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7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 了解云南省人体土源性线虫病流行现状,为制定全省土源性线虫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5年,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云南省10个县(市)共20个调查点。以各调查点1岁及以上本地常住人口为调查对象,收集调查对象粪便,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查土源性线虫虫卵并计数,并用试管滤纸培养法鉴别钩虫虫种,3~6岁儿童同时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蛲虫卵。结果 共粪检5 067人,检出土源性线虫感染950人,总感染率为18.75%,其中蛔虫、鞭虫、钩虫感染率分别为7.52%、8.47%、9.02%。3 ~ 6岁儿童同时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446人,检出蛲虫感染5人。对160例钩虫感染者采用试管滤纸培养法进行钩虫虫种鉴别,其中美洲钩虫感染139人、十二指肠钩虫感染16人、混合感染5人,分别占86.88%(139/160)、10.00%(16/160)和3.12%(5/160)。蛔虫、鞭虫和钩虫轻度感染者分别占67.98%(259/381)、88.58%(380/429)和94.53%(432/457)。调查的4个生态区中,以藏东⁃川西生态区人体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最高(31.79%);10个调查县(市)中,以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人体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最高(50.13%),宁蒗彝族自治县最低(0.40%);高、中和低3类经济水平地区人体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分别为5.67%(43/759)、26.67%(610/2 287)和14.70%(297/2 021);不同生态区、调查县和经济水平地区人体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342.20、814.60、201.34,P < 0.05)。男性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为18.21%(441/2 422),女性为19.24%(509/2 6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89,P > 0.05);各年龄组均有感染者,以1 ~ 9岁年龄组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最高(25.88%);不同民族感染者中,以独龙族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最高(82.09%);不同职业居民中,以学龄前儿童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最高(25.06%);不同文化程度居民中,以文盲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最高(24.80%);不同年龄组、民族、职业和文化程度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46.50、1 016.96、36.33、52.43,P 均 < 0.05)。结论 云南省人体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应继续加强对低龄儿童、文化程度较低人群、农民、老人和少数民族居民等重点人群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单倍、三倍剂量阿苯达唑和甲苯咪唑治疗土源性线虫感染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对314位调查对象随机分为阿苯达唑(400mg)、甲苯咪唑(500mg)、三倍阿苯达唑(400mg,3d)、三倍甲苯咪唑(500mg,3d)等4组,对各药物组治疗蛔虫、钩虫、鞭虫和绦虫感染的疗效进行观察,计算治愈率和粪样虫卵下降率。结果阿苯达唑治疗钩虫的疗效优于甲苯咪唑,两药单倍剂量对钩虫的治愈率分别为69.1%和31.0%,三倍剂量组治愈率分别为92.0%和54。0%,虫卵下降率单倍剂量组为97.3%和83.6%,三倍剂量组为99.7%和96.4%。控制鞭虫感染,三倍剂量疗效优于单倍剂量。两驱虫药物单倍或三倍剂量对蛔虫感染疗效显著(治愈率在93.0%~96.8%之间,虫卵下降率均大于99.9%)。三倍剂量对绦虫感染的治愈率为100%,而单倍剂量仅为50%。结论治疗钩虫和鞭虫感染,三倍剂量方案可获得较高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疟疾漏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目前云南省疟疾漏报的实际情况。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 ,对疟史进行问卷调查。高、中、低乡 (镇 )中各随机抽 1个乡 (镇 ) ,在抽到的乡 (镇 )内 ,按同样的方法从高、低度流行区行政村中各随机抽取 1个行政村为调查点 ,调查对象为行政村内所有居民 (含外来人口 )。 结果 在 4个县 (市 )共调查 3 0 5 80人 ,初步查明居民中疟疾病例漏报率为 88.8% (95 %CI 87.7%~ 89.3 % ) ,其中个别行政村几乎 10 0 %漏报 ,低疟区漏报最严重达 96.4% ,医疗机构的疟疾漏报数是疫情报告数的 5倍 ,漏报率为 80 .2 % ,而私立医院漏报数是疫情报告数的 70 .8倍 ,漏报率达 98.6%。 结论 云南省疟疾漏报严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云南包虫病的流行和危害程度,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统一表格对居民个人卫生习惯等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包虫病感染及患病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云南3县3042名居民中,包虫患病率和感染率分别为32.87/10万和13.52%。汉族、女性、成年人、半农半商职业者的包虫感染率高于同类人群的其它分组。农民感染包虫的风险是非农民职业者的2.921倍。结论调查地区是云南包虫病散发流行区,应加强对农民职业者的抗感染保护。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丽江市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和危害程度。方法对分层整群随机抽样调查的居民,使用统一表格进行个人卫生习惯等问卷调查并按《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实施细则》检查旋毛虫、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计算机录入资料建立数据库。结果2525名居民旋毛虫抗体阳性率2.59%,肠道寄生虫总感染率11.55%,女性、农民职业人群对蛔虫、钩虫和旋毛虫的感染高于男性和学生,青壮年人群的3种寄生虫感染率高于其它年龄段人群。结论丽江地区的居民旋毛虫和肠道寄生虫的感染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云南省湄公河流域瑞丽市疟疾传播过程中各项危险因素,为该地区疟疾控制提供科学性的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开展居民个案调查,同时采集滤纸血滴。对疟疾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居民的经济情况和住房四周环境情况两个危险因素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云南省瑞丽市制定抗疟措施时,应充分考虑该地区居民经济情况和住房四周环境情况,重点考虑经济情况差和住房四周有蚊孳生地和栖息地的人群。环境治理结合预防服药、现症病人治疗等干预措施将会是十分经济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8.
采用Koga法、Bearmann法、改良加藤氏法对勐海县居民进行粪检,250人中检出粪类圆线虫感染29人,感染率11.60%。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查254人,虫卵阳性248人,阳性率97.63%。蛔虫、钩虫、鞭虫感染率分别89.76%、70.08%和82.68%。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元江上游影响居民疟防知识的因素 ,为开展与疟疾相关的健康教育服务。方法对 1 75 7名调查对象 ,逐人访问 ,填写调查问卷 ;用无条件 logistic回归分析资料。结果经单因素分析 ,在所调查的 1 1项因素中 ,5项在统计学上与疟防知识有明显的或可能的联系 ;多元 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 :≥ 1 5岁者 ,本地居民和男性调整后的比值比 ( OR)分别是 7.82 1 ( 95 %可信区间 :3.888-1 5 .731 ) ,5 .4 6 4 ( 95 %可信区间 :2 .4 0 2 -1 2 .4 2 9)和 1 .888( 95 %可信区间 :1 .2 4 9-2 .85 4 ) ,显示疟防知识与居民所能接受相关信息的环境和接受的时间长短有关 ;年龄和性别分别与是否为本地居民在统计学上有相互作用 ,但年龄和性别间无相互作用。结论迫切需要在该地区开展有关疟疾的健康教育 ,儿童及从事热区农业开发的流动人口是疟防知识宣教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间接荧光抗体试验 ( IFAT)对云南省疟疾不同流行区监测结果。方法 1 999年对 7个地 (州 ) 2 8个县 (市 ) 1 5 374人作了 IFAT监测。结果显示我省中缅边境地区疟疾流行相对较高 ,元江流域次之 ,中越边境相对较低 ,基本消灭疟疾地区存在点状流行。它们的 IFAT阳性率、居民原虫率、年带虫发病率分别为中缅边境3.4 4%、4 .0 9%、1 .96‰。元江流域 1 .2 8%、0 .6 2 %、0 .5 4‰ ;中越边境 1 .2 6 %、0 .1 5 %、0 .36‰ ;基本消灭疟疾地区 1 .6 1 %、0 .35 %、0 .1 1‰。在不同年龄组及不同疟疾流行区 IFAT检测结果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IFAT在灭疟后期管理与监测中有一定意义 ,同时对试验中存在的问题作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