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46篇
  免费   1104篇
  国内免费   1365篇
医药卫生   19015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248篇
  2022年   255篇
  2021年   290篇
  2020年   299篇
  2019年   354篇
  2018年   221篇
  2017年   351篇
  2016年   373篇
  2015年   482篇
  2014年   635篇
  2013年   705篇
  2012年   981篇
  2011年   1167篇
  2010年   1039篇
  2009年   1174篇
  2008年   1244篇
  2007年   1207篇
  2006年   1093篇
  2005年   1210篇
  2004年   1058篇
  2003年   847篇
  2002年   765篇
  2001年   674篇
  2000年   438篇
  1999年   395篇
  1998年   263篇
  1997年   252篇
  1996年   242篇
  1995年   178篇
  1994年   152篇
  1993年   96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66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81.
目的:观察掺锶聚磷酸钙材料与成骨细胞及内皮细胞相容性,为该材料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最终应用于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于2006-01/07在四川大学组织工程研究室完成。在聚磷酸钙制备过程中掺入亲骨元素锶,制备新型的不同掺锶量(0.5%,1%,5%,10%,20%,30%,40%,50%,60%,70%,80%,90%)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掺锶聚磷酸钙。以聚磷酸钙、羟基磷灰石及磷酸三钙为对照,通过MTT法及扫描电镜观察掺锶聚磷酸钙的成骨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的相容性。结果:无论是对成骨细胞还是内皮细胞,1%掺锶聚磷酸钙材料均显示出更好的相容性:MTT法表明,与对照组及其他掺锶量的掺锶聚磷酸钙比较,1%掺锶聚磷酸钙材料拥有更高的成骨细胞增殖度;与聚磷酸钙比较,1%掺锶聚磷酸钙材料拥有更高的内皮细胞增殖度;扫描电镜表明在1%掺锶聚磷酸钙材料表面生长的成骨细胞或内皮细胞具有更好的生长状态和生物活性。结论:掺锶聚磷酸钙是一个很有前途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它不仅与成骨细胞具有很好的相容性,而且能促进内皮细胞的增殖及诱导新生血管的形成,有望解决植入材料血管化的难题。  相似文献   
82.
目的以抗血管内皮因子(VEGF)抗体为配体研制能与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结合的靶向脂质体超声造影剂并检测其体外寻靶能力。 方法以静电吸附法将抗VEGF抗体连接到脂质体造影剂微泡的表面;体外培养ECV304人血管内皮细胞,用免疫荧光法检测靶向造影剂与其体外结合能力,以普通造影剂为对照组。 结果所制备的靶向超声造影剂与普通微泡无显著差异;免疫荧光实验结果显示靶向造影剂能在体外与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结合。 结论携抗VEGF抗体的脂质体靶向造影剂能通过静电吸附法成功制备,且在体外能与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结合。  相似文献   
83.
内皮细胞损伤标志物在妊高征患者中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孕妇血浆中内皮细胞损伤标志物内皮素(ET-1)、血栓调节蛋白(TM)、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变化与妊高征(PIH)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吸附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66例妊高征患者(轻度20例,中度24例,重度22例)和24例正常晚期孕妇(对照组)血浆中的ET-1、TM、vWF水平。结果:PIH各组ET-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轻度PIH患者TM、vWF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中度PIH患者TM、vWF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重度PIH患者TM、vWF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P<0.01)。结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是妊高征的重要发病机制。3个分子标志物水平升高越显著妊高征患者病情就越重,检测其水平对妊高征的诊断,观察病情及防止子痫的发生均有意义。  相似文献   
84.
透析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改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透析患者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 ,vWF)及血循环内皮细胞(circu-lating endothlial cells,CEC)数的动态变化过程,探讨透析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 肝素化后透析前、透析30分钟、透析60分钟、透析90分钟、停机前用酶联免疫法测定6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透析患者血浆中vWF浓度,同时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对患者血中进行CEC计数及形态学观察。结果 透析30分钟、透析60分钟、透析90分钟、停机前其vWF和CEC计数进行性增高,与透析前相比增高显著(P<0.01)。结论 透析可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激活或损伤。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冻干骨松质与转染有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能否在体内更有效地成骨。方法:采用新西兰大白兔BMSC体外培养扩增,然后用脂质体的方法将VEGF转染入该BMSC,再使其附着于同种异体冻干骨松质,并植入自体肌袋,8周后取标本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三色法染色观察。结果:8周时可见到转染有VEGF的BMSC复合冻干骨松质组在标本的表面有软骨和骨质形成,BMSC复合冻干骨松质组在标本的表面有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出现,并有类骨质形成,而单纯植入冻干骨松质组仅有大量纤维包裹。结论:转染有VEGF的BMSC复合冻干骨松质具有较好成骨活性,优于单纯BMSC复合冻干骨松质。  相似文献   
86.
贺今  纪春岩 《中国临床研究》2016,(4):558-559,562
急性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一种侵袭性很强的造血祖细胞恶性克隆性血液病,近年研究表明AML的发生、发展及化疗敏感性都与血管新生密切相关[1-2]。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NOTCH通路在调节胚胎血管发育和肿瘤血管新生(angiogenesis)中起到关键调控作用。然而,VEGF与NOTCH  相似文献   
87.
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超声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血管超声观测 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是否受到损伤。方法 :采用超声显像法 ,对 4 1例 2型糖尿病患者和 4 0例正常对照组测定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变化来评估血管内皮功能。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2型糖尿病患者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EDD)明显受损 (1.2 2± 4 .4 1vs 13.81± 8.10 % ,P <0 .0 0 1) ,而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功能 (EIDD)无明显变化(18.83± 17.6 6vs 2 5 .10± 11.38% ,P >0 .0 5 )。EDD与糖尿病病程、体重指数、年龄、血压、空腹血糖、血脂、空腹胰岛素水平、尿微量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等均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2型糖尿病早期即已存在内皮细胞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88.
目的研究骨髓基质细胞(BMSCs)在体外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及对微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成人BMSCs和脑血管内皮细胞,分为共培养组、培养液组和对照组,观察BMSCs对脑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微血管网状结构形成的影响。结果培养液组和共培养组对内皮细胞的增殖和微血管形成均有促进作用,共培养组的作用更为明显。结论BMSCs在体外促进内皮细胞的生长及微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使用超声破坏微泡造影剂-声诺维的方法对脂质体介导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PGFP)基因转染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的作用。方法在单孔培养皿中加入HUVEC细胞悬液,每孔加入脂质体介导EPGFP4μg,加或不加微泡造影剂或不同条件的超声辐照。24h后,用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测量EPGFP在细胞内的表达及基因的转染效率。结果超声组转染率提高,超声 微泡组转染率明显提高。超声 微泡组,超声辐照时间60s机械指数(MI)1.4组转染效率最高;超声机械指数1.0辐照时间90s组转染率最高。结论声诺维在超声作用下能明显提高脂质体介导的基因对细胞转染的效率,可能作为基因治疗的载体。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缺血3h以及缺血3h、再灌注3、6、24、48和72h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大鼠脑组织VEGF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脑组织有极低水平的VEGF表达,脑缺血后表达主要位于半影区,随缺血及缺血-再灌注时间延长,中心区由表达增强降低至正常水平,半影区表达逐渐增强。结论内源性VEGF表达增强,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