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62篇
医药卫生   26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颅脑,颌面部肿瘤及血管畸形的栓塞治疗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48例颅脑、凳面部肿瘤及血管畸形经栓塞治疗。这些病例主要包括血管畸形、血管瘤、脑膜瘤以及鼻咽血管纤维瘤。经选择和超选择靶动脉栓塞达到满意临床效果。本文讨论了有关技术栓塞物以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2.
作者采用Seldinger技术对6例血管瘤患者进行选择性颈动脉造影,并对其中3例颈外动脉及其分支供血范围的血管瘤行栓塞治疗。经选择和超选择供血动脉的栓塞,可阻断血供,血管瘤瘤体可明显缩小,达到长期治疗效果。本文还就栓塞材料及栓塞术的并发症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3.
颌面深部血管性疾病的诊断与综合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颌面部血管性疾病的影像学诊断与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988年8月至2000年7月的12年间在我院就诊的12例颌面深部血管性疾病的放射学检查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12例均行DSA造影检查。7例经血管造影明确诊断后,即经导管作超选择性颈外动脉分支的栓塞治疗,其中3例血管畸形的患者经永久性栓塞治疗治愈,随诊3年无复发;2例经永久性栓塞治疗后均于1年内复发,经再次栓塞及手术,病理证实为蔓状血管瘤;另2例经栓塞治疗后1周内行手术治疗,病理诊断亦为蔓状血管瘤。其余5例造影后行手术治疗,病理诊断除1例为海绵伏血管瘤外,均为毛细血管瘤。结论 血管造影是颌面深部血管性病变的重要诊断手段;手术是颌面深部血管性疾病主要的治疗措施;颌面深部血管性疾病的完善治疗有赖于多种治疗方法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14.
目的:探讨颅内表皮样囊肿破裂的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表皮样囊肿破裂的MRI表现。结果:4例颅内表皮样囊肿均呈混杂T1、混杂T2信号,FLAIR呈混杂信号,D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未见强化。破裂的脂滴均位于蛛网膜下腔内,3例位于脑室内,脂滴均呈短T1、长T2信号,FLAIR呈低信号,DWI上呈低信号,增强扫描均未见强化。其中2例脑室内可见脂肪-脑脊液平面。结论:颅内表皮样囊肿破裂具有特征性MRI表现,MRI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5.
肺癌是当今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部分肺癌患者确诊时已属中晚期,多已严重侵犯周围组织结构或转移.了解肿瘤的大小、形态、位置、与周围组织的空间解剖结构关系、肿瘤供血支气管动脉及其他异常肺外体循环动脉供血动脉来源,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作用.作者分析了20例中晚期肺癌患者的16层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6.
目的 比较动态Gadolinium(Gd)增强和常规Gd增强MR技术在早期缺血的股骨头骨骺中的灌注差异,并观察骨骺血管闭塞时生长板的血供.方法 28只2周龄乳猪,共56个髋关节,雄性12只,雌性16只;体重5~7 kg,平均6 kg;随机分为A、B、C、D组,每组7只.将A、B组乳猪的双髋关节极度外展固定30 min后,对A组行动态Gd增强FSPGR序列扫描,对B组行常规Gd增强SE T1WI序列扫描;行双髋关节外展体位的血管造影.之后让乳猪自由活动1 d,再采用双髋关节自然平放体位重复MR扫描.C、D组分别是A、B组的对照,即MR扫描前及扫描中双髋关节保持自然平放,C组行动态Gd增强扫描,D组行常规Gd增强扫描.最后将乳猪处死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动态Gd增强MRI示:A组股骨头不同组织(除干骺端外)的强化率(ER)和强化速度(ES)均明显小于C组;A组生长板的ER和ES均小于干骺端,而C组生长板与干骺端的ER和ES值均无明显差异.常规Gd增强MRI示:B组股骨头各部分的ER与D组比较无明显下降.结论 对早期股骨头骨骺缺血的检测,动态Gd增强MRI技术比常规Gd增强SE T1WI技术更敏感.当骨骺血管闭塞时,生长板的血液灌注可能来自于干骺端.  相似文献   
117.
目的探讨3.0T MR 3D-COSMIC成像序列对Ⅰ~Ⅻ对脑神经脑池段显示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3.0T MR扫描仪对20例健康志愿者和10例疑因血管等原因压迫相应颅脑神经产生临床症状的患者进行MR检查,扫描序列包括3D-COS-MIC及3D-TOF-SPGR。并由2名神经放射学医师根据20例健康志愿者480支颅神经显示的清晰程度分为清晰、较清晰、不清晰3个等级,清晰和较清晰定义为显示,不清晰定义为未显示,而神经与血管的关系分为无接触、接触、压迫。结果脑神经在3D-COSMIC序列的显示率分别为:嗅神经(86%),视神经(100%),动眼神经(97%),滑车神经(23%),三叉神经(100%),外展神经(90%),面神经(100%),前庭蜗神经(100%),后组颅神经复合体[舌咽神经(63%)、迷走神经(100%)、副神经(53%)、舌下神经(40%)]。10例神经症状患者3例显示神经与周围血管接触或压迫,且均为神经外科手术证实。结论 3D-COSMIC成像序列可以较为清晰显示除滑车神经之外12对脑神经脑池段形态、走行及其与血管的关系,尤其能很好显示Ⅱ、Ⅲ、Ⅴ、Ⅵ、Ⅶ、Ⅷ、Ⅹ共7对脑神经脑池段,为临床诊治提供更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8.
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的MR功能成像表现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的信号及波谱(MRS)的代谢异常变化与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ALD)病理、生化改变的对应性。方法分析6例血浆极长链脂肪酸增高证实的ALD的病变不同区域表观扩散系数(ADC)和磁共振波谱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复合物(Cho)和乳酸(Lac)的代谢变化,比较病变的位置不同和时间不同在ADC值和代谢变化中的差异。结果病灶最早发生的枕顶叶脑白质区域,DWI信号很低,ADC值最高(2.400×10-3mm2/s,F=7.31,P=0.003),NAA/Cr和NAA/Cho降低(0.62±0.24,F=4.00,P=0.02;0.32±0.16,F=6.75,P=0.02),Cho/Cr和Lac/Cr增高(1.96±0.53,F=3.53,P=0.03;0.28±0.24,F=3.22,P=0.04)。在病灶向前扩展的区域中,DWI信号最高,而ADC值最低[(0.749~0.752)×10-3mm2/s,F=7.31,P=0.003],灶周近区NAA/Cr和NAA/Cho降低较远区明显(q2=-0.23,p2=0.047;q2=-0.23,p2=0.02),Cho/Cr和Lac/Cr的增高无统计学意义(q2=0.34,p2=0.19;q2=0.11,p2=0.17)。结论磁共振功能成像能够动态观察营养不良的脑白质的空间时间演变顺序。陈旧性病灶,ADC值升高,Cho和Lac均升高,NAA下降明显。进展区的病灶,ADC明显降低,Cho和Lac的升高变化较前者并不显著,残存的神经元和轴索的保留使NAA的水平部分下降。  相似文献   
119.
目的 采用MR线性扫描扩散加权成像(LSDWI)技术,观察乳猪股骨头骨骺缺血不同时期的DWI表现特征及变化过程,以期提供骨骺缺血性损害的时间及程度信息.方法 25只1周龄大小的乳猪,手术结扎一侧股骨颈处全部供血动脉,引起股骨头骨骺缺血,另一侧作为健康对照侧.分别在术前(25只)及术后3 h(25只)、72 h(20只)、1周(15只)、3周(10只)、6周(5只)进行LSDWI,计算股骨头骨骺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缺血侧和对照侧ADC值的差异,观察不同时期ADC值的变化.各时间点LSDWI扫描完成后分别处死5只,行解剖学及组织学研究.结果 术后3 h,缺血性股骨头的ADC值[(1.22±0.37)×10-3mm2/s]较正常对照侧[(1.73±0.33)×10-3mm2/s]显著下降(t=3.914,P<0.01),术后72 h ADC值[(2.15±0.32)×10-3mm2/s]较正常对照侧[(1.70±0.22)×10-3mm2/s]升高(t=3.348,P<0.01),其后一直保持上升趋势至术后第6周[缺血侧为(1.61±0.27)×10-2mm2/s,对照侧为(1.11±0.45)×10-3mm2/s](t=4.136,P<0.01).除术后第3周和第6周2个时间点ADC值的变化百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t=2.29,P>0.05),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每2个连续时间点之间ADC值的变化百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组织学研究显示,在缺血性股骨头骨骺,首先是软骨细胞和骨细胞死亡,血管塌陷.随时间的变化,出现不同程度的缺血性股骨头骨骺软骨的异常增厚、二次骨化中心内出现软骨岛和局限性的生长板组织结构破坏.结论 股骨头骨骺的LSDWI表现特征随缺血时间的延长而变化,通过LSDWI技术能获得股骨头骨骺的ADC值,其作为股骨头缺血和坏死的一个指标,可用于评估缺血性骨骺组织受损时间性信息及程度.  相似文献   
120.
人脑对针刺与对指反应的实时动态功能MRI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6,自引:4,他引:32  
目的 利用血氧水平依赖 (bloodoxygenleveldepended ,BOLD)实时动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观察针刺人体足三里和阳陵泉穴对脑运动功能区的影响 ,并对针刺机理进行初步探讨。方法17例健康志愿者 ,行实时动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每人分别接受以下 2项任务 :(1)右手对指运动 ;(2 )被针刺右侧足三里和阳陵泉。检测感兴趣区的相关系数 ,感兴趣区包括两侧的躯体感觉运动区(SMC)、运动前区 (PMC)和副运动区 (SMA)。对被激活的感兴趣区进行计数。采用SAS软件包作精确概率法检验对两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对指任务除去 1例合作不好 ,其余 16例激活右侧 (SMCR)8例 ,PMCR8例 ,SMA 9例 ,左侧 (SMCL) 16例 ,PMCL9例。针刺任务 3例运动伪影明显没有获得满意图像 ,另有 2例脑功能区无明显激活 ,其余 12例次激活SMCR6例 ,PMCR10例 ,SMA 8例 ,SMCL11例 ,PMCL10例。精确概率法检验Fisher′sexacttest (2 Tail)P >0 .0 5 ,说明 2种刺激兴奋感兴趣区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脑功能磁共振成像在针刺机制和应用价值研究领域具有重要作用 ;但其实用价值尚需结合临床针刺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和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