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11篇
医药卫生   114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8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七氟醚浓度与效应的关系,建立七氟醚药代药效学(PKPD)模型.方法 选择23例ASA Ⅰ或Ⅱ级拟在伞身麻孵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吸入5%(v/v)七氟醚,观察频谱熵的变化过程.通过参数估计和优化建立PKPD模型,采用交义验证进行模型准确性验证.结果 患者意识消失时反应熵(RE)和状态熵(SE)的平均值是96和87,以RE、SE作为效应指标得到药代药效学参数:keo=(0.32±0.12)/min,(0.33±0.14)/min;γ=3.40±1.12,3.62±1.19;EC50=1.22±0.21,1. 254±0.20;七氟醚的效应位浓度与RE、SE之间的相关系数γRE=0.77,γSE=-0.77(P<0.01).结论 应用脑电频谱熵建立的七氟醚药代药效学模型预测的准确性较好.七氟醚效应位浓度与脑电频谱熵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病例1 患者,女性,36岁,孕23+3周,合并风湿性心脏病和二尖瓣狭窄.因咳嗽10 d,伴夜间不能平卧及呼吸困难1周入院.术前检查:神智清楚,血压110/75 mm Hg(1 mm Hg=0.133 kPa),心率113次/min,呼吸困难,呼吸频率24次/min,心功能Ⅳ级;心脏听诊可闻及收缩期3级吹风样杂音;心脏彩超示风湿性心脏病合并二尖瓣狭窄(瓣口面积1 cm~2)伴轻度返流,重度肺动脉高压(彩超估算肺动脉收缩压130~145 mm Hg);血常规示血红蛋白浓度103 g/L;肾功能检查示肌酐30 mmol/L.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基于小儿麻醉诱导期脑电双频指数(BIS)及丙泊酚效应室质量浓度的变化,定量分析阿片类药物对丙泊酚镇静药效学的影响. 方法 将45例不用术前药的患儿随机分为3组:C组静脉输注0.9%氯化钠溶液,R组静脉输注瑞芬太尼0.3 μg·kg-1·min-1,S组静脉输注舒芬太尼0.02 μg·kg-1·min-1.30 min后开始丙泊酚靶控输注,起始效应室质量浓度为1μg/mL,逐渐递增至4 μg/mL.于基础时间点、阿片类药输注30 min后、丙泊酚达预设浓度1 min后及意识消失即刻记录BIS、效应室质量浓度、改良警觉-镇静(OAA/S)评分. 结果 3组的BIS与丙泊酚效应室质量浓度及OAA/S评分呈正相关.R组、S组患儿意识消失时的BIS值分别为77±6、76±7,均显著高于C组的66±7(P值均<0.05).R组、S组的丙泊酚效应室质量浓度分别为(1.2±0.5)、(1.1±0.7)μg/mL,均显著低于C组的(2.4±0.5)μg/mL(P值均<0.05).R组、S组从开始输注丙泊酚至意识消失的时间分别为(4.8±2.3)、(4.6±2.7)min,均显著短于C组的(8.3±1.6)min(P值均<0.05).R组、S组50%患儿意识消失的丙泊酚效应室质量浓度(EC50)分别为1.02、0.98μg/mL,均显著低于C组的1.98μg/mL(P值均<0.05);R组和S组50%患儿意识消失时的BIS(BIS50)分别为85、83,均显著高于C组的75(P值均<0.05). 结论 复合使用阿片类药物后,患儿丙泊酚意识消失的EC50降低.阿片类药物与丙泊酚相互作用可使意识消失时的BIS值升高,因此BIS值不能很好地反映患儿的镇静状态.  相似文献   
4.
胡洁  张马忠 《上海医学》2012,(6):469-472
苏醒期躁动是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的一个常见问题,近年来随着七氟烷在小儿麻醉中的普遍应用,该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困扰小儿临床麻醉医师和术后重症监护病房(ICU)医师的难题。本文将简要描述小儿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的诱因、可能机制以及减少其发生的干预措施。1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1.1概述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并不是一个新的临床现象。早在上世纪60年代,Eckenhoff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探索依托咪酯复合舒芬太尼和七氟烷对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婴儿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共纳入22例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Ⅰ至Ⅲ级,年龄≤1岁,拟在全身麻醉下行择期心脏外科手术的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患儿入手术室后面罩吸入体积分数为0.05的七氟烷,经外周静脉依次注射舒芬太尼2μg/kg、罗库溴铵0.6mg/kg和依托咪酯0.3mg/kg。在麻醉诱导前和诱导后1、3、5min各时间点,记录患儿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血流动力学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麻醉诱导前后各时间点患儿的SBP、DBP、HR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麻醉诱导后1min的SBP、DBP、HR分别较麻醉诱导前下降3.8%、6.4%、2.4%。结论依托咪酯复合舒芬太尼和七氟烷用于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婴儿的麻醉诱导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小,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七氟醚预处理、后处理和预处理复合后处理对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体外循环心肌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室间隔缺损行心内直视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整个麻醉过程中不应用吸入麻醉药)、预处理组(主动脉阻断前吸入1.5 MAC的七氟醚20 min)、后处理组(主动脉开放后吸入1.5 MAC的七氟醚20 min)和预处理+后处理组(主动脉阻断前后分别吸入1.5 MAC的七氟醚20 min),每组15例。记录和比较各组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时间和入心脏重症监护病房(CICU)后的呼吸机支持时间、CICU滞留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分别于麻醉诱导后(T0)、体外循环开始前(T1)、体外循环结束即刻(T2)和体外循环后1 h(T3)、6 h(T4)、12 h(T5)、24 h(T6),测定心肌损伤标志物血浆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肌红蛋白(Mb)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质量浓度。结果各组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时间、入CICU后的呼吸机支持时间、CICU滞留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T2~T6时点的血浆cTnⅠ、Mb和CK-MB质量浓度均显著...  相似文献   
7.
术前患者异丙酚血浆-效应室平衡速率常数的估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采用峰效应时间法测定异丙酚的血浆-效应室平衡速率常数(Ke0)。方法拟在全身麻醉下择期手术的患者36例,ASAⅠ级,不用术前药,静脉注射异丙酚1.5 mg/kg后,用AAI A-Line听觉诱发电位监测仪测定从开始注射异丙酚至听觉诱发电位指数降至最低的时间(T_(PEAK)),用T_(PEAK)和Marsh、Shafer等报道的异丙酚药代动力学模型,按照Minto等提出的方法计算Ke0。结果T_(PEAK)为(142±62)s。Marsh模型相关的Ke0为0.626 min~(-1),Shafer模型相关的Ke0为0.914 min~(-1)(P<0.01);对应的t_(1/2)Ke0分别为1.107、0.759 min,模型间Ke0和t_(1/2)Ke0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术前患者异丙酚Ke0与药代动力学模型有关,且与国外报道的结果不一致。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与传统镇静药物比较,评估1岁以内(1个月~1岁)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患儿放射学检查时,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作为首剂口服水合氯醛镇静失败后补救用药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根据意向性治疗原则,前瞻性、随机、单盲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分析2016年3月29日~6月2日于我院行心血管放射学检查且需镇静的患儿225例,采用随机均衡分组法分为3组(每组75例):A组(5 mg/kg苯巴比妥肌内注射)、B组(25 mg/kg水合氯醛口服)、C组(1 μg/kg Dex滴鼻).比较首剂口服水合氯醛失败后3组补救镇静的成功率及副作用发生情况,同时分析家属满意度,比较起效时间、苏醒时间及总镇静时间,评估给药前(T0)、给药后5 min(T1)、给药后10 min(T2)、给药后20 min(T3)、起效时(T4)、检查结束时(T5)、苏醒时(T6)患儿SpO2及HR的变化. 结果 A组、B组及C组放射学检查补救镇痛成功率分别为75.8%、83.3%、90.7%,C组与A组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层研究后发现,C组右向左分流型CHD患儿放射学检查成功率较A组高(P<0.05).C组起效时间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苏醒时间及总镇静时间与A组及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及C组副作用发生率分别为3.2%、7.6%、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HR及SpO2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μg/kg Dex滴鼻可以有效用于CHD患儿放射学检查补救镇静,具有起效快,效果持久的特点,其对右向左分流的紫绀型CHD患儿镇静效果较苯巴比妥更好,且不增加CHD患儿副作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经皮氧(tcPO_2)和二氧化碳(tcPCO_2)监测具有连续、无创、即时反映血气参数的特点,近年来应用范围有所扩大,本文就其基本原理、临床应用、局限性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在缺血性心脏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术期的动态变化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100例ASAⅡ~Ⅲ级择期非心脏手术患者,诊断合并缺血性心脏病,分别于术前、麻醉诱导后、术毕和术后6 h进行血清cTnI的动态检测,记录围术期心电改变和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以术前cTnI≥0.3 μg/L为阳性,将病人分为阴性组和阳性组.结果两组患者术毕及术后6 h cTnI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或P<0.01);术毕及术后6 h cTnI阳性组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阳性组术后心电改变发生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术后心脏事件发生率亦显著高于阴性组(P<0.01).结论cTnI是判断心肌损伤的可靠指标,术前cTnI升高对识别围术期高危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及判断预后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