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8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摘要】目的 探讨CT对肝细胞癌(HCC)射频消融(RFA)术后不同疗效评价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RFA治疗的HCC患者53例,共65个病灶。分析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随访的CT平扫及三期增强图像,评价肿瘤完全消融、肿瘤残余、局部肿瘤进展及新发肿瘤,分别计算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结果 ①完全消融,CT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分别为66.7%、86.4%、70%、84.4%、80%。②肿瘤残余,CT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分别为54.5%、85.2%、42.9%、90.2%、80%。③局部肿瘤进展,术后3个月以内CT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分别为57.1%、88.7%、40%、94%、85%。术后3个月以后CT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分别为80%、93.8%、57.1%、97.8%、92.5%。④肝内新发肿瘤,术后3个月以内CT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分别为66.7%、93%、57.1%、95.2%、89.8%。术后3个月以后CT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分别为76.9%、94.3%、83.3%、91.7%、89.6%。结论 CT对肝细胞癌射频消融术后3个月以后的局部肿瘤进展及肝内新发肿瘤的评价效果良好,对肿瘤完全消融及术后3个月以内肝内新发肿瘤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对肿瘤残余及术后3个月以内局部肿瘤进展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2.
硬脑膜动静脉瘘(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 DAVF)是较少见的颅内血管性疾病.是海绵窦、侧窦、矢状窦等硬膜窦及其附近动静脉间的异常交通,占颅内动静脉畸形的10%~15%。该病以成人多见,尤其是40~60岁年龄组多发,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是后天性疾病。本病以单发多见,也有多发DAVF的报道,Kiyosue等报告一处DAVF经静脉栓塞5个月以后在另一部位发生DAVF。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DSA诊断、介入性治疗均有一定的特点.现结合文献复习对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3.
WALLGRAFT带膜支架治疗颈内动脉瘤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带膜血管支架治疗外周动脉瘤的报道已不少见 ,但采用带膜血管支架治疗头颈部动脉瘤的报道甚少。 1 995年Mase等[1 ] 用Wallstent支架治疗颈内动脉颅外段动脉瘤 ,获得成功 ,但国内尚未见类似报道 ,现报道一例采用Wallgraft带膜支架治疗颈内动脉颅外段动脉瘤。患者女 ,33岁 ,因突发头痛、呕吐 9天入院 ;查体神清 ,颈阻阳性 ,克氏征阳性 ;腰穿脑脊液呈淡红色稍混浊。诊断 :蛛网膜下腔出血。DSA全脑血管造影示左颈内动脉C1 段动脉瘤 ,直径约 4mm ,瘤颈稍窄、极短 ;右颈内动脉颅外段显示一向内后突出的类圆形囊…  相似文献   
54.
【摘要】 目的 探讨输入性与二代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 19)的临床与CT特征。 方法 纳入四川省南充地区2020年1月21日~2月18经RT PCR检测核酸阳性确诊的COVID 19患者25例,根据有无武汉暴露史分为A组(有暴露史,16人)和B组(无暴露史,9人)。分析纳入患者流行病学史、入院时的临床症状和首次胸部CT影像资料。对比A、B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胸部CT表现,并作统计分析。 结果 25例患者中男12例、女13例,年龄10~77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有临床症状人数,A组15例(93.8%)、B组4例(44.4%),A组患者较B组早出现临床症状,且A组临床症状较B组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部分患者首次胸部CT主要表现为磨玻璃影和/或小实变影。A组患者入院时的CT影像分期较B组患者的分期更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具有武汉暴露史的输入性病例较二代感染患者的临床和CT表现更明显。二代病例可表现为无症状感染及胸部CT阴性,核酸检测阳性在诊断中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5.
患者男,18岁。因头昏、头痛2个月余入院。入院体检:生命体征正常,发育及智力正常,头围大,无皮肤黏膜异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射灵敏,口角及伸舌不偏,无颈抵抗,四肢肌力Ⅴ级,全身浅深感觉及神经反射无明显异常,巴宾斯基征阴性。共济运动检查:左侧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阳性,右侧阴性;对掌试验、轮替试验左侧笨拙;Romberg征阳性。入院后胸部X线摄片、腹部B超、血液常规、血液生化等检查结果无异常。  相似文献   
56.
患者,女性,51岁。因反复眼睑、颜面和双下肢水肿3年余,发现胸腔积液1年余,于2006年1月11日入院。患者于2002年12月感冒后出现反复眼睑、颜面凹陷性水肿,渐波及双下肢。无发热、乏力、尿急、尿频、尿痛、血尿、骨关节痛、蝶型红斑、口干、眼干、口腔溃疡、脱发、皮疹和雷诺氏现象等。间断院外诊治,病因不明,水肿时轻时重,并渐出现呼吸困难、咳嗽。2004年10月于当地医院就诊时,偶然胸片检查发现双侧胸腔积液,后于多家医院胸腔穿刺抽液,经实验室检测胸水为漏出液,考虑为特发性水肿,间断予利尿和强的松(30mg,每天1次),并多次胸腔穿刺抽液治疗,但症状未明显改善,水肿反复发作,胸腔积液增长速度快。入院前5天前,咳嗽、呼吸困难进一步加重,门诊胸片检查提示“双侧大量胸腔积液”,以“双侧胸腔积液原因待查”收入院。患者发病以来,精神、食欲、睡眠差。小便量少,大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无发热、盗汗、胸痛、咯血等。既往无肝炎、结核、糖尿病、高血压史,无烟酒嗜好。入院查体:生命体征正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颈静脉无充盈怒张,双中下肺叩浊、呼吸音减弱,未闻及干湿哕音及哮鸣音。心界无扩大,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部检查无异常,双下肢膝关节以下中度凹陷性水肿,无杵状指(趾)。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肺癌致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继发改变的CT表现类型及CT价值。方法:经病理证实肺癌致SVCS51例,其中7例行上腔静脉支架植入术,回顾分析上腔静脉梗阻程度、继发改变CT表现,并作统计分析。结果:①上腔静脉梗阻程度:轻~中度18例,重度28例,完全闭塞5例;②继发改变CT表现:单纯侧枝循环建立与开放14例,单纯胸壁肿胀12例,侧支循环建立并胸壁水肿16例,两种表现均未发现9例。肺癌致SVCS时上腔静脉梗阻程度不同,胸部侧枝循环和/或胸壁水肿CT显示率不同(P<0.05)。肺癌致SVCS时血栓形成7例。结论:胸部CT增强扫描是显示肺癌致SVCS继发改变的一种很有价值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58.
目的 以磁共振成像(MRI)作为诊断标准,评价超声对半月板撕裂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2011年1月至12月因损伤后膝关节疼痛或不适感等症状入院的患者25例,病变关节30个,判断超声对半月板撕裂的诊断价值.结果 30个病变关节中,MRI诊断撕裂16个,超声正确诊断11个,5个漏诊、误诊,超声对半月板撕裂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9%、86%、77%、85%、71%.结论 超声是诊断半月板撕裂的一种有效可行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经普通导管利用分段栓塞法应用丝线段、明胶海绵颗粒和/或鱼肝油酸钠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以达到安全有效的治疗大咯血的目的。方法 87例大咯血患者均采用经普通导管系统利用分段栓塞法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栓塞剂为丝线段、明胶海绵颗粒和/或鱼肝油酸钠;全部患者随访8—24个月。结果 即刻止血81例.咯血明显减少5例,有效率98.8%(86/87),1例无法止血。无严重并发症(主要是脊髓损伤)发生。结论 经普通导管系统利用分段栓塞法应用丝线段、明胶海绵颗粒和/或鱼肝油酸钠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0.
目的利用MRI测量不同组织学分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的大小,并探讨其与微血管密度(MVD)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经术后病理确诊为IDC的42例病人的MRI资料,病人均为女性,年龄30~71岁,平均(51.68±10.24)岁。用MRI测量肿瘤病灶的大小,具体参数包括肿瘤长径、短径、长短径比率和最大截面面积,通过手术标本检测肿瘤MVD,采用t检验比较不同组织学分级的肿瘤大小和MVD的差异,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肿瘤大小与MVD间的相关性。结果组织学Ⅲ级IDC肿瘤长短径比高于组织学Ⅰ~Ⅱ级(P<0.05),肿瘤长径、短径、最大截面面积及MVD在不同组织学分级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织学Ⅰ~Ⅱ级肿瘤长径、短径及最大截面面积分别与MVD呈正相关(分别为r=0.440,P=0.008;r=0.572,P<0.001;r=0.579,P<0.001),其中肿瘤最大截面面积与MVD间的正相关关系最明显,而肿瘤长短径比与MVD无相关性(r=0.023,P=0.896)。组织学Ⅲ级IDC肿瘤的最大截面面积、肿瘤长径、长短径比、短径与MVD均呈负相关(分别为r=-0.809,P=0.002;r=-0.783,P=0.003;r=-0.694,P=0.012;r=-0.596,P=0.041),其中最大截面面积与MVD的负相关关系最明显。结论在不同组织学分级时,IDC大小与MVD相关性不一致,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乳腺IDC在不同组织学分级时血管生成和肿瘤增殖活性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