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4篇
医药卫生   60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比较丹参酮类化合物对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NB4细胞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分子结构与细胞毒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改良MTT法测定不同浓度的丹参酮类化合物与细胞共培养一定时间后对NB4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其细胞形态。结果供试丹参酮类化合物均能有效抑制NB4细胞的增殖,其抑制作用呈明显的时间和剂量依赖性。与NB4细胞共培养24 h后,二氢丹参酮Ⅰ与丹参酮Ⅰ的IC50值分别为1.86、3.62μg·mL-1,丹参酮ⅡA和隐丹参酮的IC50值均大于10μg·mL-1;共培养48 h后二氢丹参酮Ⅰ、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的IC50值分别为0.65、1.41、1.83、5.41μg·mL-1;72 h后的IC50值分别为0.28、0.33、0.45、2.59μg·mL-1。结论 4种丹参酮类化合物对NB4细胞均具有增殖抑制作用,作用强度大小依次为二氢丹参酮Ⅰ、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提示丹参酮类化合物的A环为芳环时可增强细胞毒性,C环的呋喃环结构可能影响其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32.
目的 考察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对降香挥发油的溶解度及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降香挥发油的含量;在不同温度及不同pH条件下进行相溶解度实验,计算包合平衡常数K;考察不同浓度的降香挥发油-HP-β-CD增溶溶液在高温、强光照射、100 ℃灭菌及低温放置条件下的稳定性.结果 降香挥发油在HP-β-CD溶液中的相溶解度曲线为AL型;温度升高,K值增大,但增溶倍数减小;pH增大,K值增大,但中性环境下增溶倍数最大;降香挥发油-HP-β-CD增溶溶液在100℃灭菌及高温条件下较不稳定,在强光照射及低温放置条件下均较稳定,且随着HP-β-CD的浓度增大,稳定作用越好.结论 HP-β-CD增大了降香挥发油的溶解度,提高了其在水中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3.
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的处方和制备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优化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的处方与制备工艺.方法 以沉降体积比与再分散性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处方进行优化;采用高压均质技术制备布地奈德混悬液,以单因素试验法优化制备工艺.结果 优选的助悬剂为羧甲基纤维素钠,润湿剂为吐温80,絮凝剂为枸橼酸钠,其用量分别为0.10%、0.05%、0.05%;优化的工艺条件为低压、均质2~3次;按优化后的处方和工艺所制备的布地奈德混悬液的平均粒径为1.70±0.15 μm,平均Zeta电位为-24.1 +0.4 mV,布地奈德的含量为标示量的99.3%.结论 按优化后的处方和工艺所制备的混悬液的理化稳定性良好,达到了吸入用混悬液的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34.
目的 制备一种用于哮喘的夜间治疗的具有“慢速-快速“双相释药特征的茶碱时辰给药系统,并考察其释药机制.方法 分别以磷酸钠和氯化钠为内外层渗透推动剂,制备双层片片芯(tablet-in-tablet core),并包以半透膜组成给药系统.考察包衣膜厚度对茶碱释放的影响及溶出过程中系统内微环境的变化过程.结果 包衣膜在溶出过程中维持完整,包衣增重不影响系统双相释药的特征,增重范围控制在15~22 mg·片-1时该给药系统具有理想的释药曲线.释药过程中系统内部环境处于不断变化中,系统内渗透压由11 000降低至4 000 mmol·L-1,系统内pH值由7.0上升至11.2以上.结论 本试验成功制备了一种具有“慢速-快速“双相释药特征的茶碱时辰给药系统,其释药受系统内微环境的渗透压及pH值调节.快速释药阶段系统微环境pH值升高,荼碱溶解度在此pH条件下增大,渗透压及增大的溶解度同时作用加速了茶碱释放.  相似文献   
35.
目的研制丹参酮ⅡA自纳米乳来增加药物的溶出率。方法采用伪三元相图法,以乳剂外观、粒径、Zeta电位为指标优选处方,采用HPLC测定丹参酮ⅡA,考察其药剂学特性。结果优选处方为Tween80-PEG400-MCT(31∶62∶7),载药量1.5 mg·m L-1,平均粒径42.63±1.80 nm,多分散系数PDI为0.16±0.037,Zeta电位为-12.35±0.96 m V。以0.5%Tween80为溶出介质,丹参酮ⅡA自纳米乳在1.5 h时的累积释药量即可达载药量的55%。结论丹参酮ⅡA自纳米乳可显著提高药物的溶出速率。  相似文献   
36.
以万乃洛韦为模型药物 ,去溶剂化法制备普通载药纳米粒 ,结合高碘酸盐氧化法制备甘草酸 -万乃洛韦白蛋白纳米粒偶联物。对其表面甘草酸密度、形态、大小及其分布、体外释药特性、载药量、包封率、动物体内肝分布和体外肝细胞的摄取情况进行了研究。修饰纳米粒表面甘草酸密度为 9;平均粒径 d0 .5=2 6 8± 2 3nm;载药量1.35 % ;包封率 6 8.76 % ;体外释药符合双相动力学规律 ;对肝细胞具有选择靶向性。静注 15 min后 ,有 6 9.89%集中在肝脏 ,对照组为 6 4 .82 % ,二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P<0 .10 )。甘草酸表面修饰白蛋白纳米粒制备成功 ,为肝细胞靶向给药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37.
叶酸偶联白蛋白纳米粒肿瘤细胞靶向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 研究能通过叶酸受体介导靶向肿瘤细胞的叶酸偶联白蛋白纳米粒。方法 利用叶酸活性醢在碱性条件下与白蛋白纳米粒表面上的氨基反应,制得叶酸偶联的白蛋白纳米粒。以荧光定量法确定浓度、时间、游离叶酸对肿瘤细胞摄取叶酸偶联白蛋白纳米粒的影响程度。结果 成功制备了叶酸偶联白蛋白纳米粒,叶酸偶联白蛋白纳米粒的肿瘤细胞摄取量随纳米粒浓度增大、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加,肿瘤细胞对叶酸偶联白蛋白纳米粒的摄取可被过量的外源性游离叶酸所抑制。结论 叶酸偶联白蛋白纳米粒能通过细胞膜上的叶酸受体介导内吞入胞,可显著靶向于叶酸受体丰富的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38.
大孔树脂吸附纯化中药复方特性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研究复方中药吸附纯化的特性。 方法:以一个含有生物碱、蒽醌、皂苷等由黄连、大黄、知母等药材组成的中药复方为样品,采用大孔树脂进行吸附纯化工艺和特性研究。 结果:定性、定量研究证实,混煎复方中药中的主要有效成分或部位经过优化的工艺吸附纯化后,均可大部分保留。 结论:若纯化工艺条件得当,同一型号的大孔吸附树脂能有效吸附纯化不同母核结构的复方中药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  相似文献   
39.
丹参酮ⅡA微乳的制备与质量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制丹参酮ⅡA微乳,并评价其质量.方法 通过滴定法绘制伪三元相图,筛选微乳处方;采用RP-HPLC法测定丹参酮ⅡA的含量,以外观、粒径及其分布、Zeta电位、含量为指标考察微乳的稳定性.结果 优选的处方含聚氧乙烯蓖麻油-大豆磷脂-无水乙醇-油酸乙酯(2:1:2:5)和水,所制微乳的外观均一透明,平均粒径22.1 nm,多分散指数0.262,Zeta电位-2.73 mV,载药量748.4μg·ml-1.结论 所制微乳的理化性质较稳定,为细胞药理学及体内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0.
目的 制备一种体外具有"慢速-快速"双相释药特征的茶碱时辰给药系统以用于哮喘的夜间治疗,并考察其在犬体内的药动学.方法 分别以磷酸钠和氯化钠为内外层渗透推动剂,制备双层片片芯,以CA-PEG400-DEP(54.5:36.4:9.1,)为包衣膜组成给药系统.考察包衣膜厚度对茶碱释放的影响,及经口送服后时辰给药系统和缓释片在犬体内的药动学.结果 时辰给药系统包衣增重不影响其双相释药特征,系统体外的累积释放量随包衣的增重而减小.犬体内药动学研究表明较之缓释片,时辰给药系统的Tmax延长,Cmax减小.包衣增重影响时辰给药系统的生物利用度,每片包衣增重19、9 mg时,其相对生物利用度约为50%,每片包衣增重6 mg时,其相对生物利用度约为100%.结论 成功制备了双相释药特征的茶碱时辰给药系统.较之缓释片,可提前至晚9:30服药在清晨达峰浓度,且达峰后可长时间维持较高的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