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59篇
  免费   743篇
  国内免费   470篇
医药卫生   18572篇
  2024年   85篇
  2023年   257篇
  2022年   343篇
  2021年   407篇
  2020年   478篇
  2019年   539篇
  2018年   259篇
  2017年   524篇
  2016年   603篇
  2015年   710篇
  2014年   1188篇
  2013年   1118篇
  2012年   1376篇
  2011年   1454篇
  2010年   1266篇
  2009年   1215篇
  2008年   1155篇
  2007年   1030篇
  2006年   933篇
  2005年   754篇
  2004年   630篇
  2003年   434篇
  2002年   360篇
  2001年   286篇
  2000年   210篇
  1999年   186篇
  1998年   148篇
  1997年   119篇
  1996年   124篇
  1995年   77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51.
目的探究亲环素A(Cyclophilin A,CyPA)及脑梗死相关血液指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稳定性之间的关系,从而探究其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就诊的患者脑梗死组56例,斑块组(无梗死,仅有斑块)患者72例,无斑块组40例;各组中斑块的稳定程度用斑块评分来表示,斑块评分越高斑块越不稳定;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e sorbent assay,ELISA)测定CyPA含量,并收集一些常见血液指标数据;应用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斑块并根据超声中颈动脉斑块的形态确定斑块评分。结果无斑块组和斑块组CyP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yPA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OR=1.002,95%CI 0.824~1.219);脑梗死组和斑块组中CyPA水平与颈动脉斑块评分(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之间无相关性(P>0.05);斑块组与脑梗死组的斑块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中纤维蛋白原、糖化血红蛋白与斑块评分呈正相关,血红蛋白与斑块评分之间呈负相关,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s回归后,纤维蛋白原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OR=8.988,95%CI 3.017~3.422)。血红蛋白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展的保护因素(OR=0.936,95%CI 134.031~144.583);斑块组,中高密度脂蛋白与斑块评分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Logistic回归分析后,高密度脂蛋白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展的保护因素(OR=0.052,95%CI 1.237~1.364)。结论血清中CyPA水平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但与斑块的稳定性不相关;脑梗死患者中的斑块不稳定程度较非脑梗死患者斑块不稳定程度明显增加;对于急性脑梗死的患者纤维蛋白原、糖化血红蛋白都与颈动脉斑块的稳定程度呈负相关,血红蛋白含量与斑块稳定性呈正相关,其中纤维蛋白原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血红蛋白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展的保护因素;在非脑梗死患者中,高密度脂蛋白与斑块的稳定程度呈正相关且是斑块发展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52.
聂创  吴祥波  康志明  梅斌 《中国卒中杂志》2020,15(10):1103-1106
正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45岁,因"右上肢无力1月余"入院。患者1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肢无力,伴头晕、视物旋转、双眼视物模糊、双耳耳鸣及听力下降,无言语不清、吞咽困难、构音障碍,无发热、头痛,无肢体抽搐及意识丧失等其他症状。曾于当地医院就诊,行DSA检查示:左侧颈外动脉闭塞,左侧颈总动脉中远端及右侧颈总动脉末端粥样硬化并管腔重度狭窄,诊断为急性脑梗死,给予抗血小板、降脂等治疗。为求进一步系统治疗,遂来本院就诊。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探讨超微血管成像(SMI)与超声造影(CEUS)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接受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治疗的61例,术前均行SMI、CEUS检查,检查后7 d内行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治疗。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SMI、CEUS对于颈动脉斑内是否存在新生血管及斑块稳定性的诊断效能。结果 CEUS、SMI对于斑块稳定性的诊断结果与金标准均具有高度一致性(0.8<0.001),对于斑块内新生血管的诊断结果与金标准均具有高度一致性(0.8>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究颈动脉狭窄与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收治的缺血性卒中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颈动脉狭窄程度将其分为正常/轻度狭窄组(87例)、中度狭窄组(68例)、重度狭窄/闭塞组(45例)。随访3~24个月,统计三组患者主要终点事件(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卒中再发、血管性死亡)发生率,分析有/无主要终点事件患者的影响因素和总狭窄积分(total stenosis score,TSS)评估预后的价值。结果 200例患者中有34例(17.00%)发生主要终点事件。随着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患者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卒中再发、血管性死亡的发生率均增加。生存分析显示,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患者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着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患者平均生存时间缩短。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增长、TSS增高均是缺血性卒中患者出现主要终点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0.05)。ROC曲线分析显示,TSS对患者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卒中再发、血管性死亡的预后均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AUC=0.884、0.851、0.965,均P <0.05)。结论颈动脉狭窄程度影响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狭窄程度越重,预后越差。TSS对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5.
56.
近年来,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易损性评估已成为影像学研究的热点。在防治急性脑血管事件方面,监测和评估易损斑块的形态学变化较测量管腔的狭窄程度更具临床意义。目前,新的影像学检查技术不仅可以观察血管的形态学改变和动脉硬化斑块的成分,还可进行细胞分子水平的研究。因此,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准确评估颈动脉内斑块的位置、大小及易损性等有助于临床及时、合理的选择治疗方法,有效控制病情,减少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7.
目的:观察整脊推拿结合中药化痰祛瘀方治疗颈源性眩晕伴颈动脉斑块的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伴有颈动脉斑块的颈源性眩晕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采用基础治疗联合中药化痰祛瘀方,观察组4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整脊推拿干预,治疗后统计比较两组眩晕指征和血脂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眩晕、耳鸣、恶心欲呕、头痛、视力障碍、猝倒发作、颈项不适、反应迟钝等症状的恢复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结束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3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血脂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观察组中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明显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HDL)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酰甘油(TG)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整脊推拿结合化痰祛瘀方治疗颈源性眩晕伴颈动脉斑块,在改善眩晕相关指征和血脂方面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8.
59.
60.
目的:观察化痰祛瘀汤治疗颈动脉易损斑块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口服瑞舒伐他汀钙片,观察组口服化痰祛瘀汤。结果:治疗后两组易损斑块数较治疗前减少(P<0.05)。观察组PSV、EDV均快于对照组,PI高于对照组,RI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TG、TC、LDL-C水平均有下降,HDL-C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后对照组LDL-C、HDL-C、TC、TG水平均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血清hs-CRP,IL-6和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痰祛瘀汤治疗颈动脉易损斑块可有效减轻临床症状,改善血脂指标,降低血液炎性因子,改善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