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19篇
医药卫生   9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 评估VMAT用于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放疗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 方法 2016年间无法手术的局部晚期NSCLC患者共 58例接受同步放化疗或序贯放化疗,其中男 47例。放疗剂量为 38~66 Gy,53例(92%)患者放疗剂量≥56 Gy。放疗中位次数30次,单次剂量 1.8~3.0 Gy。28例(48%)患者接受同步化疗。 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9个月,1年总生存率84%,1年无进展生存48%。11例(19%)患者发生症状性放射性肺炎,其中1例患者因为放射性肺炎死亡。31例(53%)患者在放疗后半年内CT发现无症状性肺局部纤维化。17例(29%)患者出现2级食管炎,10例(17%)患者发生≥3级不良反应,其中9例为白细胞减少。 结论 采用VMAT行局部晚期NSCLC胸部放疗近期疗效理想,不良反应可接受,肺炎风险未见增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和研究淋巴结阳性的胸中段食管癌术后放疗能否提高生存率,同时对放疗范围提出进一步修改的建议。方法分析2004—2009年在我院手术的有淋巴结转移的胸中段食管鳞癌患者286例,其中手术196例,术后IMRT 90例。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法检验,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采用χ2检验分析不同治疗方式对复发的影响。结果单一手术组( S)和术后放疗组( S+R)5年OS分别为22.9%和37.8%,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3.2个月和34.7个月(P=0.003);淋巴结转移(LNM)1-2个S组和S+R组的5年OS分别为27.3%和44.8%(P=0.017), LNM≥3个S组和S+R组的5年OS分别为16.7%和25.0%( P=0.043)。 S组N1、N2、N3期腹腔淋巴结转移失败率分别为2.9%、10.9%、20.0%(P=0.009)。 S+R组与S组比较纵隔淋巴结转移失败率明显降低( LNM 1-2个:S+R 8.0%, S 35.3%, P=0.003;LNM≥3个时, S+R 10.0%, S 42.3%, P=0.001)且明显延长了复发时间( S+R 25.1个月与S10.7个月,P=0.000)。但LNM≥3个S+R组的血道转移失败率明显高于S组(46.7%比26.1%,P=0.039)。结论胸中段食管癌淋巴结阳性患者能从术后放疗中获益。 LNM 1-2个可缩小照射范围。 LNM≥3个时妥协放疗剂量是否比妥协照射范围更合理还需前瞻性研究。血道转移失败率高,为化疗提供了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13.
紫杉醇与照射同步使用致肺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用小鼠肺损伤模型模拟临床治疗,进行紫杉醇(泰素)与照射同步使用致肺损伤的研究,对其损伤模式及其机理进行初步的探索。方法小鼠分正常对照(Control组)、单用紫杉醇(CT组)、单纯照射(RT组)、紫杉醇照射同步(CRT组)4个组,照射和用药的小鼠行全肺照射21Gy/5次/5天和周1与周4共2次腹腔注射紫杉醇30mg/kg,从实验后第1个月~第6个月观察肺泡灌洗液蛋白和细胞数变化、小鼠死亡、血性胸水、肺泡壁水肿和细胞浸润以及肺纤维化积分共6个指标的情况。结果在紫杉醇照射同步组因肺损伤死亡小鼠(19/54)比单纯照射组(10/54)明显增多(P<0.05),死亡时间和出现胸水均提前1个月;肺泡灌洗液内蛋白含量和细胞总数除第1个月外,均比单纯照射组高,在第4个月明显(P<0.01)。单纯紫杉醇组第1个月也比对照组高,而且肺泡壁肿胀与炎性细胞浸润明显,但无统计学差异。紫杉醇照射同步组的肺纤维化积分比单纯照射组明显,差别从第3个月后开始出现,而以第4个月明显,肺纤维化积分分别为5.6±0.7与3.8±0.7(P<0.05)。结论紫杉醇与照射同步使用能扩大肺组织的放射性损伤,单纯紫杉醇也可致肺组织损伤,但损伤相对较轻,与照射同用可使致死性损伤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局部晚期NSCLC受累野IMRT后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及寻找预测因素。方法 2007—2011年间在我院治疗的256例未手术、Ⅲ期NSCLC患者。放疗采用受累野IMRT。放疗剂量50~70 Gy (中位值60 Gy),分割剂量2 Gy/次。109例(42.6%)接受同期化疗。采用NCI的CTCAE 3.0标准评估级别。以放疗结束后6个月内发生≥2级放射性肺损伤作为终点事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预测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中男215例(84%)、女41例(16%)。诊断时平均年龄59.2岁。43例(16.7%)发生≥2级放射性肺损伤。出现放射性肺损伤时间距放疗开始时间为20~169 d (中位数64 d)。单因素分析显示吸烟、肿瘤位置、双肺平均剂量、双肺V5—V20与≥2级放射性肺损伤发生可疑相关(P=0.108、0.106、0.030、0.049),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双肺平均剂量和双肺V5—V20与≥2级放射性肺损伤发生密切相关(P=0.048)。结论 局部晚期NSCLC受累野IMRT后双肺平均剂量和DVH中低剂量区体积可以初步预测症状性放射性肺损伤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Ⅲ期胸腺瘤的生存和复发情况及影响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1965—2010年间本院首次治疗的 111例Masaoka Ⅲ期胸腺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根治术 ±放疗 68例,姑息术 ±放疗 23例,活检术 ±放疗 20例。单纯手术 24例,术后放疗 87例中 12例术前放疗。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66个月,随访率为92.5%,随访时间满 5年者 60例。根治术比姑息术和活检术的 5年总生存率(OS)、无瘤生存率(DFS)、肿瘤特异生存率(DSS)均高\[(88%比59%和57%,χ2=12.11,P=0.002)、(74%比40%和41%,χ2=11.49,P=0.003)、(94%比69%和60%,χ2=10.95,P=0.004)\],全组单纯手术与术后放疗的生存相似\[55%与77%(χ2=1.01,P=0.316)、61%与61%(χ2=0.12,P=0.729)、72%与85%(χ2=0.27,P=0.601)\],68例根治术 ±放疗中,单纯手术(12例)与术后放疗(56例)生存也相似\[82%与89%(χ2=0.31,P=0.576)、72%与81%(χ2=0.05,P=0.819)、89%与95%(χ2=0.05,P=0.825)\]。结论 Ⅲ期胸腺瘤首选根治性手术,疗效优于姑息术和单纯活检者,应开展多中心临床随机研究以明确术后辅助放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接受放疗后发生有症状放射性肺损伤(SRILI)的治疗及转归。
方法 回顾分析2000-2007年间接受放疗的NSCLC患者,放化疗期间或随访中发生并在本院治疗的80例SRILI患者的治疗及转归特点。根据不良反应常见术语标准3.0版对SRILI进行诊断和分级,若患者具有多个RILI阶段则划归不同分级分析。按SRILI发展阶段累积计算,2、3、4、5级分别有49、46、1、4人次。
结果 87%的3级SRILI及部分伴发热的2级SRILI的治疗以激素为主,并预防应用一线抗生素。激素初始剂量范围为强的松当量20.0~66.7 mg/d,中位有效剂量为强的松当量33.3 mg/d,并逐步减量,治疗总时间中位数33 d。65%患者激素敏感,32%激素依赖。2级SRILI 31%进展为3级,3级SRILI 9%发展至死亡。
结论 3级SRILI治疗以激素为主,2级发热者可考虑使用激素,同时预防应用一线抗生素;激素治疗对SRILI有效,及时激素治疗后死亡率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海马保护技术下的脑预防照射在局限期小细胞肺癌中的疗效、安全性, 探索缩小海马外扩范围(2 mm, 三维)条件下相应的剂量学参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2020年6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行脑预防照射的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患者均使用缩小海马外扩范围(2 mm, 三维)的海马保护技术。对脑预防照射计划相关剂量参数、不良反应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神经认知功能变化, 如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及霍普金斯语言学习测验修订版(HVLT-R)评分使用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H检验。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OS)、无进展生存(PFS)、颅内无进展生存。竞争风险法计算累积颅内复发率、累积颅外远处转移率和累积局部区域复发率。结果共纳入112例患者, 中位随访时间达50个月(95%CI为45.61~54.38)。中位海马体积为4.85 ml(范围为2.65~8.34 ml), 106例(94.6%)患者的海马平均剂量≤9 Gy, 92例(82.1%)患者的海马平均剂量≤8 Gy;中位海马回避区体积为15.00 ml(范围为8.61~28.06 ml), 10...  相似文献   
18.
非小细胞肺癌术后适形放疗肺损伤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后接受三维适形放疗(3DCRT)肺损伤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2002年11月至2006年3月符合入组条件的9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Ⅰ~Ⅱ期12例(切缘阳性),ⅢA期53例,ⅢB期25例.术后均接受了中位剂量60 Gy的3DCRT,38例接受了中位3周期术后化疗.观察指标为CTC 3.0 2级以上放射性肺炎(RP).应用ROC曲线分析健侧、患侧和双肺接受x Gy剂量的相对体积(Vx)和绝对体积与RP的关系.结果 全组共9例患者出现有症状的RP,RP发生率为10%.接受全肺切除的20例患者中无RP发生.RP中位发生时间在放疗开始后101 d,其中2级7例,3级2例.双肺V30、V35在RP组明显高于未发生RP组(19%∶14%,U=-2.16,P=0.030;15%:11%,U=-2.65,P=0.007).以患侧肺接受30 Gy照射的绝对体积作为分界点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 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757,对RP预测的敏感性为88%、特异性为70%.患肺接受30 Gy照射的绝对体积>340 cm3的RP发生率明显高于体积<340 cm3的(29%∶3%,x2=9.75,P=0.003).结论 对于肺叶切除的NSCLC患者接受术后放疗,患肺接受30 Gy照射的绝对体积与RP相关.对全肺切除患者,单肺V20限制在10%以下,接受术后放疗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回顾性比较非小细胞肺癌术后三维适形放疗(3DCRT)和常规放疗的疗效、失败模式及副反应.方法 分析3年余接受术后放疗的ⅠB~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62例,其中86例采用3DCRT,76例采用常规放疗.结果 总随访率91.5%,3DCRT和常规放疗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29.4个月和33.8个月.3DCRT和常规放疗的1、2、3年无局部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7.5%、83.2%、83.2%和84.3%、76.0%、65.6%(χ2=5.46,P=0.019),总生存率、无疾病进展生存率和无远转生存率均相似;总局部区域失败率分别为14.5%和33.3%(χ2=7.70 P=0.006),远处转移率两组相似.2~3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3DCRT显著低于常规放疗(11.6%:23.7% χ2=4.10,P=0.043).结论 术后放疗采用3DCRT技术比常规放疗技术能提高局部控制率,降低放疗相关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单纯放疗和综合放化疗治疗老年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老年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接受放疗和放化疗综合治疗结果。[方法]分析1999年1月~2004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105例年龄≥70岁接受放疗和放化综合治疗的老年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病理分型鳞癌65例,腺癌24例,大细胞癌5例,其他类型11例(分类不明癌);分期ⅢA43例、ⅢB62例;治疗方法:单纯放疗70例,综合治疗35例,其中同步放化疗7例,序贯化放疗28例。中位放疗剂量60Gy(34~74Gy)。[结果]存活病人中位随访17.4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7.1个月,1年生存率65.8%,3年生存率19.8%,5年生存率15.0%。全组72例(68.6%)出现复发转移,其中胸内复发31例(29.5%),远地转移34例(32.4%),7例(6.7%)出现胸内复发及远地转移。单因素分析显示治疗前卡氏评分和放疗剂量显著影响预后。15例(14.3%)患者出现NCICTC≥3级放射性肺炎。放化疗综合治疗组血液毒性反应明显高于单纯放疗组(53.3%vs.7.1%,χ^2=27.0,P〈0.001)[结论]老年(≥70岁)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和放化疗综合治疗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卡氏评分和放疗剂量与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