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40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1.
蒽环类药物的心脏毒性及防治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蒽环类化疗药物在临床已广泛应用了近40年,是疗效肯定的抗恶性肿瘤药物,该类药物的心脏毒性早已引起人们关注,特别是近来,由于技术的改进,人们得以深入研究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临床表现、发生机制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细胞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骨髓细胞遗传学分析在鉴别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再生障碍性贫血(AA)等不同血液病中的意义,我们联合应用骨髓细胞R-带核型分析和姐妹染色单体分化(SCD)检测,对334例MDS、AA等不同血液病进行分析并随访。结果表明:(1)RA/AA、RA/ITP和RA/HA等可疑RA即为不典型RA或早期RA;(2)骨髓细胞从SCD阳性转为SCD阴性是骨髓细胞癌变过程;(3)骨髓细胞SCD检测和核型分析具有肯定的诊断和预后价值;(4)FAB分类法同细胞遗传学技术相结合可明显地提高MDS诊断率或确诊率;(5)MDS核型异常检出率64.4%,与国外(40%~70%)相仿。本系列MDS常见染色体异常为+8,2q ̄-,一5/5q ̄-,一7/7q ̄-,7p ̄+,以及一11,一14等,也与国外相似。(6)MDS发病最初染色体异常看来是染色体数目异常即单体性为主。  相似文献   
13.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和Evans综合征复发率高,长期缓解率只有13%~16%[1,2].复发后如何再治疗是临床上一大难题.我们对我院收治的AIHA/Evans综合征复发患者30例进行再治疗观察,了解再治疗疗效,并分析不同治疗方案对再治疗疗效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标准化病人在内科学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天津医科大学2008级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实验组30人,利用标准化病人进行教学;对照组29名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结果实验组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成绩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学生。结论 SP应用于内科学临床见习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PBL教学模式在血液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天津医科大学2008级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实验组30人,采用PBL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对照组29名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结果实验组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成绩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学生。结论 PBL教学模式应用于血液学临床教学中可以显著提高临床实习教学效果和学生素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缺乏血液病患者发生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32例发生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败血症合并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患者中急性白血病20例,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SAA) 7例, 非霍奇金淋巴瘤5例。所有患者长时间应用广谱抗生素, 中心静脉置管 (21例) 或者外周静脉置管 (11例)。25例化疗后出现中性粒细胞缺乏, 7例SAA 为本病导致中性粒细胞缺乏。死亡17例, 好转15例。药敏试验显示多药耐药, 替加环素、 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 左氧氟沙星、 头孢哌酮/舒巴坦、 头孢他啶、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部分敏感, 其余均耐药。重度中性粒细胞缺乏、 重度血小板减少、 粒细胞减少持续时间过长和复合感染等是预后不良因素。结论 中性粒细胞缺乏血液病患者并发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败血症死亡率高, 及时诊断和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吴玉红  邵宗鸿 《天津医药》2018,46(12):1342-1346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外周全血细胞减少的骨髓衰竭综合征。感染是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免疫妥协状态与化疗导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免疫妥协状态不同,其导致的感染也有所不同。长期粒细胞减少是发生侵袭性真菌病和细菌感染的最大危险因素。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恢复能明显提高生存率,粒细胞减少期间的支持治疗可起到很大的保护作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最常见的致病菌为曲霉菌属、假丝酵母菌属、接合菌属和镰刀菌属。合并细菌感染的致病菌包括:革兰阳性菌如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属、肠球菌、凝固酶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梭状芽胞杆菌、微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蜡样芽胞杆菌;革兰阴性菌如大肠埃希杆菌、沙门菌、脆弱拟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亲水性气单胞菌属、铜绿假单胞菌。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合并病毒感染相对少见,但可出现疱疹病毒科、社区获得性呼吸道病毒感染和甲型、乙型、丙型病毒性肝炎。  相似文献   
18.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DLBCL) 是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 中最常见的一个亚型, 发病年龄范围宽, 在临床特征、 侵袭部位、 组织形态学、 分子遗传学、 免疫表型等方面均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此外, 随着恶性肿瘤诊治水平的提高, 同一患者存在多原发性恶性肿瘤 (MPMT) 的报道呈上升趋势。本文报告我科收治的以截瘫为临床表现的 DLBCL合并甲状腺肿瘤1例。  相似文献   
19.
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一种新认知的疾病(下)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5 诊断及鉴别诊断 5.1 诊断标准 5.1.1 拟诊标准血象三系或两系、一系血细胞减少,但网织红细胞或(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不低;骨髓红系或(和)粒系百分比不低,或巨核细胞不少,易见红系造血岛或嗜血现象;除外了其他原、继发血细胞减少症.符合以上条件者可拟诊IRP(三系血细胞少)或IRH(一系或两系血细胞少).  相似文献   
20.
第46届美国血液学年会有关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研究内容大致如下:①AA是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综合征中的一种,临床上需要与先天遗传性造血干细胞质异常(如范可尼贫血、遗传性角化不良症等)、后天获得性造血干细胞良性克隆性疾病-阵发性睡眠性血红红蛋白尿症(PNH)、造血干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