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9篇
  免费   176篇
  国内免费   128篇
医药卫生   3073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149篇
  2012年   156篇
  2011年   172篇
  2010年   160篇
  2009年   177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183篇
  2006年   157篇
  2005年   127篇
  2004年   126篇
  2003年   128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4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01.
目的测定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的含量,并探究25-(OH)D3与骨碱性磷酸酶(BAKP)及微量元素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382例本院儿童保健所门诊正常体检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分为≤1岁,1~3岁,3~5岁,5~7岁,7~12岁共5组,采用酶联免疫测试法检测血清25-(OH)D3含量,并测定血清BAKP及Cu、Zn、Fe、Mg等微量元素含量,比较25-(OH)D3与BAKP、微量元素的相关性。结果各年龄段儿童均明显存在25-(OH)D3缺乏的现象,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表明,Zn和BAKP、Cu,Fe和BAKP、Cu、Zn,Mg和Cu、Z、Fe之间均存在明显的相关性(P0.05);25-(OH)D3与BAKP存在相关性(P0.05);而25-(OH)D3与Cu、Zn、Fe、Mg等微量元素之间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0~12岁的儿童均不同程度的缺乏25-(OH)D3,尤其是0~3岁的儿童缺乏25-(OH)D3现象严重。相关性分析说明25-(OH)D3与BAKP存在相关性,与Cu、Zn、Fe、Mg等微量元素无相关性,补充Zn和Fe可有助于改善BAKP含量,对提高儿童身体健康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2.
目的评价术前口服咪达唑仑对患儿七氟醚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七氟醚麻醉下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的患儿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2~7岁,ASAⅠ或Ⅱ级,将入选患儿随机分为低剂量咪达唑仑组(M1组)、高剂量咪达唑仑组(M2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麻醉前30min分别给予M1组和M2组患儿分别口服咪达唑仑0.5 mg/kg和0.75 mg/kg,口服10%葡萄糖混合液5ml。吸入8%七氟醚行麻醉诱导,术中吸入七氟醚及静脉泵注瑞芬太尼维持麻醉。记录患儿分离焦虑量表(PSAS)评分、麻醉苏醒谵妄量表(PAED)评分和FLACC疼痛评分,并记录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和滞留PACU时间。结果 C组患儿的分离焦虑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三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最高PAED评分、FLACC疼痛评分以及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2组滞留PACU时间明显长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术前口服咪达唑仑0.5mg/kg或0.75mg/kg能有效减轻患儿术前分离焦虑,但不能减少七氟醚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咪达唑仑0.75mg/kg会延长PACU滞留时间。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特点及其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2-12/2004-12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骨科行手术治疗的27例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本组27例患者均经3个月以上的正规保守治疗,包括卧床休息、机械牵引、手法推拿、电针刺激、口服消炎止痛药物等,无效后采用手术治疗。手术行单侧开窗术22例,扩大开窗4例,双侧扩大开窗1例。具体操作为全部病例采用全麻俯卧位,腰椎后正中切口暴露棘突及椎板,定位准确后于病椎间隙患侧椎板开窗打开椎管,单侧开窗大小为1.0cm×1.0cm的骨窗,需要扩大开窗的小于2.0cm×2.0cm,需双侧开窗者同法处理对侧。将硬膜囊及脊神经根往对侧牵开彻底切除髓核及破裂的透明软骨板,探查脊神经根松解后置负压引溜逐层缝合关闭伤口。术后按照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手术疗效标准对患者体征及日常生活问题进行评定。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本组27例患者术后均完成3个月随访,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按照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手术疗效标准,27例患者中优20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为92.6%。结论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严格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以微小的手术创伤换来对神经功能的保护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是值得的,应尽量采用对脊柱损伤较小的椎板开窗手术进行治疗,可以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04.
早在1893年Rcinbach首先报告1例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显著增多。嗣后,人们陆续发现许多实体肿瘤不仅可引致高嗜酸粒细胞血症(肿瘤相关性血嗜酸粒细胞增多,简称TABE),而且肿瘤组织内也常常有大量嗜酸粒细胞浸润(肿瘤相关性组织嗜酸粒细胞增多,简称TATE)。多年来学者们对嗜酸粒细胞与恶性肿瘤的关系一直关注不已,在病理生理机制、预后意义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本文拟作一简述。一、嗜酸粒细胞及其抗肿瘤作用嗜酸粒细胞是颗粒白细胞的一种。人类成熟嗜酸粒细胞直径10-15μm,胞浆内约含200个折光性颗粒,可被伊红等酸性染料染成桔黄色。这些颗粒由富含精氨酸的碱性蛋白质组成,包括主要碱性蛋白质(Major Basic Protein,MBP)、阳离子蛋白质(ECP)、过氧化酶(EPO)等。肥大细胞、嗜中性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 MPFL)重建治疗急性髌骨脱位(acute patellar dislocation, APD)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我科采用关节镜辅助下MPFL重建手术治疗19例APD病人,其中男7例,女12例;年龄为(21.5±6.3)岁。所有病人于术中进行关节镜检查,评估髌骨轨迹,然后进行MPFL重建。术后6个月随访复查X线片及膝关节CT,测量膝关节Q角,采用Lysholm评分评价病人术后膝关节功能情况。结果术后所有病人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1.7±5.3)个月。术后无髌骨再脱位发生,恐惧试验阴性,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术后6个月,19例病人的髌骨Q角为15.37°±1.46°,较术前的17.63°±1.83°显著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938,P<0.001);术后6个月19例病人的膝关节Lysholm评分为(90.47±2.83)分,较术前的(67.63±7.14)分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6.052,P<0.001)。结论关节镜辅助下MPFL重建治疗APD的中期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以下尿路症状(LUTS)为临床表现的膀胱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总结其诊治经验。方法:收集2015年7月~2017年7月因膀胱肿瘤就诊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连续病例285例,排除病历资料记录不全及失访患者41例,患者总数共244例,选择病理确诊且以LUTS为首要临床表现或伴随症状的膀胱癌患者48例为LUTS组,无LUTS症状患者196例为非LUTS组,回顾性分析两组在基本资料、检验指标、病理资料、手术方式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BMI、吸烟史、伴随高血压或糖尿病病史、是否伴有前列腺增生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尿隐血、尿白细胞和肿瘤是否多发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非LUTS组比较,LUTS组在肿瘤直径≥3 cm的患者比例明显升高(χ~2=4.245,P=0.039),尿脱落细胞学阳性率明显升高(χ~2=7.893,P=0.005),原位癌、混合尿路上皮癌和非尿路上皮癌患者比例升高(χ~2=8.649,P=0.034),T_(is)、T_2、T_3和T_4期比例明显升高(χ~2=8.413,P=0.038),高级别尿路上皮癌比例显著升高(χ~2=8.330,P=0.016),此外,LUTS组行根治性手术的比例较非LUTS组升高(χ~2=8.696,P=0.013)。结论:以LUTS为首要或伴随症状的膀胱肿瘤患者较非LUTS患者,特殊病理类型、肌层浸润及高级别肿瘤的比例升高,尿脱落细胞阳性率较高,局灶性原位癌可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卡介苗(BCG)灌注,高级别及特殊病理类型的肿瘤需行根治性手术并辅以新辅助化疗及术后放化疗。  相似文献   
107.
目的:以矿化诱导的骨髓基质细胞作为种子细胞,应用陶瓷化骨粉/水凝胶复合材料修复大鼠颅骨极量骨缺损,观察骨髓基质细胞修复自体颅骨缺损效果。方法:实验于2002-05/08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组织病理教研室完成。选取健康SD大鼠8只,随机分为重组人骨形态蛋白-2/转化生长因子-β组、陶瓷化骨粉/水凝胶复合物对照组,4只/组。重组人骨形态蛋白-2/转化生长因子-β组将矿化诱导的大鼠自体骨髓基质细胞与水凝胶、陶瓷化骨粉混合,向其中加入重组人骨形态蛋白-210μg、转化生长因子-β50ng,修复自体颅骨8mm直径缺损。陶瓷化骨粉/水凝胶复合物对照组以单独水凝胶/陶瓷化骨粉修复颅骨8mm直径缺损。术后6周取材,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改良Mallory三色法以及彩色图像分析观察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实验纳入8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术后6周大体标本观察:两组大鼠的植入物牢固嵌在骨缺损处,未见脱落、移位,表面被纤维被膜包绕,被膜内可见少量毛细血管,两组植入物无明显差别。②两组术后6周骨形成情况比较:苏木精-伊红染色:重组人骨形态蛋白-2/转化生长因子-β组有大量网格状的骨形成,仍有部分水凝胶残留,周围是条索状软骨样组织和纤维组织。陶瓷化骨粉/水凝胶复合物对照组水凝胶部分吸收,陶瓷化骨颗粒和水凝胶粒周围只有少量的骨样或软骨样基质形成,大部分为纤维结缔组织。改良Mallory’s三色法:重组人骨形态蛋白-2/转化生长因子-β组的创缘断端附近的网状骨为砖红色的成熟骨,植入物的中心部可见蓝色的新生骨,以及散在的黄色毛细血管。而陶瓷化骨粉/水凝胶复合物对照组只见少量不规则红色的骨样基质,以及黄色毛细血管。③两组术后6周骨基质及成熟骨基质面积值的比较:重组人骨形态蛋白-2/转化生长因子-β组骨基质面积、成熟骨基质面积明显均多于陶瓷化骨粉/水凝胶复合物对照组[(8207.22±46.31),(375.05±25.83);(6376.73±78.35),(134.44±14.62)μm2;P均<0.05]。结论:陶瓷化骨粉/水凝胶与骨髓基质细胞在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转化生长因子-β等生长因子联合作用下能够成功构建组织工程骨,修复颅骨极量缺损明显好于单独应用陶瓷化骨粉/水凝胶。  相似文献   
108.
目的:建立鸦胆子油中1,2--二亚油酸-3-油酸甘油酯、1,3--二油酸-2-亚油酸甘油酯、三油酸甘油酯、1,3---油酸-2-棕榈甘油酯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运用岛津2010C高效液相色谱仪和奥泰2000蒸发光检测器,采用Waters C18色谱柱(250 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二氯甲烷(65∶35),流速1.0 ml·min-1;检测温度:70℃.结果:四种甘油三酯分别在0.184~2.763 μg、0.382~5.724μg、0.406 ~6.084 μg和0.204~3.066 μg之间线性关系良好,r值分别为0.999 0、0.999 2、0.999 1和0.999 0,回收率分别为99.01%、98.70%、98.92%和98.46%,RSD分别为0.7%、0.5%、0.8%和0.9%.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可更好的控制鸦胆子油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9.
目的:建立HPLC测定氯霉素滴眼液中苯扎溴铵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苯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固定相;流动相为0.05 moL· L^-1磷酸二氢钾溶液(用三乙胺调节pH值至5.5)-乙腈(40∶60);检测波长220 nm;流量1.2 mL· min^-1;柱温40℃;进样量20μL。结果:苯扎溴铵在0.0304~1.218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检测限为3.45 ng,定量限为6.9 ng;平均回收率为99.8%(n=9),RSD=1.5%。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可有效控制氯霉素滴眼液中苯扎溴铵的含量。  相似文献   
110.
新疆北部骆驼源细粒棘球绦虫发育和形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新疆北部双峰驼细粒棘球绦虫的发育与形态特征。方法:用棘球蚴原头节感染家犬,观察成虫在犬体内的发育。对35d成虫进行形态学的观察和描述。结果:用原头节感染的6只家犬,在感染后35d和45d用槟榔碱驱虫,每只犬驱出成虫14780至135900条。35d的成虫中有10%虫体已含有厚壳虫卵,表明有感染性。77%的成熟体节位于虫体末端,最多体节数为3。虫体总长2.5±0.7mm,成虫平均顶突钩数32.7±1.2,外形光滑。平均睾丸数32.4±3.9,分布于整个成熟体节,在卵黄腺后排成一排。卵巢明显较长,有不明显的分叶,卵黄腺长形并掩盖梅氏腺。结论:新疆北部双峰驼细粒棘球绦虫在形态学上与北非骆驼株细粒棘球绦虫相似,可能是分布在我国的细粒棘球绦虫骆驼株。但与骆驼株亦有不同之处,应进一步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