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1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初到乌海,这座"沙漠绿洲"对郭岩来说有些陌生,但在医院工作了20多年的他对这里医院的领导工作却能快速进入角色。在2008年初任乌海市人民医院院长的一个多月时间里,他先认真了解了医院的情况,与大家沟通交流,之后立足于医院实际梳理思路,为今后的主要工作定出清晰的计划和明确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马蜀爽  贺凯  王耀东 《四川医学》2009,30(1):133-134
1临床资料 患者,男,57岁。因阴囊肿痛8d入院,入院前8d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阴囊肿痛,疼痛及肿胀程度进行性加重,不伴发热、尿频、尿急、尿痛等不适,在当地医院以“感染”治疗无效后来我院就医,查体:阴囊约12cm×13cm×9cm大小,皮温正常,底部压痛明显,可扪及多个葡萄状囊性包块,不透光。双侧睾丸被推挤至阴茎根部,阴茎及尿道外口未见异常。阴囊彩超:阴囊内巨大分房性囊性不纯包块,入院后行包块穿刺得暗红色血性液,涂片查细菌及培养为阴性,于2007年2月15日行阴囊探查术,术中见:阴囊纵隔完全被包块侵及,包块深达阴囊底部并与皮肤紧密粘连,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对肝脏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与调控基因Bcl-2/Bax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90只新西兰兔被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SO)组、缺血再灌注(IR)组,缺血预处理(IP)组。IR和IP组进行60min的全肝缺血后恢复灌注。而IP组在缺血前采用5min缺血及5min再灌注的方法进行缺血预处理。两组又根据再灌注后处死动物,标本采集时间点分为4个亚组(IR3h,IR12h,IR24h,IR48h和IP3h,IR12h,IR24h,IR48h),SO组于手术后24h采取肝标本。所有标本进行HE染色后光镜镜检,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及免疫组化检测Bcl-2/Bax基因表达水平。结果:HE染色证实,经预处理后肝脏组织损伤明显较IR组减轻。IR组和IP组与SO组比较,细胞凋亡指数(AI)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IP组中IP3h,IR12h,IR24h较同时间段IR组细胞凋亡指数差异有显著性降低(P〈0.05);IP48h与IR48h相比,凋亡指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Bcl-2蛋白表达:IP组与IR组及SO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R(P〈0.05);IR组与SO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ax蛋白表达:IR组和Ip组与SO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增高(P〈0.05);IP组与I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预处理可能通过激活Bcl-2蛋白的表达,改变Bcl-2/Bax表达比例从而抑制肝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回肠Na^+/胆汁酸性转运体(IBAT)基因表达与高脂血症形成的相关性。方法:取Wistar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2组:普通饮食组(对照组)、高脂饮食组(实验组)。喂养13周后分别提取对照组和实验组wistar大鼠的空肠末端、回肠末端、盲肠、结肠近端组织,应用RT—PCR和免疫SP法分别检测2组模型Wistar大鼠的空肠末端、回肠末端、盲肠、结肠近端组织的IBAT基因表达强度;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IBAT基因表达:结肠近端在对照组和实验组均无表达,空肠末端、回肠末端、盲肠表达实验组强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验组的IBAT表达升高,引起体内胆酸池增大和肝内胆固醇含量升高,从而引起血清胆固醇增加,加速高脂血症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以胆盐输出泵(bile salt export pump,BSEP)为研究对象,探讨BSEP在高脂血症大鼠肝脏中的表达状况,初步思考其与高脂血症形成的相关性,为治疗高脂血症找到新的方向.方法:取♂Wistar大鼠60只,体质量145 g±7.5 g,随机分为2组,每组30只:普通饮食对照组(简称对照组)予以普通饮食、高脂饮食实验组(简称实验组)予以高脂饮食.喂食90 d,建立高脂血症模型,定期取血用自动生化仪检测胆固醇及胆汁酸含量,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 C R)技术检测两组模型肝脏组织的Bsep基因表达的强度,石蜡切片后用免疫组织化学SP(streptavidin-perosidase)法检测两组模型肝脏组织的BSEP表达的强度.结果:实验组胆固醇及胆汁酸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电泳结果显示:实验中肝脏组织扩增产物都出现了内参β-actin基因的425 bp扩增带和Bsep基因的289 bp扩增带,实验组Bsep基因扩增带亮度强于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SP法结果显示,实验组Bsep表达阳性率为76.7%,对照组Bsep表达阳性率为12.5%,他们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73,P<0.05).结论:实验组大鼠的Bsep基因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提示我们可发展作用于Bsep的药物,为高脂血症及其相关疾病找到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提高肾上腺偶发瘤(AI)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因健康体检或肾上腺疾病以外原因就诊发现的86例肾上腺偶发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 86例AI患者中84例(97.7%)接受手术治疗,后腹腔镜手术55例(64.0%),其中4例中转开放手术,有内分泌功能肿瘤37例(43.0%),术后病检确诊皮质腺瘤40例,嗜铬细胞瘤24例,髓性脂肪瘤8例,囊肿5例,皮质腺癌2例,肾上腺皮质结节样增生2例,转移性肿瘤1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神经节细胞瘤1例。81例良性肿瘤随访1-6年未见复发,3例转移性肿瘤均在2年内死于原发肿瘤,2例皮质腺癌中1例术后11个月死于广泛转移,1例随访2年3个月仍存活。结论 影像学检查结合内分泌检测有助于AI的定位及定性诊断,明确诊断的〈3cm的肾上腺囊肿、血肿及髓性脂肪瘤可随访观察除外,其余AI均应积极手术,腹腔镜手术是AI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提高临床工作中对原发性局限性膀胱淀粉样变性的认识能力.方法 报告2例原发性局限性膀胱淀粉样变性患者的临床诊治情况并结合文献分析总结.结果 本病男性发病略多于女性,多见于中老年,临床表现以无痛性血尿为主,手术治疗为主要治疗方法.结论 本病临床上罕见,极易误诊为膀胱肿瘤,需依靠病理确诊,治疗应避免膀胱全切,需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8.
我院1990~1999年收治胆道疾患2951例,其中胆漏95例.男23例,女72例,平均年龄48.1岁.病因: ①因胆石压迫致胆道穿孔16例; ②外伤致胆管损伤13例,其中合并伤11例(肝脏损伤5例,两处以上伤6例); ③医源性胆漏66例,其中开腹手术后胆漏51例(外院转入44例): 胆囊切除术后32例,T管引流术后9例,胆肠吻合术后10例; 胆道术后拔除T管致胆漏15例.临床表现: 腹膜炎体征阳性52例,腹腔穿刺抽出胆汁液26例,伴休克者17例,仅有右上腹深压痛43例.全部病例均经手术、B超、窦道造影、腹腔穿刺等检查证实诊断.治疗方法: 采用非手术治疗52例,其中45例系胆囊切除术后或T管拔除后出现胆漏者,经原有窦道安置引流; 余7例则在B超引导下用PTC针穿刺引流.行手术治疗43例: ①胆道引流术19例; ②胆道引流术后3个月再行Roux-Y胆肠吻合术6例; ③不规则肝叶切除、胆道引流术8例; ④单纯腹腔引流术10例.结果: 临床治愈86例,其中非手术治疗52例均治愈.死亡9例,死亡率为9.47%.死因: 1例为中毒性脑病并糖尿病高渗性昏迷,2例为外伤后失血性休克伴多器官功能衰竭,6例死于全身性严重感染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术后均无胆漏再次出现.  相似文献   
19.
胰头部肿瘤277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目的 探讨胰头部肿瘤诊断及外科治疗特点。方法  2 77例胰头部肿瘤术前全部行B超 ,CT ,胃肠钡餐摄片检查及手术探查以明确诊断。对 80例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者按 1995年前 (A组 ,41例 )、后 (B组 ,3 9例 )分组 ,比较分析两组疗效。结果 手术治疗 194例 ,包括剖腹探查2 8例、胆肠吻合 /T管引流 86例 ;胰十二指肠切除 80例中 ,A组 (1982~ 1995年手术者 )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输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B组 (1996年以后手术者 ) (P均 <0 .0 1)。围手术期死亡率 :A组 9.76% ,B组 0 % (P >0 .0 5 )。随访 :T管引流者平均生存 (4 .0 7± 1.80 )个月 ,胆肠吻合者平均生存 (8.2 8± 2 .3 1)个月 ,两者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0 1) ;胰十二指肠切除中A组平均生存 (17.97± 9.2 4)个月 ,B组平均生存 (2 2 .9± 11.3 0 )个月 (P >0 .0 5 )。结论 非结石性十二指肠“缩窄性乳头炎”、非结石性、非酒精性胰头部肿块 ,应高度警惕胰头部肿瘤的可能 ,要采用包括影像学 ,细针穿刺活检等明确诊断 ;对临床高度怀疑为癌者 ,应积极行剖腹探查 ,术中快速切片明确诊断。对胰头癌应争取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IOUS)在肝胆管结石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97例肝胆管结石病例术中行IOUS检查,明确结石的存在及分布位置,在超声引导、监测下手术或划定范围切除肝叶、肝段。结果:297例肝胆管结石病例误诊17例,22例漏诊。131例根据IOUS结果划定切除病变肝叶、肝段范围,成功切除。25例术后有残留结石。结论:IOUS在肝胆管结石术中是一种能有效避免胆道损伤和降低术后残石发生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