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8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35篇
医药卫生   143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7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胆道支架介入治疗恶性胆道梗阻1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胆道支架(金属支架、塑料支架)介入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应用价值。方法2005年8月~2008年5月,对136例不宜行手术治疗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通过内镜途径或经皮经肝途径行胆道支架置入术。结果内镜成功128例,不成功的8例行经皮经肝穿刺。放置金属支架71例,塑料支架65例。放置胆道内支架1周后,血清总胆红素、ALT、AST均明显下降(P0.01),临床症状显著改善。71例放置胆道金属支架者中,11例术后2个月内支架阻塞,再次放置塑料支架后引流通畅;余60例支架通畅时间270~286d,平均275d。65例放置塑料内支架者中,9例术后1~4周支架移位和梗阻,重新置入塑料支架;余56例支架通畅时间110~128d,平均118d。经皮经肝途径术后发生胆汁性腹膜炎1例,经保守治疗治愈。其余病例无严重并发症。随访生存时间1.5~28个月,存活3个月以上者92例。结论胆道支架介入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疗效确切,适用于不宜手术者,对于解除晚期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满意效果。估计生存期3个月者,宜选择金属支架;估计生存期3个月或经济条件不充许者,可选用塑料支架。  相似文献   
62.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九天亚急性血栓形成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56岁.主因"反复发作胸闷,胸痛1年,突发胸痛持续2小时",急诊入院.9天前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示:左前降支近段弥漫狭窄90%,用maverick球囊10 atm(1 atm=101.325 kPa)10s反复扩张4次,置入3.0×33 mm firebird支架1枚,16atm 20 s释放,支架完全覆盖病变,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3级.  相似文献   
63.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是先天性VSD最常见的类型,其介入治疗一直是人们探索的领域。自2002年Amplatzer膜周部VSD封堵器和国产膜周部VSD封堵器被临床应用以来,国内已完成2000余病例。但对于VSD并发膜部瘤的介入治疗报道较少。我院自2004年10月~12月用国产封堵器治疗膜周部VSD并发膜部瘤患者58例,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4.
目的:总结杂交技术镶嵌治疗儿童法洛四联症(TOF)的经验。方法:外科术前介入治疗:3例有巨大体肺侧支(APCAs)的重症TOF在根治术前予以侧支血管堵塞术。外科术后镶嵌治疗:6例TOF根治术后残余分流,其中4例残余膜周部室间隔缺损,1例残余左室右房通道室间隔缺损,1例残余房间隔缺损,分别予以经导管残余心脏缺损封堵术。结果:3例有巨大APCAs的重症TOF在根治术前予以侧支血管堵塞术后随即进行外科手术,皆获得满意效果。6例TOF根治术后残余分流者行经导管封堵术封堵成功,随访无残余分流及心脏瓣膜异常,未出现心律失常。结论:杂交技术镶嵌治疗伴有巨大APCAs及术后存在残余分流的TOF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5.
患者,女,14岁,因体检发现心脏杂音6年入院。体检:BP115/60mmHg(1mmHg=0.133kPa),R21次/min,HR62次/min,律齐,于胸骨左缘第2肋间可闻及4/6级连续性机器样杂音。超声心动图示动脉导管未闭(PDA),主动脉侧内径5.1mm,长7.8mm,动脉导管水平左向右分流;左心室增大,主肺动脉及其分支增宽;三尖瓣轻度反流。胸片示肺血增多,肺动脉段略突出,心胸比率0.50。心电图正常。临床诊断:先天性心脏病,PDA。入院第3天行PDA封堵术。成功穿刺右股动、静脉,由股动脉送入5F猪尾导管行主动脉弓降部左侧位造影,造影显示PDA呈漏斗型,最窄处内径约2.8mm(图1)。…  相似文献   
66.
目前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手术治疗在国内外尚缺乏有效、规范的治疗方案.近几年国内外研究在不同的消化道重建方式治疗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可能机制,疗效,术后并发症情况等方面有了新的发现.据此,我们对胃癌根治术后3种常见的消化道重建方式(毕Ⅰ、毕Ⅱ及Roux-en-Y吻合术)治疗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可能机制,术后血糖控制效果,术后并发症情况等进行了探讨.结合当前研究结果,我们认为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行胃癌根治性胃切除术,Roux-en-Y式吻合应为首选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其中以Roux-en-Y食管空肠端侧吻合为最佳术式.然现有的研究多为回顾性病例分析,缺乏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的支持.因此,开展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研究以进一步验证上述3种重建方式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67.
目的 观察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VSD)患儿介入封堵术后联合应用前列地尔注射液对术后血浆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住院行介入封堵治疗的VSD患儿120例,男51例,女69例,年龄5~8,平均6.1±2.3岁。随机分为前列地尔组60例,对照组60例,前列地尔组在封堵术后即刻注射前列地尔注射液连续7天,分别在术前、术后第3天、术后6个月采用双向侧流免疫法测定其血浆NT-proBNP水平,所有患儿在术前、术后第7天和术后6个月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LVESD)、左心室收缩期末容量(LVESV)、左心室舒张期末容量(LVED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比较两组临床特征、血浆NT-proBNP水平及心功能参数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儿LVEDD、LVESD、LVEDV、LVESV在介入术后第7天及术后6个月均明显小于术前(P<0.05),且封堵术后6个月前列地尔组LVEDD、LVESD、LVEDV、LVESV较对照组减小更明显(P<0.05)。两组患儿术前血浆NT-proBN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儿血浆NT-proBNP水平术前与术后第3天、术后第3天与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前列地尔组封堵术后3天、术后6个月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1)。结论 VSD患儿介入封堵术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可进一步降低血浆NT-proBNP水平并改善患儿心功能。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心肌声学造影检查在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 NSTEMI )患者存活心肌评价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60例NSTEMI患者进行心肌声学造影结合负荷小剂量多巴酚丁胺检查,观察正常冠脉供血区、梗死冠脉供血区、存活心肌、非存活心肌的造影结果。结果正常冠脉供血区多巴酚丁胺负荷前后A为11.35±1.14、14.73±3.17,β为1.24±0.25、4.21±0.74,A ×β为7.64±3.65、1.81±0.63,多巴酚丁胺负荷前后比较,P均<0.05。梗死冠脉供血区多巴酚丁胺负荷前后A为6.51±1.36、8.23±2.11,β为0.45±0.17、0.57±0.23,A ×β为41.19±18.15、3.25±1.46,多巴酚丁胺负荷前后比较,P均<0.05。正常冠脉供血区的A、β和A ×β均明显高于梗死冠脉供血区(P均<0.05)。存活心肌与非存活心肌有效阶段数分别为128、52个,A分别为8.11±2.15、8.89±1.68,β分别为0.59±0.24、0.31±0.09,A ×β分别为3.68±1.71、2.44±1.23,存活心肌与非存活心肌的β和A ×β值比较,P均<0.05。结论心肌声学造影检查能有效评价NSTEMI患者的心肌存活情况,结合小剂量负荷多巴酚丁胺可提高其检测精度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胆总管腺瘤的内镜超声(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EUS)下特征性表现。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1月—2020年1月天津市南开医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15例胆总管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EUS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胆总管腺瘤EUS下表现为均质中等或中低回声软组织团块,边界清晰,动态观察可见腺瘤于胆管内漂浮,但不可移动。15例患者EUS与病理诊断符合14例,诊断符合率为93.3%。1例患者由于胆汁淤积误以为病变可移动而被EUS诊断为胆泥团。1例患者胆总管有2处孤立腺瘤,分别位于胆总管中段及下段,其余均为单发腺瘤。腺瘤位于胆总管下段9处,位于壶腹部4处,位于胆总管上段2处,位于胆总管中段1处;病理为绒毛状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7处,局部恶变4处;绒毛管状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6处,局部恶变3处;绒毛管状腺瘤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2处;乳头状腺瘤1处。 结论EUS有助于胆总管腺瘤的定性诊断,可作为提高胆总管腺瘤诊断准确率的重要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