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6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调脾护心法改善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生存质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评价调脾护心法对冠脉搭桥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106例拟行冠脉搭桥术的患者,对照组(51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55例)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以调脾护心为冶法,以护心方为主方加减治疗,并应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价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证候总积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中医证候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SAQ积分比较显示,在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程度等维度方面试验组的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在调脾护心治则指导下,应用护心方加减治疗可以促进搭桥术后患者的康复过程,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2.
邓老"痰瘀相关"理论与冠心病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医原》说:“湿微则物受其滋,甚则物被其腐,物如此,人可知矣”。适当的湿气是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界生存的必要条件,而湿气过量,则会导致人体发生各种疾病。我们通常将这种引起人体产生疾病的过量湿气称之这“湿邪”。湿邪虽只是六淫之一,但在一些地区(如广东)湿邪是临床上常见  相似文献   
193.
郝××,男性,42岁,干部,于1972年1月11日入院。患者于15年前有上腹部疼痛史,每于餐后一小时发作,时觉恶心呕吐,嗳气吐酸,冬季发作较频。1968年开始见呕血或排黑便,反复发作,1970年曾作胃肠钡餐检查,诊断为:胃小弯溃疡,1971年起经常大便潜血阳性,症状同前。近十天来上腹疼痛呈绞痛状,恶心呕吐,吐酸水及食物残渣,经体检心肺正常,肝脾未触及。于1月27日X线钡餐检查:慢性胃小弯角切迹溃疡。西医诊断为胃小弯溃疡并发幽门梗阻。经外科会诊认为本病时间  相似文献   
194.
通过一些共同的介导物质——神经递质、激素和细胞因子交换信息,神经、内分泌、免疫三大系统构成网络,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皆是微观动态变化基础上宏观整合的结果。五脏证的实验指标具有非特异性。疾病既包括功能引起结构变化的过程,也包括结构的变化引起功能异常的过程,机体的疾病状态是以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变化为主轴,相应引起机体器官组织的某些变化,并因之表现出某些症状。证是指疾病时机体与病因相互作用,涉及多系统多物质改变的反应状态。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的整合效应是药物、方剂、针灸、气功等方法的治病机制。  相似文献   
195.
为中医药发展架设高速公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邓铁涛 《天津中医药》2004,21(3):177-181
中医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从历史经验看,中医学的发展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即以中医的系统理论为主线,以临床实践为依据,在朴素的辩证法指导下,以宏观研究为特色。21世纪,中医药学腾飞在即,这就要求为中医药架设一条发展的高速公路。所采取的战略与策略有:1)与临床相结合,2)基础研究使中医学飞跃发展,3)解放思想,走自己的路,4)以科学的哲学为指导思想,5)加强重点研究项目,如:对中医学术的系统整理、对核心理论的深入研究、对辨证论治的研究、对中药的研究和养生保健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6.
肝舒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29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肝舒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16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2组。肝舒胶囊组129例,干扰素(赛若金)组40例,疗程6月。结果:肝舒胶囊组谷丙转氨酶(ALT)复常率为59.7%、HBeAg转阴率为27.1%、HBV-DNA转阴率为26.4%。。干扰素组ALT复常率为62.5%、HBeAg转阴率为30.0%、HBV-DNA转阴率为45.0%。2组ALT复常率、HBeAg转阴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HBV-DNA转阴率干扰素组优于肝舒胶囊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肝舒胶囊改善症状明显,HBeAg转阴率较高,且价格便宜,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97.
梁某,女,65岁,于2003年9月27日入院,住院号:0091844。反复气促、心悸、肢肿7年,加重3月。今年6月患者自觉小便少(具体量不详),腹胀,气促心悸,胸闷肢肿逐渐加重,服上药症状无改善来我院求治。急诊予静脉推注速尿20mg,西地兰0.4mg,并静脉滴注生脉注射液后,收入本病区。入院体查:T36.5℃,P88次/分,R22次/分,BP  相似文献   
198.
弄舌身摇验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铁涛  邓中光 《新中医》2003,35(2):15-16
叶某,女,63岁,1999年10月21日初诊。不自主咀嚼磨牙、弄舌、腰腹摇摆3年余。1996年下半年无诱因出现不自主地咀嚼磨牙,伤及牙齿,曾在当地(香港)西医诊所诊治无效。于1997年初经脑专科检查,疑为帕金森氏病,服用治疗帕金森氏病西药半年未效。同年下半年至1998年间,先后转诊于内科、神经科及精神病科,曾经脑部CT、MRI等多项检查均未见异常。加服精神科药物后,上症未减,并出现思睡,不能持续进行简单数学运算,逐渐出现吐舌、弄舌,右上肢前臂掌腕部震颤摇摆。1999年4月因白内障行左眼玻璃体摘除术…  相似文献   
199.
本文回顾了50年来我国中医防治流行性乙型脑炎、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等流行性病毒疾病获得成功的经验,认为中医理论不把着力点放在对病原体的认识上,而是注重病原体侵入人体、病证斗争所表现的证候的辨证论治。作者提出诊治非典型肺炎的理论依据与特色。根据广东省中医院收治非典患者112例的临床观察,认为该病属中医春温温热疾病的范畴,并提出定名为春温病伏湿证。本文详细记载该院中医治疗方案和典型医案。  相似文献   
200.
论中医诊治非典型肺炎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邓铁涛 《新中医》2003,35(6):3-5
近几个月来,我国广东省、北京市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地区先后发生了非典型肺炎的局部流行。目前对本病的认识和控制尚在研究和探索之中,但在医务人员的努力下,现在发病人数日趋下降,本病已得到有效的遏制。在这一阶段中,中医学也发挥了自身的优势,摸索出一些卓有成效的治疗方法,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甚至引起了WHO有关专家的关注。我刊从2003年第6期起不定期开辟“非典防治”专栏,向广大读者介绍有关中医对本病的认识以及防治方法,特邀部分中医药专家以及在最前线的中医临床工作者为我刊撰写有关非典型肺炎防治方面的文章,以冀从中医学的角度探索本病,及时总结对本病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病情使用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诊治的经验体会。希望对本刊读者认识非典型肺炎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