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25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人脑星形细胞肿瘤中FHIT、PCNA蛋白表达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人脑星形细胞肿瘤中FHIT、PCNA蛋白的差异表达,探讨它们与病理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50例星形细胞肿瘤中不同级别的FHIT、PCNA蛋白的表达水平,以10例非肿瘤脑组织作对照。结果非肿瘤脑组织FHIT、PCNA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星形细胞肿瘤中FHIT、PCNA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86%;尽管在星形细胞肿瘤中FHIT、PCNA蛋白表达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Ⅲ级与Ⅳ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统计学分析FHIT、PCNA蛋白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FHIT、PCNA蛋白的表达可能与星形细胞肿瘤的恶性程度有关,星形细胞肿瘤中FHIT、PCNA蛋白表达之间的显著负相关,提示FHIT蛋白可能对细胞增殖具有负性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骨髓基质细胞(BMSCs)移植对大鼠局灶性脑损伤血管生成的影响,探讨BMSCs移植修复大鼠脑损伤的机制。方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损伤动物模型,进行BMSCs移植,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电镜等观察移植局部内皮细胞及微循环的变化。结果BMSCs移植后,局部凝血因子FⅧ染色阳性细胞数增加,染色加深,出现血管样结构;局部微血管内膜较光滑,内皮细胞间可见紧密连接,细胞核形态较规则,基底膜较完整,微血管管腔受压缓解。结论BMSCs移植促进损伤区周围内皮细胞增殖和新生血管形成。损伤区局部微循环得以改善进而修复脑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骨髓基质细胞源内皮细胞移植对大鼠局灶性脑损伤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骨髓基质细胞源内皮细胞移植修复大鼠脑损伤的机制。方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损伤动物模型,进行骨髓基质细胞源内皮细胞移植,通过透射电镜观察损伤局部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脑损伤后微血管内皮细胞胞浆广泛空泡变,细胞器明显减少,并出现核固缩,血管壁破坏。骨髓基质细胞源内皮细胞移植后微循环得到改善。结论脑损伤后出现微循环障碍是产生继发性脑缺血、脑水肿的病理基础。骨髓基质细胞源内皮细胞移植促进了损伤区微循环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室管膜细胞在大鼠脊髓损伤后的反应性增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旨在探讨成年大鼠脊髓损伤后室管膜细胞的增殖反应,为进一步促进脊髓损伤后自身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动脉瘤夹压迫建立大鼠脊髓压迫损伤模型,通过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不同时段室管膜细胞的反应性增生和神经外胚层多潜能细胞特异性抗原巢蛋白(nestin)的表达。结果常规病理学检查显示损伤模型类似于临床常见的脊髓横贯伤,损伤后24h可以观察到室管膜细胞nestin表达明显升高,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呈阳性;1周后见室管膜细胞显著增生;nestin的表达随时间进展呈向下调节。结论静止的室管膜细胞有潜在的增殖能力,在脊髓损伤后表现出明显的分裂增生,可能在结构和功能重塑过程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NSCs)在增生期和分化期过氧化氢(H2O2)预处理后H2O2损伤氧化耐受的变化。方法分别用浓度为0.05 mmol/L、0.10 mmol/L、0.25 mmol/L、0.50 mmol/L、1.0 mmol/L的H2O2处理增生期NSC(PNSC)和分化期NSC(DNSC)。用0.50 mmol/L的H2O2处理10 m in后,间隔6 h和12 h后再次给予0.50 mmol/L H2O2,观察细胞和损伤的情况。检测热休克蛋白27(Hsp27)、热休克蛋白70(Hsp70)、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透射电镜(TEM)检测NSC超微结构变化。结果经0.50 mmol/L H2O2预处理10 m in,间隔12 h后DNSC可以产生H2O2耐受,并至少持续12 h;而PNSC并不能产生H2O2耐受。预处理后的DNSC在Hsp27和Hsp70阳性细胞比例显著上升(P<0.05),TEM示存活的细胞均为比较原始的细胞。结论在给予0.5 mmol/L H2O2预处理10 m in后,间隔12 h后DNSC后产生对H2O2耐受;而PNSC不能产生耐受。这可能与Hsp27和Hsp70的增加有关。此外,这与原始状态NSC H2O2氧化耐受要高于分化状态的细胞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对本科护生学习能力的影响.[方法]对2009级护理本科生进行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为载体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4周,采用施沃兹自我效能量表、自行设计的学生自我评价表作为测量工具,在课程前后分别对学生的自我效能水平进行测量,课程结束后请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结果]课程结束后学生自我效能水平明显提高(P〈0.05),88%护生认为,以PBL为载体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结论]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有利于提高护理本科生的自我效能及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硬化病人自我效能与自我管理能力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慢性疾病自我效能感量表及肝硬化病人自我管理能力量表对389例肝硬化病人进行调查。[结果]肝硬化病人自我效能感得分为5.57分±0.49分,自我管理能力得分为54.48分±6.02分,肝硬化病人自我效能感与自我管理能力均较低,且二者呈正相关(P0.01)。[结论]肝硬化病人自我效能感与自我管理能力具有关联性,自我管理能力随着自我效能感的增高而增高,提示若要提高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可以从提高病人自我效能感着手,从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烟雾暴露对大鼠肺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etor-1α,HIF-1α)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 p65表达的影响,探讨烟雾暴露致大鼠肺动脉高压的发生机制.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烟雾暴露4、8、12周组,每组8只,制备各组烟雾暴露模型.右心导管法测肺动脉平均压(mPAP),并计算右心肥厚指数(RVHI),荧光定量PCR测各组大鼠肺组织HIF-1α mRNA,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各组大鼠肺组织HIF-1α、NF-κB p65蛋白表达.结果 ①大鼠mPAP烟雾暴露8周组[(14.700±1.125) mm Hg]、12周组[(17.830±2.437)mm Hg]明显高于对照组[(10.670±1.125)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烟雾暴露12周组大鼠RVHI(0.260±0.006)高于对照组(0.220±0.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大鼠肺组织中HIF-1αmRNA相对表达量在烟雾暴露8周组(1.170±0.211)、12周组(1.360±0.185)高于4周组(0.920±0.141)及对照组(0.760±0.1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各烟雾暴露组大鼠肺血管平滑肌中HIF-1α及NF-κBp65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HIF-1α蛋白的表达与mPAP、RVHI、HIF-1α mRNA的相对表达量及NF-κBp65蛋白的表达均呈正相关(r=0.688、r =0.497、r =0.706、r =0.583,P值均<0.01).结论 HIF-1α和NF-κB在烟雾暴露大鼠肺组织中表达均增高,HIF-1α和NF-κB在烟雾暴露引起肺动脉平均压增高的过程中可能发挥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主要比较贝那普利与缬沙坦在治疗老年人心肌梗死中的心功能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到我院接受治疗的26例老年人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缬沙坦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贝那普利药物进行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展开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上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较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各项心功能指标不存在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B型脑利钠肽、左室射血分数、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那普利与缬沙坦在治疗老年人心肌梗死中都有着较好的效果,但是贝那普利在治疗的效果上更好,具有更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