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54篇
  免费   1678篇
  国内免费   1080篇
医药卫生   37412篇
  2024年   126篇
  2023年   529篇
  2022年   533篇
  2021年   426篇
  2020年   557篇
  2019年   620篇
  2018年   615篇
  2017年   412篇
  2016年   523篇
  2015年   601篇
  2014年   1665篇
  2013年   1338篇
  2012年   1620篇
  2011年   1733篇
  2010年   1668篇
  2009年   1853篇
  2008年   1623篇
  2007年   1765篇
  2006年   1627篇
  2005年   1640篇
  2004年   1583篇
  2003年   1446篇
  2002年   1195篇
  2001年   1121篇
  2000年   1225篇
  1999年   1123篇
  1998年   1045篇
  1997年   1018篇
  1996年   1072篇
  1995年   819篇
  1994年   745篇
  1993年   545篇
  1992年   547篇
  1991年   473篇
  1990年   386篇
  1989年   315篇
  1988年   214篇
  1987年   209篇
  1986年   166篇
  1985年   130篇
  1984年   107篇
  1983年   123篇
  1982年   78篇
  1981年   68篇
  1980年   42篇
  1979年   24篇
  1978年   16篇
  1965年   16篇
  1959年   14篇
  1957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背景 医患沟通障碍是导致医疗纠纷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我国对医务人员医患沟通能力的评价研究较少,缺乏信效度良好的评估工具。 目的 构建"五习惯"医患沟通评价量表(5HCS),检验其信度和效度。 方法 2014年3月,采用Brislin翻译法在"四习惯"医患沟通评价体系(4HCS)的基础上,形成5HCS初稿;2014年4—6月,采用德尔菲法,使用问卷分两轮征求专家意见,根据专家意见修订条目后形成5HCS定稿;2018年3月,使用新构建的5HCS对127名住院医师的医患沟通能力进行评估,通过分析其评价数据,检验量表的内部一致性、评价者间信度、内容效度和标准关联效度。 结果 正式版5HCS包含5个维度("尊重示善,融洽关系""采集信息,引导观点""表达共情,建立信任""风险告知,知情同意""提供诊断,协商决策"),21个条目。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16,各维度与量表总分的r值为0.524~0.692,各条目的内容效度指数(I-CVI)≥0.81,量表总分的评价者间信度r值为0.912,组内相关系数(ICC)=0.912,标准关联效度以中文版医患沟通技能评价量表(SEGUE)为标准,两个量表总分之间的r值为0.377(P<0.01)。 结论 5HCS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将其作为我国住院医师医患沟通能力测评工具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3.
了解黄浦区小学生每天中等到高强度体力活动(MVPA)时间和影响因素,为探索增加体力活动时间和强度适宜干预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上海市黄浦区抽取4所小学作为干预学校,同时选择具有可比性的4所小学作为对照学校,对575名四年级学生进行体力活动和相关因素问卷调查,并开展政策支持、环境改善、健康教育等3个方面为期8个月的干预.结果 四年级小学生1周平均每天进行MVPA时间男生为62.1(39.9~91.1)min,女生为60.7(45.4~87.6) min;平均每天MVPA时间≥60 min的学生回答喜爱做运动(90.2%)、每天运动1h容易(80.7%)、家里有运动器材(82.3%)、有人一起参加活动(89.5%)、家人和朋友鼓励参加体育运动(84.0%)和父母业余时间都参加体育活动(55.6)的比例高于<60 min的学生(79.7%,62.5%,73.9%,81.3%,72.4%,4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2.24,23.49,5.96,7.84,11.42,10.83,P值均<0.05);干预后干预组1周平均每天MVPA时间高于干预前,1周平均每天MVPA时间≥60 min的比例比干预前有明显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x2值分别为-5.17,6.72,P值均<0.05).结论 黄浦区四年级小学生每天进行MVPA的平均时间达到WHO推荐量,但处于临界值;学生的运动观念和家庭因素是增加体力活动时间的重要因素;应加强学校政策支持、学校和家庭运动环境营造和健康教育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生血管特异性结合肽GX1二聚体对胃癌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化学合成GX1二聚体、GX1单体、对照肽二聚体,CCK-8实验、管状结构形成实验、迁移实验研究GX1二聚体对胃癌血管内皮细胞(co-HUVEC)增殖、微管形成、迁移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学技术分析其对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的影响。结果:CCK-8结果显示,GX1二聚体与对照肽二聚体及PBS对照组相比,100~200 μmol/L可抑制co-HUVEC增殖,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GX1二聚体较单体抑制作用增强,并有统计学差异(P<0.05)。管状结构形成实验、细胞损伤迁移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肽二聚体及对照组PBS 相比,GX1二聚体及GX1单体,均可抑制胃癌内皮细胞管状结构的形成及迁移,且二聚体抑制作用强于单体;对照肽二聚体仅有轻微的抑制胃癌内皮细胞管状结构的形成及迁移。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与对照肽二聚体及PBS对照组相比,GX1二聚体及GX1单体均可诱导细胞凋亡(P<0.05),且GX1二聚体的诱导作用强于GX1单体(P<0.05),而对细胞周期分布则无明显影响。结论:GX1二聚体和GX1单体均可抑制胃癌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微管形成、迁移能力及诱导凋亡,且GX1二聚体较GX1单体作用增强。GX1二聚体有望代替单体成为胃癌新生血管靶向治疗小肽类药物。  相似文献   
5.
冠状病毒(coronavirus,CoVs)感染主要累及肺部,但对心血管系统损伤作用也不容忽视。CoVs感染引起的心脏损伤并非罕见,其发生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本文首先从CoVs引起心血管损伤的证据入手,进一步探讨了CoVs对心肌的直接损伤,以及肾素血管紧张素(RAS)系统激活和细胞因子风暴与炎症反应对心血管损伤的可能作用机制。相关心血管损伤的可能机制包括,(1)病毒直接作用:CoVs在心肌细胞复制,损伤心肌;(2)RAS系统激活:感染CoVs后,心脏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ACE2)的表达下调,激活RAS系统,使得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收缩血管功能增强,Ang1-7保护心脏效应减弱;(3)诱发细胞因子风暴:循环细胞因子和全身炎症反应引起心脏损伤;(4)其他:包括低氧血症和儿茶酚胺心脏毒性。本文就相关内容作一综述,为后续的详尽机制和治疗策略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脂肪抽吸与腹壁成形术联合进行腹壁体形重塑的临床疗效,总结手术成功与减少并发症的经验。方法对18例腹部脂肪堆积伴腹壁皮肤松弛的患者采用肿胀麻醉,负压吸引器行腹壁脂肪抽吸;做耻骨联合上W形切口,折叠缝合腹直肌前鞘,切除多余皮瓣后分层缝合腹壁。结果所有切口均Ⅰ期愈合,随访4~24个月,腹部平坦,切口瘢痕不明显,腹围平均缩小15 cm,外形满意。结论根据患者腹部皮肤、皮下脂肪、腹壁肌肉等多方面的情况,有针对性的采用脂肪抽吸与腹壁整形相结合的腹壁体形重塑术,能够获得满意的效果,手术方法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紧密型医连体模式下全科医学科的定位。 方法 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全科医学科的发展和深圳市5家区属医院全科医学科的实际运行情况,探索紧密型医联体模式下全科医学科在组织架构、功能定位和学科发展方面的建设。 结果 我国全科医学科的发展主要依赖学科联盟,通过教学师资输出与师资培养在临床基地和实践基地间建立联系。紧密医联体模式下全科医学科发展可借用行政手段强力推进,有利于分级诊疗。2016年深圳市社康机构基本医疗服务人次占全市公立医疗机构门急诊总诊疗量的42.66%。选择在社区首诊的医保参保人数量863万,占全市参保人总数的70%。深圳市区属医院全科医学科在组织架构上多采用双重管理模式,即在业务上归属医务科等职能部门管理,行政上归属社区健康管理中心管理。全科医学科在功能定位上侧重于全科教学,着重于全科医学人才培养,为基层输送合格的全科医生。全科门诊是全科医生的主要带教场所,全科住院部适合收治多病共存、未分化疾病和教学患者,有利于全科医生对典型患者的系统学习。 结论 紧密型医联体模式有利于分级诊疗推进,该模式下全科医学科组织架构可采用双重管理,其功能定位为全科教学,其学科发展方向为多病共存患者照顾。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形、气、神的角度分析了乙肝肝硬化的发病机制,并提出了从精神方面、恢复肝脏功能及修复肝纤维化三方面综合治疗乙肝肝硬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肺部CT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与支原体肺炎(MPP)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日至2020年2月5日于华润武钢总医院确诊的COVID-19患者45例,另选取2017年9月1—21日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8医院住院诊断治疗的MPP患者38例。对COVID-19和MPP的肺部CT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OVID-19肺部CT征象1)分布:单侧发病5例,双肺发病40例,主要以胸膜下(40例)及小叶核心(38例)为主,2例重症患者见两肺弥漫分布;2)密度:仅为毛玻璃影(GGO)10例,GGO+实性兼有者35例;3)伴随征象:血管增粗43例,胸膜平行征33例,铺石路征38例,"反晕征"3例,2例出现胸腔积液,2例可见肺气囊征象,未见空洞出现。MPP肺部CT征象1)分布:病变呈大叶性分布2例,大部分呈小叶性分布36例;双肺下叶病灶27例;2)密度:GGO 36例,病灶有实变21例;3)伴随征象:典型树芽征25例,小叶间隔局限性增厚21例。纵隔和肺门未见明显肿大的淋巴结,两侧胸腔未见明显的积液征象。COVID-19实变率较MPP高(P<0.05),两者GGO及胸腔积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VID-19和MPP的CT表现都以GGO为主,但COVID-19少见支气管壁增厚,分布为胸膜下及小叶核心区域,与支气管分布无关,病变实变率较高;MPP病灶与支气管分布关系密切,并有一定的特征性影像征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