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55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18F-FDG PET/CT在肺内结节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X射线计算机体层扫描(positron-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作为一种新型分子影像设备,将CT与PET融为一体,能够同时提供解剖和代谢信息,已经在临床领域尤其是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1].  相似文献   
32.
目的:观察应用小动物线圈对小鼠移植型肺癌模型MR成像的效果.方法:采用1.5T MRI仪结合小鼠专用线圈对23只小鼠肺癌A549细胞株模型进行成像.结果:①肿瘤大小:直径2~3mm 16只,直径3~4mm7只.②肿瘤数量:单个瘤体21例,两个瘤体2例.③肿瘤部位:腋下21例,侧腹壁2例.④肿瘤强化:轻度~中度强化23例.结论:小鼠肺癌模型适合用小动物线圈MR成像,对小肿瘤或早期肿瘤的研究有价值.  相似文献   
33.
经血管内介入栓塞已逐渐代替外科手术成为治疗肺动静脉畸形(pulmonary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PAVMs)的首选[1-10].PAVMs的栓塞通常应用各类机械性栓塞物,最常用为弹簧圈[1-4].异位栓塞是PAVMs栓塞治疗最严重的并发症,通常发生于供血血管直径>8 mm的高流量PAVMs[1,3].Amplatzer血管塞(Amplatzer vascular plug,AVP)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栓塞材料,由于其各项性能的优势得以广泛应用于心和外周血管的介入栓塞治疗[5].国内有关应用AVP介入栓塞治疗PAVMs的相关报道甚少.因此,笔者总结5例应用AVP对PAVMs行成功栓塞治疗的临床经验,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4.
肺高压是一种多种病因导致的、诊断治疗困难、预后极差、病死率较高的进展性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目前右心导管是诊断肺高压的金标准,但是右心导管检查是一种有创检查,存在一定的风险性,且数据受三尖瓣反流影响误差较大.随着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开展,其在评价肺高压上的优势越来越突出,受到临床医师和影像医师的重视[1-4].  相似文献   
35.
目的为了评估单次注射标准剂量Gd-BOPTA,对肺癌肝转移患者行肝脏和中枢神经系统2个部位MRI增强成像的效果。方法32例肺癌肝转移患者使用了2个线圈,经历了5个步骤:(1)行肝脏平扫,包括横断面T1WI、T2WI、SPAIR-T2WI;(2)行肝脏动态T1WI扫描,包括动脉期(注射Gd-BOPTA后1545 s)、门静脉期(12 min)、平衡期(23 min)、延迟期(4-5 min、7-8 min和9-10 min);(3)在注射Gd-BOPTA后15-20 min行颅脑扫描;(4)120 min后行120 min延迟肝脏扫描;(5)平均间隔1周后,注射Gd-DTPA后15-20 min后行颅脑扫描。结果本组所有患者均完成试验,在肝脏检查方面,肝实质SNR门静脉期、平衡期和120 min延迟期与平扫期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肝内病灶SNR门静脉期、平衡期和延迟期与平扫期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病灶-肝实质CNR与平扫期和动脉期相比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在中枢神经系统方面,12/32例患者经临床影像学随访证实为肺癌脑转移,注射0.1更多.1 mmol/kg Gd-BOPTA和注射0.2 mmol/kg Gd-DTPA均检出脑转移灶8例,4例病灶消失(放射治疗后)。注射Gd-BOPTA和注射Gd-DTPA病灶-脑实质平均信号强度增强比分别为26.24%和25.73%。结论一次注射标准剂量Gd-BOPTA检查肺癌患者是否发生肝转移和脑转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在气管支气管树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5例经病理明确诊断的气管支气管ACC患者,其中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龄24~63岁,平均年龄48.9岁。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M SCT表现。结果发生在气管的ACC 18例,发生在支气管的17例,分为腔内外结节型、管壁浸润型、单纯腔内结节型、周围结节型。结论 MSCT有助于早期发现、诊断原发性气管支气管树ACC。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心血管MRI(CMRI)对肺动脉高压(PAH)的诊断和评估价值.方法 搜集经右心导管检查确诊的PAH患者130例,同期选择年龄匹配的临床及影像学检查无心肺疾患的31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均行CMR检查.测量如下参数:肺动脉干直径(MPAD)、同层升主动脉直径(AOD)、MPAD与AOD之比(MPAD/AOD)、右心室舒张未期容积(RVEDV)、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RVESV)、右心室心搏出量(RVSV)、有心室射血分数(RVEF)、右心室心肌质量(RVM).2组间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另对PAH患者的MPAD、MPAD/AOD、RVEDV、RVESV、RVSV、RVEF、RVM分别与肺动脉压(PAP)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及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PAH组MPAD、MPAD/AOD、RVEDV、RVESV、RVM的测量结果[(3.88±0.57) cm、1.36±0.17、(161.63±56.37) ml、(112.61±41.46) ml、( 82.70±20.73)g]较正常对照组[(2.74±0.31) cm、0.90±0.07、(131.31±15.14) ml、(61.33±9.00)ml、(44.39±5.87)g]升高,PAH组RVSV、RVEF的测量结果[(49.02±19.20)ml、(30.76±5.85)%]较正常对照组[(69.95±9.63) ml、(53.28±4.14)%]下降,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MPAD=10.82,tMPAD/AOD=14.93,tRVEDV=2.96,tRVESV=6.83,tRVSV=-5.89,tRVEF=-20.22,tRVM=10.12,P值均<0.01).PAH患者的MPAD、RVEDV、RVESV、RVSV与PAP之间无明显相关性(rMPAD=0.299,rRVEDV=0.127,rRVESV=0.278,rRVSV=-0.229).而MPAD/AOD、RVM与PAP呈正相关( rMPAD/AOD=0.702,rRVM=0.683),RVEF与PAP呈负相关(rHVEF=-0.660).结论 CMRI是诊断PAH的可行性方法,MPAD/AOD、RVM、RVEF可以提示PAH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38.
目的:构建以肿瘤新生血管为靶向的顺磁性纳米脂质体,通过对荷瘤裸鼠模型行MRI以观察其在探查微小肿瘤病灶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靶向多肽-脂肪酸接枝物采用9-芴甲氧羰基(fiuorenylmethoxy carbony,Fmoc)固相合成法获得,薄膜超声法制备靶向纳米脂质体,超滤离心法测定钆双胺(Gd—DPTA—BMA)包封率;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平均粒径;偶氮氯膦Ⅲ比色法测定钆含量;对肺腺癌A549裸鼠移植瘤模型行MRI,评价靶向纳米脂质体对肿瘤特异性MRI信号增强作用。结果:分别制备获得以整合素αVβ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d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GFR)-1、VEGFR-2为靶点的及不同连接方式的靶向纳米脂质体,包封率为55.5%-60.1%;平均粒径为109~128nm,其中以整合素受体αVβ3和VEGFR-2为靶点分子的顺磁性纳米脂质体在裸鼠移植瘤模型中显示出良好的肿瘤特异性MRI成像信号增强作用,尤以整合素受体为佳;其中连接臂又以采用疏水性连接臂6-氨基己酸效果最好。MRI T1加权像上肿瘤信号强度明显增强,可达对照的1.8—2.8倍,并清晰显示直径为2—5mm的微小肿瘤病灶;体内生物分布测定表明,肿瘤部位Gd^3+浓度高于心脏、肺、肝脏、肌肉等器官,也略高于脾脏和肾脏。结论:构建的靶向顺磁性纳米脂质体具有肿瘤特异性,肿瘤部位持续时间长,MRI信号强度高。可清晰显示直径2—5mm微小肿瘤病灶,有可能发展成为新的肿瘤特异性磁共振对比剂。  相似文献   
39.
原发于肺的恶性淋巴瘤罕见,而其中以黏膜相关性淋巴瘤(mucosa associated lymohoid tissue lymphoma, MALTL)为最常见。MALTL有其独特的病理特点,但肺MALTL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笔者见到三例,报告如下:例1男性,51岁。因咳嗽伴发热4月余入院。患者于1999年11月起低热伴干咳,予抗炎治疗后体温控制,咳嗽持续。行胸部CT检查示左下叶结节,于2000  相似文献   
40.
目的 评价血管内支架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123例非小细胞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接受血管内支架治疗分为支架组(64例)和对照组(59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上腔静脉梗阻症状缓解情况、并发症和生存情况.结果支架组和对照组患者上腔静脉梗阻症状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92.0%和4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支架组患者达到完全缓解的时间为(3.76 ±2.83)d,对照组患者达到完全缓解的时间为(28.08±16.0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支架组和对照组症状完全缓解后的复发率分别为12.0%和1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7).支架组患者症状完全缓解后出现复发的中位时间为2.7个月,对照组患者症状完全缓解后出现复发的中位时间为1.1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3).支架组中,血栓形成3例,支架狭窄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3%;对照组中,血栓形成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7%;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1).123例患者中,存活7例.支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8.0和5.5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2).结论 血管内支架可以快速、有效地缓解非小细胞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的症状,治疗安全性好,可作为缓解上腔静脉梗阻症状的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