无包膜,质地松脆如豆腐脑样碎块状取出,局部给DDP20mg后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