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8篇
医药卫生   3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71.
目的:研究盐酸雷尼替丁微丸胶囊和善胃得(盐酸雷尼替丁片,葛兰素史克)的人体药代动力学和生物等效性。方法:20名健康志愿者按双周期随机交叉试验设计口服受试制剂盐酸雷尼替丁微丸胶囊和参比制剂盐酸雷尼替丁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血浆中雷尼替丁的浓度。结果:单剂量口服盐酸雷尼替丁微丸胶囊和盐酸雷尼替丁片后Cmax分别为1.62±0.56和1.78±0.69μg.ml-1,tmax分别为2.8±1.1和2.6±0.8 h,AUC0-τ分别为6.69±1.46和6.67±1.86μg.h.ml-1,AUC0-∞分别为7.06±1.56和7.06±1.86μg.h.ml-1。受试制剂盐酸雷尼替丁微丸胶囊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3.8%±19.1%。结论:盐酸雷尼替丁微丸胶囊和善胃得两种制剂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72.
目的:研究甲地孕酮胶囊剂的药物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方法:10名健康志愿者,随机交叉po单剂量(160 mg)甲地孕酮胶囊或片剂,采用HPLC法测定血浆中甲地孕酮浓度,估算出药物动力学参数,以甲地孕酮片剂为标准,对胶囊剂的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进行评价.结果:胶囊剂和片剂分别在(3.50±0.71)和(4.4O±0.84)h达到峰值(117.1±49.5)和(125.6±39.7)ng/ml;两种制剂的消除相半衰期分别为(32.5±4.97)和(32.3±4.74)h;AUC分别为(2829.3±513. 6)和(2784.2±618.9)ng·h/ml.药-时曲线符合一级吸收的二室模型.以参比制剂甲地孕酮片为标准,算得甲地孕酮胶囊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2.6±7.71)%.结论:两种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73.
中空栓剂在医院制剂中的发展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展示一种新剂型中空栓剂作为医院制剂发展的前景及可行性。方法 :参考国内外文献 ,概括中空栓剂的特性 ,并介绍其处方设计和制备方法。结果 :中空栓剂具有生物利用度高 ,副作用小 ,制剂稳定性好 ,临床应用广泛等优点 ,而且便于个体化给药 ,尤适于小儿、呕吐及慢性病患者应用。其处方设计和制剂制备简单。结论 :中空栓剂在医院制剂室中发展 ,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广阔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74.
目的:建立RP -HPLC法测定血浆中烟酸的药物浓度,并将建立的方法应用于Beagle犬测定烟酸缓释片的血药浓度,计算其药代动力学参数和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0 .1ml血浆样品经乙腈沉淀蛋白后直接进样;流动相为乙腈 水相(8 92 ) ,水相含10mmol·L-1磷酸二氢钾,用磷酸调pH值至4 .0 ,流速为1.0ml·min-1;色谱柱为汉邦科技LichrospherC18(5 μm,2 5 0mm×4 .6mmI .D .) ,检测波长为2 6 3nm。6只Beagle犬随机交叉口服5 0 0mg复方洛伐烟酸缓释片和5 0 0mg标准参比烟酸普通片后,用RP HPLC法测定血浆中烟酸的药物浓度。结果:分析方法符合生物样品分析要求。Beagle犬单剂量口服复方洛伐烟酸缓释片5 0 0mg后,估算的末端相t1 2 为1.3±1.2h ,Tmax为2 .3±0 .8h ,Cmax为35 .3±4 .9mg·L-1,MRT为3.5±0 .6h。复方洛伐烟酸缓释片的AUC、Cmax 明显低于烟酸普通片(P <0 .0 5 )。经配对t检验分析显示复方洛伐烟酸缓释片Tmax明显长于普通片(P <0 .0 5 )。结论:单剂量口服复方洛伐烟酸缓释片后,测得的Cmax和AUC与烟酸普通片均有显著性差异,受试缓释片的Tmax长于参比普通片,Cmax低于参比普通片,说明受试缓释片无突释现象,有一定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75.
盐酸关附甲素代谢产物关附壬素的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测定盐酸关附壬素血药浓度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方法(LCMS),并探讨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方法大鼠iv盐酸关附壬素20mg·kg-1后不同时间点采血,利用LCMS法测定血药浓度,并用3P87软件求算其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盐酸关附壬素浓度在005~20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4)。绝对回收率大于80%,日内、日间RSD均小于15%。大鼠iv关附壬素20mg·kg-1后其主要动力学参数AUC、Vc、T1/2、CLs分别为1570mg·h-1·L-1、131L·kg-1、249h、146L·kg-1·h-1。排泄试验结果表明,给药24h后从尿中,胆汁中和粪便中排出的原形药物累计量相当于给药量的706%、91%、53%。结论该法具有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可用于关附壬素的体内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76.
药学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药科大学成立了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旨在培养医药生产、管理、营销、贸易第一线的技术人员.经调研认为药学高等职业教育可设置的专业有药物制剂、药品检验、药品营销、中药学等,教学计划应突出能力培养.为实现药学高等职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必须认识上重视,经费上保证,增加双师型师资,加强产学合作.  相似文献   
77.
LC-MS法测定Beagle犬血浆中苦参碱及其药代动力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建立Beagle犬血浆中苦参碱的LC MS测定法 ,测定其药物动力学及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 :采用LichrospherC18柱 ,2 5 0mm× 4 .6mm (ID) ,5 μm,柱温 :2 5℃ ;流动相 :10mmol·L-1醋酸胺水溶液 甲醇 (2 5 75 ) ,流速 :1ml·min-1。电喷雾离子化 (ESI)方式 ,采用选择性离子检测 ,检测离子为正离子 ,苦参碱的离子是 [M H] ,m z 2 4 9.2。结果 :苦参碱在 2~ 5 0 0 0 μg·L-1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r =0 .9975 ) ,最低检出限达 0 .3μg·L-1。日内和日间误差均小于 4 .5 % ,方法回收率大于96 .6 % ;药 时数据符合二室模型 ,Cmax 为 382 1±70 5 μg·L-1,Tmax为 0 .4± 0 .1h ,T1 2 β为 11.2± 2 .1h ,AUC0→∝ 为 74 46± 14 5 6 μg·h·L-1,绝对生物利用度为(6 0 .1± 19.0 ) %。结论 :该法灵敏、快速、简单 ,专属性强 ,苦参碱在Beagle犬体内有较高的绝对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78.
目的 :观察口腔膜治疗实验性口腔溃疡大鼠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 90 %石炭酸造成大鼠双侧口颊 2mm× 2mm的溃疡面 ,同时采用热板法和扭体法 ,观察口腔膜对实验性大鼠口腔溃疡的治疗作用和镇痛作用。结果 :口腔膜可明显缩短溃疡面的愈合时间 ,减轻口腔溃疡大鼠的疼痛感 ,增进其进食量和体重 ,降低口腔溃疡大鼠血中白细胞数量 ,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各给药组均可使粘膜缩小 ,病理变化较模型组明显减轻 ,并可明显延长热刺激所致小鼠痛觉反应时间和减少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的次数。结论 :口腔膜对实验性口腔溃疡大鼠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同时有显著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79.
前列腺癌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十年来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目前,以雄激素阻断为主的内分泌治疗是除根治手术和放疗或化疗之外临床上比较主流的前列腺癌治疗方案,虽然在治疗前期能获得良好的临床收益,但近九成的患者仍会进入去势抵抗阶段,且其中又有近九成的患者会发生骨转移,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疾病进程急剧降低。有研究表明在形成去势抵抗的过程中,除雄激素信号通路外还涉及了多种其他分子信号的变化,包括经典的致癌信号通路和免疫炎症致癌信号通路等。了解这些独立于雄激素信号通路的其他信号通路在去势抵抗形成中的作用机制,将有助于了解雄激素阻断治疗在去势抵抗中的脱靶效应以及引入新的治疗靶点和治疗策略,推动去势抵抗摆脱临床“无药可用”的困境。  相似文献   
80.
介绍了药物转运蛋白(drug transporter)在药物处置过程中的作用,探讨了其在新药开发中应用的可能性。通过对药物转运蛋白功能的了解和利用,可以增加口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开发出对某些器官有靶向性的药物,或避免药物分布到某些器官中,从而提高药物的疗效,降低其的毒副作用;也可以控制药物的消除速度。在药物研发过程中可以通过两种手段达到上述目的,一是根据需要选择与某些转运蛋白有作用或没有作用的先导化合物.另一个则是使用转运蛋白抑制剂。在药物研发的初始阶段,就开始重视其药动学特性,这一观念近年来已被很多人所接受。对转运蛋白的深入认识和利用,建立研究药物转运特性的有效方法,在药物开发过程中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