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4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  探讨模糊数学模型在高温耐火棚板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中的应用,综合评价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等级。
  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调查和职业卫生检测法,对某高温耐火棚板制造企业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检测;运用模糊理论构建数学评估模型,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暴露状况进行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
  结果  该企业工作场所包括3部分生产区域,分别是原料加工、产品制造、辅助生产,各生产区域最大隶属度数值分别为0.463、0.567和0.910,其职业病危害风险等级分别为Ⅲ(一般)、Ⅱ(良)和Ⅱ(良)。企业整体最大隶属度数值为0.549,整体职业病危害风险等级为Ⅱ(良)。
  结论  模糊数学模型能够应用于高温耐火棚板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风险等级的评估,为综合评价企业整体和部分职业病危害风险等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培哚普利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水平的影响及与病情的相关性。方法将79例慢性心衰(心衰组)患者随机再分为2组:小剂量组39例,大剂量组40例,疗程6个月。另选择40例仅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患者作为对照组。ELISA法检测2组治疗前后GDF-15、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水平;分析GDF-15与NT-proBNP、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超声心动图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心衰组GDF-15、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NYHAⅠ~Ⅳ级患者GDF-15、NT-proBNP水平随NYHA逐级递增(P<0.01)。GDF-15分别与NT-proBNP(r=0.903,P=0.000)、NYHA(r=0.636,P=0.000)、左心室舒张末内经(r=0.806,P=0.000)呈正相关,与LVEF(r=-0.704,P=0.000)呈负相关。治疗6个月后,小剂量组与大剂量组GDF-15、NT-proBN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大剂量组较小剂量组降低更明显(P<0.01)。结论 GDF-15可作为新的心衰标记物,有助于评估疗效和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钒氧化物、电离辐射、尘肺、黄磷四种接害工人外周血中EGFR和KRAS基因突变情况。方法分别对102名接触钒氧化物、164名接触电离辐射、88名接触黄磷工人以及78名尘肺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性别、年龄、工种和接触时间),采集外周静脉血样品并提取DNA,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检测EGFR基因外显子21中的L858R点突变(CTG→CGG,Leu→Arg)和KRAS基因外显子2上的G12C(GGT→TGT,Gly→Cys)、G12V(GGT→GTT,Gly→Val)和G12D(GGT→GAT,Gly→Asp)等点突变情况。结果四种接害工人外周血中均未检测到EGFR基因外显子21中L858R点突变和KRAS基因第12位密码子的点突变。结论钒氧化物、电离辐射、尘肺、黄磷四组接害工人外周血DNA均未发现EGFR基因外显子21中的L858R突变和KRAS基因外显子2中第12位密码子的点突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巴中市中心医院儿科确诊为重症CAP患儿1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治疗,疗程3 d。观察两组住院时间、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总有效率、病死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3 d后血清C反应蛋白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地塞米松可明显降低重症CAP患儿炎症反应水平,减轻症状,但不能降低病死率和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了解各医疗机构消毒灭菌状况,为改进落实医院消毒灭菌措施,制定有效的消毒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浙江省桐乡市2013-2015年医疗机构的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指、使用中消毒液、压力蒸气灭菌效果、医疗器械表面、医用洗漱用水和医院排放污水进行采样检测,并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2013-2015年三年共采样检测10 131份,合格8 036份,3年总合格率为79.32%,各年的合格率分别为81.10%、77.44%和79.20%,不同年份消毒效果合格率之间有统计学意义(χ2=14.9509,P<0.001);市级医疗机构的消毒效果合格率明显高于个体诊所,合格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4.7393,P<0.0001)。结论 桐乡市个体医疗诊所消毒灭菌效果合格率较低,不同检测样品间合格率相差悬殊,应有针对性的制定消毒灭菌措施,有效控制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一个临床诊断的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家系进行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以寻找该家系的致病基因。方法:采集该家系成员外周静脉血样本,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这四项指标,并提取白细胞DNA进行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筛选出4个FH相关基因LDLRAPOBPCSK9LDLRAP1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情况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Polyphen-2和SIFT软件对SNP位点进行致病性分析。结果:该家系APOB基因的SNP位点rs676210、rs679899、c.10094A > T和c.9937C > G均可能与血脂增高有关,但这些位点均不与疾病表型共分离。经Polyphen-2和SIFT软件预测未发现LDLR,PCSK9LDLRAP1基因的致病性变异。结论:该FH家系存在可能与血脂增高相关的APOB基因SNP位点,其功能尚需进一步的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7.
包皮环吊术治疗包皮过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98年以来采用新术式治疗包皮过长87例 ,经与包皮环切术124例对比 ,并发症少 ,效果满意 ,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 1临床资料 :实验组87例 ,年龄18~54岁 ,平均年龄27 2岁 ,均为包皮过长 ,7例合并包皮内板与阴茎头粘连。对照组124例 ,年龄16~52岁 ,平均年龄28 8岁 ,均为包皮过长 ,10例合并包皮内板与阴茎头粘连。病例均无糖尿病等易感疾病。1 2手术方式 :对照组均采用常规包皮环切术 ,有包皮内板与阴茎头粘连者应先行粘连分离术。实验组手术方式 :截石位 ,1‰新洁尔灭液常规消毒、铺巾 ,2%…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血糖控制水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左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年9月~2011年1月于巴中市中心医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40例作为糖尿病组,另选择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40例为正常对照组。对糖尿病组患者进行规范化治疗,观察期24个月,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左室结构和功能的超声学参数。随访末,根据血糖控制水平将糖尿病组分为良好组(HbA1c<7.6%,n=17)、中等组(7.6%≤HbA1c≤9%,n=14)和不良组(HbA1c>9%,n=9) 3个亚组,比较随访前后3组的超声学参数的变化。结果 在基线水平糖尿病等容舒张期时间(IVRT)糖尿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E/A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室间隔厚度(IVS)、左室后壁厚度(LVPW)、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及左室收缩功能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前后,血糖控制良好组左室结构和功能超声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等组和不良组不同程度地出现IVS、LVPW及左室质量指数(LVMI)增加, IVRT延长和E/A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左室舒张功能减退,积极控制血糖可以延缓左室肥厚的发生,但不能改善左室舒张功能,血糖控制不良会加速左室重构和加重左室舒张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目前具有争议的肌松剂(维库溴铵)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淡水近乎淹溺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的价值和运用时机.方法:分析我院2001年至今收治的31例淡水近乎淹溺敛ARDS患者,使用肌松剂存活患者作为治疗组,未使用肌松剂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及相关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治疗组24 h血气分析优于对照组,相关并发症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无明显增加.结论:淹溺患者临床上常出现ARDS,给予足量镇静与镇痛药物治疗,仍达不到治疗目标,可考虑使用肌松剂;时间选择上宜早不宜晚,防止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将医护人员和患者的院内卒中的防范意识提高,降低该病的发病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11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发病原因及相关情况进行总结。结果:院内卒中的发病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高龄、心脏病、高血压、降压过度、糖尿病、感染、外科手术、抗凝治疗等。结论:院内卒中发病因素多种多样,应在入院早期全面及时的了解患者的机体状况,对潜在的卒中危险及早消除,以预防及减少院内卒中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