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72篇
  免费   478篇
  国内免费   279篇
医药卫生   8929篇
  2024年   61篇
  2023年   203篇
  2022年   241篇
  2021年   270篇
  2020年   310篇
  2019年   366篇
  2018年   160篇
  2017年   342篇
  2016年   331篇
  2015年   402篇
  2014年   637篇
  2013年   586篇
  2012年   696篇
  2011年   689篇
  2010年   573篇
  2009年   501篇
  2008年   622篇
  2007年   463篇
  2006年   381篇
  2005年   399篇
  2004年   214篇
  2003年   159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新生血管(Vasa vasorum,VV)在人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及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15例患者尸解心脏用MicrofilTM灌注后进行微型计算机断层(micro-computed tomography,micro-CT)扫描,2cm节段(n=50)血管的组织学分类为正常(n=12)、非狭窄斑块(狭窄<50%,n=18)、钙化(n=10)、非钙化斑块(n=10)。Micro-CT成像分析VV密度(#/mm~2)、VV血管面积分数(mm~2/mm~2)和VV内膜表面分数(mm~2/mm3)。组织学切片进行Mallory’s(铁)、von Kossa (钙)染色、血型糖蛋白A (glycophorin-A,红细胞碎片,erythrocyte fragments)及内皮一氧化氮合酶(e NO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检查。结果:非狭窄、非钙化狭窄斑块节段VV密度高于正常节段(P <0.01)。钙化狭窄斑块VV空间密度最低,与非狭窄和非钙化狭窄斑块比较,P <0.05。与正常节段比较,非狭窄和狭窄斑块的铁与血型糖蛋白A显著增高,与VV密度相关联(Kendall-Tau相关系数分别为0.65和0.58,P <0.01)。此外,钙化斑块的铁和血型糖蛋白A相当高。组织化学分析示VV呈e NOS和TNF-α阳性,而VEGF阴性。结论:VV新生血管形成、VV破裂和斑块内出血可在人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和并发症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2.
《临床医学工程》2016,(11):1439-1440
目的探讨CT平扫对颈内动脉颅内段Agatston评分及对该段血管狭窄程度的筛检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行CTA检查的患者120例。采用西门子16排螺旋CT机对所有患者行常规CT平扫观察颈总动脉血管情况,并进一步行CTA扫描检查,将颈内动脉颅内段钙化程度分为四个等级,依次为:无钙化、少量钙化、较多钙化、大量钙化。选取较多钙化和大量钙化的病例进行Agatston评分,测量狭窄程度,观察比较不同狭窄程度Agatston评分情况。结果轻度狭窄的Agatston评分明显优于中度狭窄与重度狭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狭窄Agatston评分明显优于重度狭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CT扫描得出颈内动脉钙化斑块评分水平,对血管狭窄程度具有较好的筛检作用,对于Agatston评分大于5.25的患者可进一步行CTA检查。  相似文献   
23.
24.
25.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与血栓内接触性溶栓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9-12月在我院诊断治疗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溶栓治疗,研究组采用血栓内接触性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颈动脉粥样斑块情况、血管再通情况及mRS评分。结果:(1)两组NIHSS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NIHSS评分治疗后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两组IMT、斑块面积显著小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IMT、斑块面积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研究组11例患者血管完全再通,对照组5例;秩和检验显示,研究组血管再通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研究组mR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内接触性溶栓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再通效果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超声与CTA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疑似脑梗死的患者126例,行超声及CTA检查。对比两种诊断方法下的CCA、ICA、ECA斑块数量,类型,回声特征及颈动脉中重度狭窄率;对比两种诊断方法在颈动脉病变检测出的情况。结果超声显示脑梗死患者IMT增厚,回声增强,内膜面局部粗糙,逐渐形成斑块;超声显示硬斑块、软斑块、混合斑块; CTA在ICA各类型斑块检出数量上与超声检查有显著差异(P0.05); CTA诊断出颈动脉中重度狭窄率高于超声检查(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中,超声对斑块表面光滑度及是否存在溃疡、明确不稳定斑块特征诊断较好,而CTA对颈动脉中重度狭窄诊断效果好,两种检查方法各有优缺点,应联合诊断。  相似文献   
27.
目的在中老年人群中评估碳酸饮料饮用频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联。方法本研究人群来自"天津人群慢性炎症与健康促进队列(TCLSIH)"研究。碳酸饮料饮用频率通过信效度验证的问卷调查得到,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增厚与颈动脉斑块采用颈动脉血管彩超检查,多元Logistics回归分析评估碳酸饮料饮用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联。结果在调整混杂因素后,碳酸饮料不同饮用频率组人群IMT的比值比(95%置信区间)在男性人群中为1.00,0.89(0.62, 1..28),0.97 (0.65, 1.43)(趋势性P0.05);在女性人群中为1.00,0.59 (0.26,1.24),0.83 (0.41, 1.60)(趋势性P0.05);碳酸饮料不同饮用频率组人群颈动脉斑块的比值比(95%置信区间)在男性人群中为1.00,0.86 (0.58, 1.25),0.86 (0.56, 1.29)(趋势性P0.05);在女性人群中为1.00,0.94 (0.47, 1.77),2.20 (1.21,3.91)(趋势性P 0.05)。结论该研究表明在中老年女性人群中,过高的碳酸饮料饮用频率(≥每周1杯)与颈动脉斑块呈正相关。[营养学报,2019,41(2):122-128]  相似文献   
28.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全身性疾病,最早常发生于颈动脉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动脉硬化的早期体征,颈动脉位置表浅,易被体表超声检测,且超声技术简单易行、直观、无创,现已成为临床检测颈动脉硬化必不可少的手段。随着近年来超声仪器的不断改进及相应软件的研发,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超声技术日趋成熟,新的超声技术也不断涌现,现在不仅可以检测颈动脉斑块的大小、位置、体积及血管的狭窄程度,还可判断斑块的成分及稳定性,但各种超声诊断技术均有其优势及局限性。  相似文献   
29.
有一种可怕的东西,它可能出现在人体内;它的存在,是血管发出的“求救信号”;它会越长越大,阻塞血管并导致人体偏瘫甚至危及生命。它就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血清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水平与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关系。方法根据颈部彩色多普勒超生检查结果,收集11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ELISA法测定不同类型脑梗死组血清OPN水平。结果不同类型脑梗死患者血浆OPN水平之间无明显差异,血栓形成性脑梗死含量明显高于其他梗死组,不稳定斑块组血清OPN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浆OPN水平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密切相关。血清OPN亦可作为颈动脉易损斑块的生物学标记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