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2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观察Caspase-3和Caspase-8基因沉默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保护作用.方法 分别构建针对大鼠caspase-3和caspase-8基因的短发夹状RNA(shRNA)真核表达载体.肝脏IRI前48 h经门静脉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空载体或Caspase-3和Caspase-8shRNA,实验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PBS组、空载体组和shRNA组.阻断大鼠70%入肝血流40min,再灌注6、12、24 h、3、5、7 d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水平,肝组织Caspase-3和Cmpase-8 mRNA的表达,Caspase-3和Caspase-8蛋白活性,细胞凋亡情况,丙二醛(MDA)以及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的含量.结果 与PBS组和空载体组比较,shRNA组再灌注6、12、24 h、3、5 d血清ALT和AST水平显著降低(P<0.05),Caspase-3和Caspase-8 mRNA水平、Caspase-3和caspase-8蛋白活性(Cmpme-3活性:0.18±0.03比0.36±0.03和0.38±0.02,P<0.05;caspase-8活性:0.16±0.03比0.32±0.02和0.34±0.03,P<0.05)、肝细胞凋亡指数[(22.46±3.25)%比(35.24±2.33)%和(37.36±2.51)%,P<0.05]和肝组织中MDA含量[(76.2±15.3)比(123.5±12.4)、(136.7±13.6)nmol/mg,P<0.05)显著降低,SOD活性显著升高[(24.1±3.2)比(12.2±3.1)、(11.4±2.9)U/mg,P<0.05].结论 Caspase-3和Caspase-8基因沉默可以抑制细胞凋亡的发生,从而起到保护肝脏IRI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术前预处理及组织配型对高度致敏患者移植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8例高度致敏患者(高敏组)肾移植术前进行预处理及组织配型,观察患者术后移植肾功能延迟(DGF)、排斥反应的发生和血肌酐(SCr)水平的变化。结果:高敏组术后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HAR)2例;其加速性排斥反应(ACR)、急性排斥反应(AR)以及DGF发生率均高于非高敏组受者,1年移植肾存活率则较低。高敏组中组织配型良好的受者较配型欠佳者AR发生率及术后1年SCr水平较低;术前预防性使用赛尼哌可降低术后的AR发生率。结论:预处理降低高度致敏患者群体反应性抗体(PRA),使患者易于配型成功,良好的组织配型和使用赛尼哌可降低术后AR的发生,均有助于移植肾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应用IL-2受体阻断剂和早期撤离激素的免疫抑制方案对肝移植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 我院在2003年1月至2005年6月期间实施的肝移植病例中,受者术前乙肝标志物阳性,且生存期大于3个月者79例。根据术后免疫抑制策略的不同,分为实验组(45例)与对照组(34例),各组中肿瘤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51.1%和58.8%,两组均采用FK506作为基础免疫抑制剂,辅以骁悉,同时实验组应用IL-2受体阻断剂,并在术后三个月内停用激素,对照组不使用IL-2阻断剂,使用小剂量激素长期维持,比较两组间排斥反应发生率、乙肝复发率、肿瘤复发率、生存率、及术后生化指标。结果 术后1年,实验组与对照组间排斥反应发生率(11.1%和14.7%,Х^2=0.02,P〉0.05)、乙肝复发率(4.4%vs 2.9%,Х^2=0.06,P〉0.05)、生存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6.7%vs 76.5%,Х^2=1.38,P〉0.05);实验组中受体原发病为肿瘤的患者1年肿瘤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4.7% vs 65%;Х^2=3.91;P〈0.05);实验组中受体原发病为肿瘤的患者1年生存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8.3%vs70.0%,Х^2=0.38,P〉0.05);术后半年,两组肝肾功能检测指标接近,而实验组总胆固醇、空腹血糖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0,t:8.79;P〈0.05)。结论 随着IL-2受体抑制剂的应用,激素可以在肝移植术后早期(3个月内)撤离,且不会增加排斥反应的发生率。早期撤离激素可明显降低肝癌患者肝移植后1年肿瘤复发率。激素撤离后,受者胆固醇及空腹血糖水平显著下降,因而降低肝移植术后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4.
移植肾肾功能延迟恢复受者免疫抑制治疗方案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新型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 (FK5 0 6 )在移植肾肾功能延迟恢复 (DGF)受者中的应用价值与合理用药方案。方法对 6 2例DGF受者术后早期的免疫抑制方案进行前瞻性对比研究 ,首先以抗淋巴细胞球蛋白 (ALG)诱导免疫抑制 10d ,继而在ALG治疗结束前 3~ 4d分别应用环孢菌素A(CsA ,n =2 8)或FK5 0 6 (n =34 )为基础的维持方案 (CsA/FK5 0 6 +MMF +pred) ,评估两组移植肾肾功能恢复状况、急性排斥反应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FK5 0 6组 34例术后 5 0d内肾功能均恢复正常 ,根据个体化原则调整FK5 0 6用药剂量和血药浓度 ,术后 8周内血药浓度维持于 6~ 9μg/L ;CsA组术后 8周内有 2 5例肾功能基本恢复 ,维持CsA血药浓度谷值 2 0 0~ 30 0 μg/L ,峰值浓度 10 0 0~ 130 0 μg/L ;两组均未观察有急性排斥反应发生。CsA组肝功能异常(转氨酶升高 )显著增加 (P <0 .0 5 )。结论在肾移植术后DGF受者中 ,经ALG诱导治疗后 ,早期序贯应用以FK5 0 6 (6 .0~ 9.0 μg/L)。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早期肝功能不良患者免疫抑制方案的策略。方法将肾移植术后早期(术后两周以内)发生肝功能不良的36例患者,依据免疫抑制方案分为:①FK506 MMF组(A组):21例术后即刻采用,FK506起始量为0.15~0.2mg/(kg·d),血药浓度谷值(Co)控制在6~10μg/L,3个月后降为5~8μg/L,MMF1.0~2.0g/d;3例因初始使用CsA Aza发生肝功能损害而切换;②CsA MMF组(B组):12例,CsA起始剂量5~7mg/(kg·d),术后3个月内Co控制在200~300μg/L。所有病例常规使用保肝利胆治疗。结果A组24例术后肾功能早期恢复,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治疗3周内高胆红素血症均消失,4周后ALT全部恢复正常。随访3~6个月,肝功能全部保持正常,人/肾存活率100%。B组发生急性排斥反应1例,而肝功能不良易反复发作。结论肾移植术后早期肝功能不良患者联合使用低剂量FK506 MMF,既不加重肝功能损害,也不增加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是合并慢性肝炎或潜在肝功能异常高危因素移植受者的较理想的免疫抑制方案。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比较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or after cardiac death,DCD)供肾移植和司法途径标准供者(standard criteria donors,SCD)肾移植的近期存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9月施行的尸体供肾移植89例,其中DCD供肾移植(DCD组)56例,SCD供肾移植(SCD组)33例。DCD组供肾采用低温机器灌注保存(HMP)25例,单纯低温保存31例;SCD组供肾全部采用单纯静态低温保存。DCD组采用抗体诱导+他克莫司(TAC)+麦考酚酯(MMF)+泼尼松(Pred)四联免疫抑制方案,SCD组采用TAC+MMF+Pred三联用药。随访评价2组移植肾6个月、1年存活率与受者6个月、1年存活率;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 graft function,DGF)发生率以及肾功能状况。结果随访6~15个月。DCD组受者因肺部感染死亡1例,因假性肾动脉瘤和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导致移植肾切除各1例,受者6个月存活率98.2%,1年存活率94.4%,移植肾6个月存活率94.6%,1年存活率83.3%;SCD组因肺部感染死亡1例,AMR导致移植肾切除1例,受者6个月存活率97.0%,1年存活率92.9%,移植肾6个月存活率93.9%,1年存活率85.7%。2组受者6个月与1年存活率及移植肾6个月与1年存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GF发生率DCD组为21.4%,SCD组1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术后1、3、6、12个月血肌酐值,DCD组均显著高于SCD组(P<0.05),但是2组间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在各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D供肾移植近期存活效果良好,术后肾功能恢复和维持情况与司法途径SCD供肾移植相当,DCD可以成为扩大尸体肾移植供者池的重要来源,其远期存活效果需要继续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07.
10例心脏死亡器官捐献移植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我院实施的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移植病例,探讨国内DCD器官和移植方面的问题。方法对我院2010~2011年期间参与实施的DCD器官移植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本组有4例DCD者共实施了7例肾移植和3例肝移植。捐献者1属于中国DCD器官分类标准(中国标准)二类(MaastrichtⅣ类),热缺血时间40 min,经快速病理检查后放弃了肝脏和左侧肾脏,右侧肾脏进行了移植后患者出现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最终移植肾因破裂出血而被切除。捐献者2~4属于中国标准三类(MaastrichtⅢ类),热缺血时间分别为15、15、10 min,其中捐献者4在器官捐献前已经出现血压下降,需要大剂量多巴胺维持血压,供肝进行了快速病理检查,确认可以使用;捐献者2和3由于是在手术室进行可控性心跳及呼吸终止,热缺血时间均为15 min,未进行病理学检查;共实施了3例肝移植和6例肾移植,手术顺利,移植物功能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无移植患者死亡。结论通过选择符合中国标准三类的捐献者,实施可控的DCD程序,DCD器官移植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供体器官的快速病理检查有利于器官质量的判断,减少移植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PEG-IFN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肝移植术后丙型肝炎复发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丙型肝炎相关终末期肝病患者接受肝移植的临床资料,其中5例受者术后出现丙型肝炎复发,均给予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抗HCV治疗,疗程为48周.观察治疗前后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移植肝功能及HCV RNA复制水平等指标的变化,评估治疗后的早期病毒应答(EVR)、持续性病毒应答(SVR)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5例受者中有3例在治疗12周内达到EVR,并在治疗后获得SVR,移植肝功能也恢复正常;1例因在治疗12周后HCVRNA的下降达不到2个对数级而停药,1例虽HCV RNA下降2个对数级以上,但治疗至24周时HCV RNA未转阴而停药,至48周时HCV RNA均维持在较低水平.5例丙型肝炎复发受者在治疗后均发生白细胞减少和(或)发热等不良反应,给予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 PEG-IFN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肝移植后丙型肝炎复发安全性好,多数受者可取得持续性病毒学应答.  相似文献   
109.
器官联合移植作为器官移植领域的巅峰,在我国已有多个中心常规开展.近年来,不仅常见的腹部器官联合移植,如肝肾联合移植、胰肾联合移植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肝胰十二指肠(器官簇)联合移植、肝小肠联合移植和心肝联合移植也相继开展.我国所开展的器官联合移植几乎囊括了目前国际上能开展的所有器官联合移植项目,同时在数量上也处于世界前列.  相似文献   
110.
目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从少量外周血中扩增抗HBsAg抗体重链Fd和κ轻链基因。方法:用RNAex试剂提取细胞总RNA,以Olig(dT)引导合成cDNA第一链.再经PCR扩增的方法,以重链Fd和κ轻链基因简并引物.直接从人外周血混合淋巴细胞中扩增出抗HBsAg抗体重链Fd和κ轻链基因。结果:扩增出分子量为700bp的抗HBsAg抗体重链Fd和κ轻链基因。结论:得到的抗体基因为下一步构建含人抗HBsAg抗体Fab段基因的腺相关病毒载体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