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4篇
医药卫生   10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41.
作者在解剖操作中于一男性尸体上发现一例双侧拇长展肌双肌腹、三肌腱,拇长展肌肌腹与拇短伸肌肌腹相融合变异,与早前报道的一例相关变异案例相比[1],此变异的肌腱数移行为3根(早前报道的为2根),同时出现了两肌肌腹融合的情况(早前报道并未涉及),故此变异类型较为罕见,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左侧拇长展肌(图1)于肌腹中下1/3处分出第  相似文献   
42.
癌症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肿瘤治疗主要以放疗和化疗为主,但其毒副作用较大、耐药性强。抗肿瘤多肽主要分为天然多肽、人工修饰多肽及人工合成多肽。天然活性肽是生物体内长期适应环境而积累的活性物质,因分子量小、副作用少、活性高、来源广泛而受到关注。目前发现很多天然活性肽能够作用于肿瘤细胞、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和免疫细胞,通过多种机制发挥较好的抗肿瘤作用,因此具有很好的研发前景。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从活性肽的来源、作用机制、研发现状几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天然活性肽的抗肿瘤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3.
低强度脉冲超声(LIPUS)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式,其被广泛应用于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的治疗。早期LIPUS主要应用于新鲜骨折、骨不连的治疗,近年来发现LIPUS对软骨组织损伤、椎间盘退变等软组织疾病也有治疗作用。此外,LIPUS也应用于骨科手术中,如牵拉成骨术和脊柱融合术。随着对LIPUS作用机制研究的逐渐深入,其临床应用前景将更广泛。本文对LIPUS在肌肉骨骼系统疾病中的研究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4.
目的 研究中国东部地区不同年龄阶段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的差异及随年龄如何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于我院健康体检中心留存的311名无症状健康志愿者的资料,由2名外科医师收集人口统计学数据及脊柱骨盆矢状面影像学参数,包括年龄、性别、最大胸椎后凸角、最大腰椎前凸角、最大腰椎前凸角-最大胸椎后凸角、骶骨倾斜角、骨盆倾斜角、骨盆入射角、骨盆倾斜角与骶骨倾斜角比值、骨盆入射角-腰椎前凸角、矢状面躯干偏移、T1矢状面角度、T1骨盆角度及T1脊柱骨盆倾斜角。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年龄与矢状面参数的关系,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分析年龄与最大胸椎后凸角的关系。根据年龄将研究对象分为7组:<20岁、≥ 20且<30岁、≥ 30且<40岁、≥ 40且<50岁、≥ 50且<60岁、≥ 60且<70岁和≥ 70岁,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各年龄段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的差异。结果 311名健康志愿者的最大胸椎后凸角(r=0.280,P<0.01)、最大腰椎前凸角-最大胸椎后凸角(r=-0.320,P<0.01)、骶骨倾斜角(r=-0.216,P<0.01)、骨盆倾斜角(r=0.237,P<0.01)、骨盆倾斜角与骶骨倾斜角比值(r=0.282,P<0.01)、矢状面躯干偏移(r=0.279,P<0.01)、T1矢状面角度(r=0.247,P<0.01)及T1骨盆角度(r=0.259,P<0.01)均与年龄相关,而最大腰椎前凸角、骨盆入射角、骨盆入射角-腰椎前凸角及T1脊柱骨盆倾斜角均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最大胸椎后凸角=0.175×年龄+28.233,年龄每增长10岁最大胸椎后凸角增加1.75°。<20岁、≥ 20且<30岁、≥ 30且<40岁、≥ 40且<50岁、≥ 50且<60岁、≥ 60且<70岁和≥ 70岁组人数分别为8、56、51、59、56、56、25名,最大胸椎后凸角、骨盆倾斜角、骨盆倾斜角与骶骨倾斜角比值、矢状面躯干偏移、T1矢状面角度及T1骨盆角度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大(P均<0.01),最大腰椎前凸角-最大胸椎后凸角、骶骨倾斜角则随年龄增长而减小(P<0.01、P<0.05)。结论 在中国东部地区无症状健康志愿者中,最大胸椎后凸角随年龄增长而增大(年龄每增长10岁最大胸椎后凸角增大1.75°)。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信号通路中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EGFR敏感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提取105例EGFR敏感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全血样本的基因组DNA。选择雌激素受体信号通路中ESR1和ESR2基因的7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并检测这7个SNPs位点的基因型。通过Kaplan-Meier分析评估基因型与累积脑转移发生率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来评估基因型与脑转移发生风险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发现ESR1:rs2982685的GA/AA基因型和ESR2:rs3020443的AC/CC基因型会增加脑转移风险(HR=5.845,95%CI:1.979-17.263,P=0.001;HR=5.288,95%CI:1.859-15.036,P=0.002)。结论雌激素受体信号通路上的基因变异可预测EGFR敏感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脑转移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在一期梅毒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半巢式PCR检测一期梅毒溃疡组织液和血清中TP-DNA,与IPPA结果进行比较。结果60例临床诊断为一期梅毒患者,溃疡组织液、血清半巢式PCR和TPPA检测的阳性分别为56例(93.33%)、13例(21.67%)和53例(88.33%)。组织液半巢式PCR检测结果与血清半巢式PCR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rI胛A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0.05)。结论半巢式PCR检测一期梅毒溃疡组织液中TP-DNA较检测血清中的TP-DNA敏感性高、特异强,可做为TPPA诊断早期梅毒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单管半巢式PCR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的适用性;方法对我院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梅毒患者89例应用单管半巢式PCR进行检测分析;同时相应地用ELISA法进行检测。结果TP—ELISA方法检出率为91.01%(81/89),单管半巢式PCR方法检出率为31.46%(28/89);TP—ELlSA法和单管半巢式PCR法检测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管半巢式PCR法检测血液样本梅毒螺旋体还需要做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48.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系脂溶性单体水溶液,动物实验证实该药,具有提高心肌耐氧能力以及轻度增强心肌收缩力的作用。本研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观察其抗心绞痛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使用Surgimap软件测量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Cobb角的可行性与可重复性。方法 4名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3名住院医师)分别使用Surgimap软件和传统测量法对67例AIS患者术前标准站立位脊柱全长正侧位X线片的冠状位主弯Cobb角及矢状位胸椎后凸角(TK)、胸腰后凸角(TLK)、腰椎前凸角(LL)进行测量,记录并比较两种方法的测量时间。对4名医师使用Surgimap软件测量的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可信度分析),对3名住院医师两次测量结果进行观察者内一致性检验(可重复性分析)。结果 使用Surgimap软件和传统测量法测量的主弯Cobb角分别为49.4°±8.2°和41.4°±15.6°,两种方法测量结果的绝对平均差值为8.29°±4.36°;测量时间分别为(5.2±0.7)min、(8.8±1.5)min,测量时间差为(3.6±0.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7,P<0.01)。可信度分析显示,4名医师使用Surgimap软件测量冠状位主弯Cobb角和矢状位TK、TLK、LL均有极佳或好的一致性(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972、0.924、0.875、0.962)。可重复性分析显示,3名住院医师前后2次使用Surgimap软件测量冠状位主弯Cobb角和矢状位TK、TLK、LL均有极佳或好的一致性(组内相关系数为0.875~0.984)。结论 Surgimap软件测量Cobb角优于传统测量法,具有效率高、学习曲线短、数据可统一导出等优势。  相似文献   
50.
整合素α5β3表达与乳腺癌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乳腺癌组织中整合素α5β3的表达,阐明其与乳腺癌侵袭性生长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5例乳腺原位癌,86例浸润性乳腺癌(其中有淋巴结转移32例,无淋巴结转移54例)整合素α5β3的表达情况。结果整合素α5β3在正常乳腺组织、乳腺原位癌、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00%、13·33%、61·63%,浸润性乳腺癌整合素α5β3的表达与正常乳腺组织(χ2=23·74,P<0·01)及原位癌(χ2=27·84,P<0·01)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有淋巴结转移和无淋巴结转移的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整合素α5β3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5·00%、53·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5,P<0·05)。结论整合素α5β3表达的阳性率与乳腺癌的进展程度成正相关,整合素α5β3的表达情况可作为乳腺癌恶性进展过程中的一个较有价值的病理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