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4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Hybrid术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术后1年影像学上间盘置换节段异位骨化的发生率。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8年4月接受颈椎前路Hybrid术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并获得完整临床随访资料的3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4例获得完整影像学随访资料,男15例,女20例,年龄39~70(55.57±7.73)岁,手术出血量20~100(40.29±18.39)ml,住院时间4~28(11.03±4.63)d,随访时间(12.97±1.36)个月。采用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Tanaka Yasushi Cervical Spondylitis Symptom Scale 20 Score,YT20)及日本矫形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术后1年通过X线依据McAfee标准评价Hybrid术后异位骨化发生的情况,并对是否发生异位骨化患者进行分组,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末次随访时平均YT20评分和JOA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JOA平均改善率为(70.66±0.44)%。24个节段中10个节段出现异位骨化,发生率为41.70%,其中Ⅰ级为29.20%,Ⅱ级为12.50%。异位骨化发生和未发生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术前、术后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YT20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异位骨化发生患者YT20评分明显低于未发生患者。结论:Hybrid术近期临床疗效满意,异位骨化发生的原因仍需要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Hybrid手术治疗双节段及3节段颈椎病短期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行双节段或3节段Hybrid手术108例颈椎退行性疾病的住院患者,根据手术节段数目不同将患者分为双节段组52例和3节段组56例,其中双节段组男24例,女28例,年龄35~67(45.94±14.67)岁;3节段组男23例,女33例,年龄32~65(47.54±15.34)岁。比较两组的结局指标,其中临床指标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价患者日常活动能力,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价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疼痛强度,根据Odom''s评分对一般临床结果进行分级;并通过X线、CT及MRI测量颈椎活动度、融合情况及并发症等。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完成,且获得12个月以上的随访。双节段组和3节段组手术时间分别为95~180(152.30±44.74) min和110~210(165.18±45.86) min,出血量分别为20~100(32.88±8.75) ml和20~150(34.64±10.63) ml,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NDI、JOA、VAS、Odom''s评分较术前有较大改善(P<0.05),NDI、JOA、Odom''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3节段组高于双节段组。两组术后C3-C7颈椎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患者手术切口顺利愈合,无脊髓损伤、脑脊液漏等并发症发生,两组骨融合率分别为43例(82.69%)和45例(80.35%);双节段组出现2例邻近节段骨质增生,3节段组出现3例邻近节段骨质增生、1例邻近节段后纵韧带骨化;此外,3节段组有1例融合器松动,不伴随明显临床症状。结论:应用前路Hybrid术式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既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也极大地保留了颈椎的活动度,同时也证实了Hybrid在多节段颈椎间盘疾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5.
6.
祝永刚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9):1652-1652
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后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临床医生对其都有较足够的认识,但是对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却往往认识不足,李幼生等报道605例肠外瘘的患者,有35例是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所致。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有一定特殊性,故提高对其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1999年至2008年我院收治34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后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临床医生对其都有较足够的认识,但是对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却往往认识不足,李幼生等[1]报道605例肠外瘘的患者,有35例是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所致.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有一定特殊性,故提高对其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1999年至2008年我院收治34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铍针联合塞来昔布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患者对疼痛、膝关节功能及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160例KOA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予以塞来昔布胶囊口服(0.2 g/次,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铍针治疗(1次/周),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转流术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效果及机制。方法 122例行胃转流术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析手术前、后空腹血糖、口服糖耐量、胰岛素抵抗指数、空腹C肽、胰岛素刺激释放试验、体质量指数、饮食量变化及术后6个月糖尿病转归。结果术后1个月,患者体质量指数无明显变化,口服糖耐量及空腹C肽、胰岛素刺激释放试验结果较术前均有好转(P<0.05),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下降(P<0.05);手术前、后空腹胰岛素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随访6个月,91例无需药物其血糖可控制在正常范围,26例明显好转;术后6个月治疗总有效率为95.9%。结论胃转流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临床资料先证者,男,21岁。因双手背、足背对称性色素沉着斑21年,色素减退斑15年,于2010年5月7日来我院就诊。患者出生后发现双手、双足背部轻度网状色素斑,未引起重视,随年龄增加渐加重,近15年双手背、双足背逐渐出现对称性分布多数色素脱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