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8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35篇
医药卫生   143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7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目的 观察针刺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质区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c-Jun氨基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水平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针刺组、模型组、假手术组、正常组,每组10只。针刺组和模型组大鼠经颈背部注射鱼藤酮,造模14d。假手术组大鼠予以相同剂量的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和0.9%NaCl注射液的混合液。针刺组大鼠选取双侧“天枢”、双侧“上巨虚”及“大肠俞”进行针刺治疗,1次/d,20min/次,连续治疗14d。其余各组不进行治疗。比较各组大鼠黑质区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TNF-α、IFN-γ、IL-1β和磷酸化的JNK蛋白(p-c-jun)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TH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c-jun、TNF-α、IFN-γ、IL-1β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TH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c-jun、TNF-α、IFN-γ、IL-1β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 针刺可以下调PD模型大鼠黑质区JNK表达,降低炎症因子TNF-α、IFN-γ、IL-1β水平,对PD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2.
目的:观察项丛刺加旁廉泉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及对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神经科常规治疗以及中风病临床路径常规选穴(百会、曲池、内关、合谷、足三里、丰隆、三阴交、太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项丛刺加旁廉泉针刺法。两组治疗前后采用荧光透视吞咽检查(videofluoroscopic swallowing study,VFSS)测定咽部收缩持续时间、洼田饮水试验评分、生活质量评估(Barthel)指数变化。采用RT-PCR及免疫印迹检测外周血IL-6、IFN-γ基因和蛋白表达。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疗程结束后VFSS评分、Barthel指数较对照组升高,洼田饮水试验评分降低(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研究组IL-6、IFN-γmRNA和蛋白降低(P0.01)。结论:项丛刺加旁廉泉针刺法通过降低炎性细胞因子IL-6、IFN-γ表达,改善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吞咽功能,疗效优于常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共情护理对癌痛患者心理状态、疼痛程度和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88例癌痛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共情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心理状态(HAMA及HAMD评分)、NRS评分和舒适度。[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HAMA及HAMD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HAMA、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NR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舒适率为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共情护理可改善癌痛患者心理状态,有效降低癌痛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其舒适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4.
患者 ,女 ,14岁。主因腹痛、恶心、呕吐、腹部包块急诊入院。超声所示 :于左中上腹可见一 4 .5 cm×3.8cm中低回声团块 ,边缘较清 ,内部回声较均匀 ,位于横结肠与降结肠交接处 ,结肠被压迫处内径为0.8 cm,可见少量内容物于狭窄处自结肠近端向远端流动。超声诊断 :1、左上腹实质性占位 :(1)结肠外占位 ;(2 )结肠内占位。 2、肠梗阻 (图 1) :占位与结M:肉瘤 ;COLON:结肠 ;L K:左肾图 1 结肠平滑肌肉瘤肠相邻。手术证实为结肠内实质性占位。病理诊断 :结肠平滑肌肉瘤。讨  论消化道平滑肌瘤或平滑肌肉瘤大多发生在胃和小肠 ,发生在大肠…  相似文献   
45.
患者女,23岁,于2010年12月18日被人强行将硫酸灌入阴道致阴道黏膜、会阴部及双侧大腿严重烧伤,1h后入院.查体见双侧大腿内侧、右大腿外侧及右臀部棕黄色皮革样改变;大、小阴唇及尿道外口与阴道内壁色泽苍白,质韧;其余为散在分布点状创面.见图1a.入院后诊断:(1)阴道Ⅲ度硫酸烧伤.(2)会阴部、双侧大腿及臀部Ⅲ度硫酸烧伤,面积5% TBSA.  相似文献   
46.
目的 调查研究负离子粉及产品的放射性水平。方法 对某生产原料负离子粉及含负离子粉的黄土球、汽车座垫等产品进行放射性监测。结果 研究发现负离子粉表面X-γ辐射剂量率高达3.0×10-5Gy/h,238U、232Th、226Ra等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分别高达73.9 Bq/g、758 Bq/g、28.3 Bq/g。结论 部分负离子粉及产品的生产、使用不满足有关标准的有关要求,值得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7.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是先天性VSD最常见的类型,其介入治疗一直是人们探索的领域。自2002年Amplatzer膜周部VSD封堵器和国产膜周部VSD封堵器被临床应用以来,国内已完成2000余病例。但对于VSD并发膜部瘤的介入治疗报道较少。我院自2004年10月~12月用国产封堵器治疗膜周部VSD并发膜部瘤患者58例,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8.
57例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介入治疗临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经导管介入治疗策略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57例,复合类型为:膜部室间隔缺损(VSD)并房间隔缺损(ASD)21例,VSD并动脉导管未闭(PDA)4例,ASD并PDA8例,ASD并肺动脉瓣狭窄(PS)22例,VSD并PS2例。复合畸形同期介入治疗顺序依次为:PS球囊扩张术,VSD封堵术,PDA封堵术,最后行ASD封堵术。结果:57例患者中,除1例因PDA过小,导丝无法通过未闭导管,在VSD成功封堵后放弃PDA封堵。56例患者同期经导管介入治疗均获成功,术中未发生任何重要并发症。术后造影及超声检查VSD、ASD及PDA均无残余分流,封堵器固定好。并发PS的24例患者,跨肺动脉瓣压差由术前(96.0±30.0)mmHg(1mmHg=0.133kPa)下降到术后平均(15.6±3.3)mmHg(P<0.01)。术后3d、1个月、6个月及1年分别行经胸超声心动图、心电图、X线检查,全部患者无残余分流,封堵器位置固定良好,跨瓣压差均在正常范围内,无任何并发症发生。结论: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经导管介入治疗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9.
2004年1月-2008年6月,我科在开颅术中改进头皮缝合技术,结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0.
介入法治疗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残余漏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后经导管封堵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9(男4,女5)例患者,年龄5~40岁。其中膜部VSD术后7例,法洛四联症(TOF)术后2例。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VSD术后残余漏直径为3~12mm。有7例为1个残余漏口,2例有2个残余漏口。结果左心室造影5例膜部瘤的左室面直径14~28mm,漏口均在膜部瘤的出口。其中3例残余漏有1个孔,其大小分别为4、6和7mm,用6、9和10mmVSD封堵器。2例有2个孔,其大小分别为3、6mm和9、7mm,两孔之间距离分别为8和10mm,均放置两个封堵器,1例为5和9mmVSD封堵器,1例为14mmVSD封堵器和12/14mm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2例膜部VSD,其漏口直径分别为3和10mm,用5和14mm封堵器。2例TOF术后并发VSD残余漏,其漏口直径分别为9和14mm,用12和18mm封堵器。术后即刻左心室造影8例无残余分流,1例两个封堵器的患者有少量残余分流。升主动脉造影全部患者无主动脉瓣返流。随访1~6月复查超声心动图,有残余分流的1例在3月消失,全部患者封堵器无移位,无主动脉瓣返流。结论经导管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残余漏是一项操作安全、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