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08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31.
目的探讨左主干病变导致的急性心肌梗死与心源性休克的关系以及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对其的疗效。方法1999年9月至2005年6月连续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心内科并且行急诊冠脉造影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52例,发现因左主干急性闭塞导致血管床灌注评分(TIMI)血流在2级或2级以下者16例(2.12%),所有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观察住院期间病死率。结果16例患者中,9例(56.25%)住院期间死亡,7例(43.75%)出院。死亡组再灌注成功率42.86%。生存组为10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29)。未成功再灌注的5例均由无复流引起,其中3例可见肉眼血栓,5例患者均死亡。16例患者中有12例发生心源性休克,发生率为75.00%,死亡组发生率100%,生存组42.8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9)。心源性休克患者住院病死率为75.00%高于无休克者,死亡风险是无休克者的4倍[比值比(OR)=4.0,95%可信区间1.50—10.66,P=0.019]。结论左主干闭塞导致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现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较高,且即使成功地施行了PCI治疗,也有较高的病死率。不过,急诊PCI在临床实践仍然是有效可行的治疗手段,可以有效地挽救部分生命。  相似文献   
132.
目的分析消毒供应中心消毒发生湿包的原因,提出控制湿包的对策,减少湿包的发生。方法采用《消毒技术规范》湿包评判标准,消毒灭菌包裹含水量≤3%,>6%视为湿包,对2012年1-12月脉动真空压力灭菌器2 192锅次、72 160个灭菌包进行观察分析。结果物品潮湿占8.3%、包装不规范占12.5%、蒸汽质量占22.0%、装载不合理占28.6%、冷却不当占13.1%、灭菌器故障占15.5%,针对原因总结出压力灭菌器产生湿包,包括物品保持干燥、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正确包装、蒸汽质量必须为饱和蒸汽、加强人员操作的规范管理、正确装载、正确操作设备、良性运行灭菌器等,采取控制措施后湿包由控制前的2.33‰降至0.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94,P<0.01)。结论湿包破坏了包装材料阻挡微生物的屏障作用,使微生物侵入已灭菌的无菌物品内造成污染,属于灭菌失败,需花费大量人力物力重新消毒灭菌处理包裹,因此,控制湿包的产生是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13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中医证型与血清神经肽(NPY)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比较代偿期与失代偿期患者的血清NPY值;规范医生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辨证结果,分别选取代偿期与失代偿期中出现频次高的前5个证候并比较不同证候间的血清NPY值。运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代偿期和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NPY水平的分别为119.135 0、72.860 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NPY水平在代偿期各证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肝郁脾虚组气滞血瘀组湿热蕴结组肝肾阴虚组肝气郁结组;在失代偿期五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NPY水平与疾病的进展有关,与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中医证型有关。  相似文献   
134.
目的 观察和评价母牛分支杆菌菌苗对初治肺结核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和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配对分组法将 80例痰涂片阳性初治肺结核患者分为Ⅰ组 (4 0例 )和Ⅱ组 (4 0例 ) ,均采用 2个月异烟肼 (H)、利福平 (R)、吡嗪酰胺 (Z)、乙胺丁醇 (E)和 4个月异烟肼、利福平 (2HRZE/ 4HR)化疗方案治疗 ,Ⅰ组加用母牛分支杆菌菌苗治疗 6个月 ;观察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肺部病灶吸收、痰菌阴转及免疫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Ⅰ、Ⅱ组临床改善情况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Ⅰ组第 1个月痰涂片阴转率 30 .0 % ,痰培养阴转率 30 .0 % ,第 2个月痰涂片阴转率70 .0 % ,痰培养阴转率 70 .0 % ,Ⅱ组第 1个月痰涂片阴转率 2 5 .0 % ,痰培养阴转率 2 7.5 % ,第 2个月痰涂片阴转率4 5 .0 % ,痰培养阴转率 4 7.5 % ;初始 2个月痰菌阴转率Ⅰ组显著高于Ⅱ组 (P <0 .0 5 ) ;治疗 6个月后Ⅰ组痰涂片阴转率 97.5 % ,痰培养阴转率 97.5 % ,Ⅱ组痰涂片阴转率 95 .0 % ,痰培养阴转率 95 .0 % ,两组痰菌阴转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Ⅰ组病灶吸收好转及空洞缩小关闭速度优于Ⅱ组 ;Ⅰ组的细胞免疫功能显著改善。结论 母牛分支杆菌菌苗能加快痰菌阴转、病灶吸收及空洞缩小关闭的速度 ,提高免疫细胞活性 ,是一种较  相似文献   
135.
目的探讨Ⅰ期肺腺癌18F-FDG PET/CT表现与Ki-67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Ⅰ期肺腺癌患者的18F-FDG PET/CT及病理学资料,将其分为纯磨玻璃结节(pGGN)组(15例)、混杂磨玻璃结节(mGGN)组(11例)及实性结节组(30例),观察其PET/CT征象[包括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结节体积、磨玻璃影(GGO)百分比、毛刺征、分叶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及支气管截断征]与Ki-67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实性结节组SUVmax明显高于mGGN组和pGGN组(P均<0.05),mGGN组SUVmax明显高于pGGN组(P<0.05);实性结节组Ki-67明显高于mGGN组和pGGN组(P均<0.05)。Ⅰ期肺腺癌Ki-67阳性表达与SUVmax呈正相关(P<0.05),与GGO百分比及毛刺征均呈负相关(P均<0.05),而与肿瘤体积、分叶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及支气管截断征均无明显相关(P均>0.05)。SUVmax与肿瘤体积呈正相关(P<0.05),与GGO百分比呈负相关(P<0.05),与毛刺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及支气管截断征均存在相关性(P均<0.05),与分叶征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Ⅰ期肺腺癌Ki-67阳性表达与18F-FDG PET/CT所示SUVmax及肿瘤实性成分比例正相关;SUVmax与毛刺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及支气管截断征均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6.
目的 制备祛痤胶囊并建立其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提取玄参、桑白皮、夏枯草、当归等12味中药的有效部位,经减压浓缩、真空干燥、粉碎后与浙贝母细粉混合均匀,制备祛痤胶囊;建立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祛痤胶囊中玄参和夏枯草含量的方法.结果 方法学研究表明,HPLC法测定祛痤胶囊中玄参和夏枯草的含量,专属性强、灵敏度和精密度高,且阴性无干扰,重现性、稳定性和回收率均良好.结论 采用HPLC法测定含量可以控制祛痤胶囊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7.
俗话说“福不双至,祸不单行”。可是,李某无论如何也没想到灾祸接二连三地降临到这个原本平安快乐的家庭。李某家在农村,虽然不算富裕,但三个欢蹦乱跳的  相似文献   
138.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不同阶段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以了解机体在不同阶段的免疫状况,及其与炎症活动和病毒复制、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100例慢性乙型肝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对慢性活动型肝炎和肝硬化、肝硬化静止型和活动型、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复制活跃组和不活跃组及不同的中医证型之间分别对比观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T淋巴细胞计数肝硬化组较慢性活动型肝炎组明显下降(P<0.05),CD4+/CD8+两组没有显著差异;肝硬化活动型组CD4+/CD8+明显高于静止型组(P<0.01);HBV-DNA活跃组CD4+/CD8+明显低于非活跃组(P<0.05)。气虚血瘀型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下降(P<0.01)。结论:长期慢性HBV感染会引起机体细胞免疫失调,其炎症活动程度可能与CD4+/CD8+比值升高有关,而病毒的活跃复制与该比值下降密切相关,气虚血瘀型可见T淋巴细胞计数下降。  相似文献   
139.
乙型肝炎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过去的10年中,随着对乙型肝炎病毒(HBV)生命周期的认识和慢性乙型肝炎(CHB)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乙型肝炎的治疗取得了巨大进步,对乙型肝炎自然史的认识为治疗时机的选择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40.
肝衰竭是临床常见的严重肝病症候群,病死率极高。尽管中医药在本病的治疗领域尚未起主导作用,但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症状,防止疾病恶化,改善患者预后。如何继承和发扬前贤理论精华,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医特色来治疗肝衰竭,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1中医对急性、亚急性肝衰竭的病因病机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