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72篇
  免费   543篇
  国内免费   354篇
工业技术   596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135篇
  2021年   228篇
  2020年   246篇
  2019年   121篇
  2018年   126篇
  2017年   125篇
  2016年   207篇
  2015年   221篇
  2014年   360篇
  2013年   317篇
  2012年   442篇
  2011年   392篇
  2010年   317篇
  2009年   310篇
  2008年   313篇
  2007年   328篇
  2006年   302篇
  2005年   261篇
  2004年   203篇
  2003年   183篇
  2002年   166篇
  2001年   126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3篇
  1966年   2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This paper characterizes stress levels via a self‐similarity analysis of the electrodermal activity (EDA) collected in a real‐world driving context. To characterize the EDA richness over scales, the fractional Brownian motion (FBM) process and its corresponding exponent H, estimated via a wavelet‐based approach, are used. Specifically, an automatic scale range selection is proposed in order to detect the linearity in a log scale diagram. The procedure is applied to the EDA signals, from the open database drivedb, originally captured on the foot and the hand of the drivers during a real‐world driving experiment, designed to evoke different levels of arousal and stress. The estimated Hurst exponent H offers a distinction in stress levels when driving in highway versus city, with a reference to restful state of minimal stress level. Specifically, the estimated H values tend to decrease when the driving environmental complexity increases. In addition, the estimated H values on the foot EDA signals allow a better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driving task than that of hand EDA. The self‐similarity analysis was applied to various physiological signals in literature but not to the EDA so far, a signal which was found to correlate most with human affect. The proposed analysis could be useful in real‐time monitoring of stress levels in urban driving spaces, among other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22.
信息与通信技术领域的不断发展,推动了自动驾驶汽车的巨大进步。自动驾驶汽车有效解决了用户对出行日益提高的安全、便捷、舒适、高效等个性化需求,有着巨大的商业前景和应用价值。首先从自动驾驶的定义出发,对自动驾驶汽车计算任务进行了分类总结,阐述了自动驾驶汽车集移动端、边缘节点和云端一体的计算结构。然后分类讨论了目前自动驾驶汽车移动端计算平台,呈现出异构多核的特点,并对当前主流的底层计算平台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从性能与成本和信息安全两个方面总结目前自动驾驶汽车计算结构和平台遇到的问题与挑战。  相似文献   
23.
随着煤矿开采强度的增大,采掘接替紧张问题已经成为限制煤炭产量进一步提升的障碍。要想缓解采掘接替紧张的情况,就要实现巷道的快速掘进。虽然煤巷的快速掘进问题已经解决,但是,岩巷的快速掘进是难点。简要阐述了目前常用的几种岩巷掘进技术,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实现岩巷快速掘进的方法,以期为采矿掘进技术人员日后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4.
郭旭东  杨世春 《计算机仿真》2020,37(4):123-127,133
针对自动驾驶车辆高速主动转向工况下传统的控制算法的控制效果容易出现较多的超调量和较长调节时间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车辆动力学模型的轨迹预测跟踪主动转向控制算法,并基于轮胎侧偏刚度非线性的特性设计了权系数线性最优二次型(LQR)后轮转角控制算法,通过联合仿真对控制算法效果进行了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自动驾驶四轮转向车辆在低、高速工况下进行自主换道行驶时,算法控制效果满足汽车操纵稳定性要求,且权系数LQR后轮转向算法比定侧偏刚度的LQR线性控制算法有更优越的操控性能。  相似文献   
25.
巷道成形良好的关健因素主要是矿岩的岩性、构造的发育情况、炮孔起爆顺序、孔内装药量和周边眼的间距。目前大红山铁矿井下掘进施工中起爆顺序和孔内装药量都已是成熟的技术,现阶段对台车光面爆破试验研究以调整周边眼的间距为主。为探讨大红山铁矿Ⅰ号铜矿带台车掘进光面爆破技术,通过不同周边眼间距的台车掘进光面爆破试验研究的效果对比,得到台车掘进光面爆破最优效果的最优周边眼间距,为大力推进台车光面爆破掘进奠定坚实的基础,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实践经验总结,对各类金属矿山的采掘施工中,提高作业效率,降低安全风险,将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26.
煤矿井下瞬变电磁法成为煤矿井下超前探测工作的重要手段,在矿井水害预测预报上发挥着很大的作用。随着矿井上组煤层资源的逐渐枯竭,煤矿开采资源逐渐延伸向下组煤层。同一井田范围内同煤层及其顶底板的岩性特征一般相差不大,瞬变电磁法在同煤层施工过程中接收到的物理背景场较为接近;而不同煤层及其顶底板岩性特征通常会有较大的差别,瞬变电磁法在不同煤层施工过程中会接收到差别较大的物理背景场。当矿井存在多煤层开采时,通过大量数据研究瞬变电磁法在不同煤层巷道探测中的响应特征规律,分析并掌握不同煤层条件对瞬变电磁法探测结果的影响,能够提高瞬变电磁法在多煤层探测成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7.
矿产资源属于耗竭性资源,基于其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从国家资源安全战略考虑,通过节约集约利用缓解资源短缺问题是一种有效的途径。本文以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为研究目标,从政策驱动和技术驱动角度,研究了规划、税收、监管、标准、资源禀赋条件、采矿技术、选矿技术等驱动因素的驱动机理,以及与矿产资源利用的关系,分析了各驱动因素的现行政策和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各驱动因素促进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过程是相互的、复杂的,在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驱动因素之间的协同能力是实现目标的关键,协同程度越高,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成效越好。  相似文献   
28.
刘真 《山东煤炭科技》2022,40(1):100-102,105
为了提高瓦斯抽采的效率,保证巷道的掘进速度,新景矿15121工作面进行了地面钻井压裂强化抽采。在进行压裂时,采用水砂作为支撑剂来维持压裂后裂缝的形态。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在实施压裂抽采后,巷道的掘进效率相对于未压裂区域提高了1.73倍,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采掘接替紧张问题。  相似文献   
29.
针对赵庄煤业沿空掘巷存在的小煤柱侧瓦斯泄漏隐患,制定了"柔性薄喷+注浆"治理方案,采用柔性薄喷材料替代混凝土,喷涂厚度5 mm,有效解决了材料运输和开裂问题,采用高密度浅钻孔和快凝注浆材料,避免了浆液流入采空区。效果考察表明:柔性薄喷材料挂壁性和柔韧性良好,掘巷服务期间小煤柱侧未出现明显瓦斯泄漏。  相似文献   
30.
《Ceramics International》2022,48(9):11962-11970
The reaction between sulfur and iron under high pressure and high temperature (HPHT) was studied. Sulfur–iron reaction models under different pressure levels were constructed. The morphology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reactants were comprehensively analy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energy-dispersive spectroscopy–line scanning, metallographic microscopy, and Raman spectroscopy.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pressure of the reaction could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diffusion behavior of sulfur and iron during the reaction. With an increase in pressure, the diffusion of iron in the system was inhibited, whereas that of sulfur was enhanced. The pressure distribution gradient at the reaction interface was simulated by finite element calculation. The effect of pressure gradient as the driving force of the reaction on the diffusion behavior of elements was evaluated by thermodynamics combined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s.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and formula derivation, a new standpoint was proposed: the diffusion of substances in the HPHT system was affected by the pressure gradient at the interfa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