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60篇
  免费   949篇
  国内免费   329篇
医药卫生   20538篇
  2024年   76篇
  2023年   284篇
  2022年   345篇
  2021年   533篇
  2020年   604篇
  2019年   582篇
  2018年   285篇
  2017年   480篇
  2016年   553篇
  2015年   708篇
  2014年   1154篇
  2013年   1112篇
  2012年   1347篇
  2011年   1487篇
  2010年   1384篇
  2009年   1227篇
  2008年   1470篇
  2007年   1256篇
  2006年   1011篇
  2005年   1085篇
  2004年   817篇
  2003年   645篇
  2002年   507篇
  2001年   344篇
  2000年   240篇
  1999年   202篇
  1998年   129篇
  1997年   114篇
  1996年   123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4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讨Wellens综合征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及心电图特点。方法选取自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入院的Wellens综合征患者52例,收集所有患者的心电图、心肌酶谱化验、冠脉造影检查,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2例Wellens综合征患者,平均年龄(56.2±9.92)岁,男性:女性比例1.74∶1,高血压患者29例(55.8%)。治疗后,心肌酶谱标志物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痛发作时,心电图的特征性变化主要表现为T波的改变,其中,T波倒置发生率57.7%,正负双向11.5%;冠脉造影结果显示,前降支病变以近段到中段的狭窄为主,所有血管病变中,发生次全血管闭塞(狭窄>90%)者40例(76.9%),狭窄率<50%者0例。结论年龄、性别、高血压是Wellens综合征发病的危险因素;心电图T波的特征性变化、左前降支近到中段的严重狭窄是鉴别诊断wellens综合征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2.
目的 通过检测miR-130a 和miR-125b 在伴或不伴冠脉扩张(CAD)川崎病(KD)患儿与正常健康儿童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差异,探讨两者可否作为KD 和CAD诊断及预后评估的全新血清生物标志物。方法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出KD 患儿与正常健康儿童之前具有差异表达的miRNAs,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候选基因。进一步选取KD 患儿30 例(伴或不伴CAD 各15 例)、正常健康儿童15 例,采用茎环RT-PCR 的方法,验证候选基因miR-130a 和miR-125b 在PBMC 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1)通过基因芯片技术,分析KD 患儿与正常健康儿童PBMC 中存在明显差异表达的miRNA 共63 条,经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候选基因;(2)通过茎环RT-PCR 验证发现miR-130a 和miR-125b 在患儿IVIG 治疗前表达明显下调,而IVIG治疗后表达明显上调(P<0.05);(3)伴CAD 的KD 患儿miR-130a 及miR-125b 表达较不伴CAD 明显升高,且呈正相关性(R2 =0.734,mir-130a;R2 =0.709,miR-125b);(4)ROC 曲线分析表明miR-130a(特异度87.5%和敏感度77.5%)和miR-125b(特异度83.3%和敏感度76.6%)对KD 及CAD 的判断有较高的特异度和敏感度。结论 PBMC 中的miR-130a 和miR-125b 参与了KD的发生与发展,可作为KD 及CAD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一项全新血清生物标志物,并为KD冠脉扩张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3.
吴林静  陈媛 《护士进修杂志》2014,(21):1993-1995
目的 探讨水化护理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介入诊疗患者造影剂肾病(CIN)的预防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的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在厦门市某心脏专科医院心内CCU行CAG和PCI的ACS患者,分析造影剂肾病的发病率、水化护理对CIN效果的影响及CIN的危险因素。结果 366例ACS患者的CIN发病率为6.3%,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eGFR(OR=1.036,95%CI为1.019~1.053,P=0.000),使用IABP(OR=6.371,95%CI为1.452~27.949,P=0.014)是CIN的危险因素;术前水化量和水化时间与Scr(血清肌酐值)的变化无关(F=1.635,P=0.182)。结论 充分的水化是预防CIN的关键,术前对发生CIN危险因素充分评估,术后早期尿量观察,是预防和早期发现CIN的关键。  相似文献   
84.
目的:分析渐进式康复运动对促进冠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本院收治的接受冠脉内支架植入手术的患者12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基础护理的同时进行渐进式康复运动,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射血分数、活动强度均比对照组高;心理失常、迷走反射、血压异常等并发症并发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渐进式康复运动对促进冠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康复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冠脉搭桥术(CABG)后低氧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及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227例CABG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吸烟情况、术前肺功能、手术方式、搭桥数目、手术时间、术中输液量、输血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CABG后低氧血症的发生相关。记录患者术后1 h(T1)、术后第1天(T2)、术后第2天(T3)、术后第3天(T4)四个时间点的血气分析值,计算氧合指数,分析患者低氧血症发生规律。结果吸烟和BMI是CABG后低氧血症的发生相关,相对危险度OR分别为2.676和0.848。CABG后患者氧合指数下降,术后第2天最低。结论吸烟和肥胖是CABG后低氧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CABG后第2天氧合指数最低。  相似文献   
86.
李金凤 《海南医学》2014,(3):430-431
目的 比较一次性负压引流袋的实际引流量与刻度标示量差异,为临床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一次性负压引流袋100ml、200 ml、300 ml、400 ml、500 ml各刻度引流液先用目测法记录,再将引流液引流放入量杯,并用50 ml一次性注射器抽吸实际引流液量,测得实际引流量.比较不同容量一次性引流袋刻度所示量与实际引流量.结果 一次性引流袋刻度不同刻度标示量与实际引流量之间误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引流袋100 ml刻度处液体量与实际测量值平均偏差为84.93 ml,偏差率达84.93%,而500 ml刻度位置平均偏差255.15 ml,偏差率为51.00%.结论 对胸腔积液及心肺手术需引流患者,若完全按照引流袋所示刻度值计录引流量,会引起误差,影响诊断治疗,延误病情.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血管狭窄率与病死率分别为11.11%和2.78%,均低于对照组水平;且观察组患者的主动脉球囊反搏时间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有明显缩短。上述指标的组间比较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和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治疗,能够更快地改善患者的急性症状,促进病情恢复,提高预后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8.
《临床医药实践》2015,(12):883-887
目的:探讨对于稳定型心绞痛冠心病患者的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应用血流储备分数(FFR)指导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9月在湘潭市中心医院接受冠脉造影(CAG)检查为冠脉多支病变,住院诊断考虑为稳定型心绞痛,并拟行PCI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通过CAG指导的PCI治疗组(CAG组)及通过FFR指导的PCI组(FFR组)。在FFR组,当FFR≤0.80时,行支架植入干预治疗,而在FFR>0.80的情况时,不考虑行支架植入治疗。所有入选的稳定型心绞痛的冠心病多支冠脉病变患者都采取最优化的药物治疗方案。随机对照研究的临床观察终点为12个月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MACE),包括死亡、心肌梗死、血运重建等在内的全体事件。结果:CAG组与FFR组平均病变数分别是(2.79±0.73)支和(2.83±0.56)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人平均使用支架的数量为(2.76±0.78)个和(1.45±1.07)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访12个月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别是20%和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稳定型心绞痛冠心病的冠脉多支病变中,FFR组支架使用量明显减少,且可使死亡、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的复合事件发生率下降。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探讨药护协同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的实践效果.方法 将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患者按数字随机法分为常规组(n=50)和协同管理组(n=50),常规组按照常规护理,协同管理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药护协同管理,干预6个月后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入院后明确诊断至开始溶栓时间、冠脉有效灌注率和住院天数比较,协同干预组显著优于常规组,48h内恶性心律失常发生例数协同组显著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溶栓治疗后12h、24 h、48 h、7d的LVEF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院后6个月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药护协同管理能够有效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至溶栓的时间,提高冠脉有效灌注,减少48 h内恶性心律失常发生和缩短住院天数,促进心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0.
目的总结腔内治疗高流量先天性血管畸形的经验。方法 2009年7月~2013年7月,对高流量先天性血管畸形30例,采用经动脉无水酒精栓塞9例,经动脉乙烯-乙烯基醇共聚物(ethylene vinyl alcohol copolymer,Onyx)栓塞19例,经动脉弹簧圈栓塞2例。结果随访6~54个月,平均26.6月。治愈9例(30.0%),显效16例(53.3%),好转5例(16.7%)。20.0%(6/30)术中发生一过性病灶疼痛。结论腔内治疗是高流量先天性血管畸形的有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