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9篇
  免费   146篇
  国内免费   40篇
医药卫生   1245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强迫游泳引起的镇痛效应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中脑啡肽能神经元的关系。方法:12只雄性前脑啡肽原-绿色荧光蛋白(PPE-GFP)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Control)和应激组(Stress),采用热板测痛仪测定小鼠的热痛阈;应用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技术检测两组小鼠PAG中Fos阳性神经元、Fos/GFP双标神经元的分布模式及数量变化。结果:应激组小鼠应激后10 min,热痛阈明显升高到峰值,30 min时逐渐下降,在60 min时降到应激前时的基础值。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应激组小鼠在应激后2 h,PAG内Fos阳性神经元和Fos/GFP双标神经元明显增多,主要集中于PAG腹外侧区。结论:强迫游泳应激可在短期内引起一定程度的镇痛效应,这可能与其激活了PAG腹外侧区的脑啡肽能神经元有关。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计算机辅助制造(CAD/CAM)方法制造个体化舌侧矫治器的可行性.方法运用三维激光扫描仪采集与重建牙颌模型数据,并以该数字模型为基础,应用三维软件进行个体化舌侧托槽的CAD,通过快速成型与铸造技术将CAD托槽转化制作为个体化舌侧金属托槽,再根据CAD个体化弓形图弯制个体化弓丝.结果三维激光...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一种简便、快速、完整取出大鼠腰膨大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a,DRG)的改良方法。方法分别采用传统的打开椎间孔和改良的牵拉坐骨神经的方法对大鼠腰膨大节段 DRG 进行取材,比较两种方法在获得完整神经节数目和所用时间上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每只大鼠运用传统方法通常取出(3.07±1.28)个形态完整的 L4~6节段DRG(共6个/只大鼠),平均历时(5.6±1.18)min/DRG;而熟练掌握改良方法后一般每只大鼠可取到(4.33±1.11)个完整的神经节,平均用时(1.73±0.88)min/DRG,与传统方法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改良的DRG 取材方法可更快、更完整地得到大鼠腰膨大节段DRG,从而为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实验提供了高质量的组织材料。  相似文献   
44.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是冠心病独立负性相关危险因素,HDL-C水平每下降0.026mmol/L,心血管疾病危险上升2%~3%,每升高0.026 mmol/L,心血管病死亡危险性下降6%,且该结果独立于LDL-C水平[1].HDLC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成为心血管病研究中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45.
目的:研究仙茅苷对血管性痴呆(VD)模型大鼠海马区Caspase-3、PARP-1和雌激素受体(ER)表达的作用.方法:确立SD大鼠对照组后,用构建的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药物仙茅苷低(24 mg/kg)和高剂量(72 mg/kg)组(予以仙茅苷灌胃4周),每组8只.用药结束后,按设计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功能;流式细胞术分析海马区神经细胞元凋亡;Caspase-3、PARP-1和ER蛋白水平用Western Blot测定;Caspase-3、PARP-1和ER mRNA表达用Realtime PCR检测.结果:Morris水迷宫试验结果显示,药物组和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均明显延长(P <0.05~0.01),模型组大鼠更明显(P<0.01);药物组和模型组大鼠空间探索距离百分比均降低(P <0.05 ~0.01),模型组大鼠降更明显(P<0.01).与对照组比较,药物组和模型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率显著提高(P<0.01),模型组大鼠更明显(P<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Caspase-3、PARP-1蛋白和mRNA表达均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仙茅苷各剂量组可见ER表达增加(P<0.05),Caspase-3和PARP-1表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Caspase-3和PARP-1表达增加(P<0.01),而ER未见明显变化(P>0.05);与模型组相比,仙茅苷各剂量组ER表达均增加(P<0.01),Caspase-3和PARP-1表达不明显(P>0.05),但不同剂量仙茅苷组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结果表明仙茅苷具有改善血管性模型大鼠空认知功能的作用是通过抑制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下调Caspase-3和PARP-1表达,上调海马ER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46.
目的:观察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CUMS)模型大鼠腹外侧眶皮层(VLO)内miR-200和双特异性磷酸酶1(DUSP1)表达变化,并探讨VLO内注射miR-200模拟物对抑郁行为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大鼠建立CUMS抑郁模型后分为5组:CUMS+miR-200模拟物组(VLO内注射20 pmol miR-200 mimic);CUMS+阴性对照组(VLO内注射20 pmol阴性对照siRNA);无应激+阴性对照组;无应激+miR-200模拟物组;CUMS+氟西汀(10 mg/kg/d)组。依次进行蔗糖偏爱测试、旷场实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Western Blot检测VLO内DUSP1、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pERK蛋白表达。结果:与无应激组比较,CUMS组大鼠体重降低(P0.0001)、蔗糖偏爱下降(P=0.008),VLO中miR-200表达减少(P0.0001),DUSP1表达增高(P=0.0054);与CUMS+阴性对照组比较,CUMS+miR-200模拟物组大鼠蔗糖偏爱率(P=0.028),开放臂进入时间(P=0.031)和进入次数(P0.0001)均升高,总活动距离不受影响;与CUMS+阴性对照组比较,CUMS+miR-200模拟物组VLO中DUSP1(P=0.046)和pERK(P=0.042)蛋白水平显著升高。结论:慢性应激性环境所致抑郁样行为与VLO内pERK下调有关,miR-200可直接下调VLO内DUSP1表达,提高pERK表达并最终改善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47.
分析手术室当前的新型设备、手术室工作流程等软硬件环境,比对当前主流的手术麻醉信息系统数据采集方法,结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新HIS平台,探索新型高可用性的手术麻醉信息系统数据采集方案,确保手术麻醉信息系统稳定运行,减少由于信息系统故障而导致的停工时间,保证手术麻醉信息系统服务的高度可用性。  相似文献   
48.
目的 建立人感染H7N9禽流感发病危险预警模型, 识别禽流感暴发高危险区域并提出预警。方法 收集2013年2月至2014年6月中国地市级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数据及同期地理、气象数据, 通过空间自回归(SAR)模型和广义相加模型(GAM)拟合并量化地理和气象因素对发病的影响, 综合两模型的预测结果建立发病危险预警地图。结果 2014年2月中国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实际发病地区全部位于研究构建的发病危险预测区域内;模型预测了疾病的空间移动趋势, 对2014年4、5月北方地区的新发疫情有准确的预警。结论 建立的模型短期预测准确度和精确度较好, 可应用于疫情监测和预警领域, 有助于早期区域预防疫情的流行及暴发。  相似文献   
49.
目的:分析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临床效果。方法将42例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分为治疗组(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和对照组(视网膜光凝),各21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和CMT均同对照组患者之间具有一定差异性,且同治疗前差异显著;两组患者治疗后FFA黄斑区无明显荧光渗漏率分别为52.38%、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4.29%、14.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调节训练对近视儿童屈光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该院就诊的6~12岁近视儿童92例(179眼),对所有患儿进行调节灵活度训练后,观察患儿屈光状态、年屈光度数增长幅度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儿通过调节训练后,共有126眼达到正常,总有效率为70.39%,其中6岁~组有效率为83.33%,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依据近视程度将患者分为A组(<-3.00D)、B组(-3.00D~-6.00D)和C组(>-6.00D),其中A组(<-3.00D)调节训练有效率为89.71%,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A组(<-3.00D)、B组(-3.00D~-6.00D)和C组(>-6.00D)训练后屈光度年增长幅度均较训练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6.00D)患儿训练前屈光度增长幅度最高(P<0.05),而训练后增长幅度虽有下降,但仍为最高(P<0.06)。结论:近视患儿通过调节训练可延缓屈光度的发展,在低年龄和低度近视患儿中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