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4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31.
闫涵  范文来  徐岩 《食品科学》2021,42(16):133-137
为探索单粮(高粱)酿造和多粮(高粱、大米、小麦、糯米和玉米)酿造的白酒在发酵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差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液液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对不同原料酿造的馥合香型白酒酒醅中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在两种酒醅中均检测到86?种挥发性成分,单粮酒醅中生成更多的酚类和酸类化合物,多粮酒醅中生成更多的醇类和含氮化合物。比较两种酒醅中关键差异化合物发现,单粮酒醅发酵生成更多的苯乙醛;而多粮酒醅发酵生成更多的乙酸己酯、肉豆蔻酸乙酯、苯甲醇、6-甲基-2-乙基吡嗪和2,3,5-三甲基吡嗪。除上述吡嗪类化合物以外,多粮酒醅中吡嗪类化合物总含量显著高于单粮酒醅(P<0.05),这可能是多粮酒醅不同于单粮酒醅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132.
赵聪  范文来  徐岩 《食品科学》2021,42(12):184-188
为明确郫县豆瓣酱的重要香气成分,应用不同提取方法萃取豆瓣酱香气物质,分析出乙醚为最优。将乙醚萃取液分成酸-水溶性和中-碱性2 个组分,使用气相色谱-闻香法和气相色谱-质谱法,在郫县豆瓣酱中鉴定出46 种香气物质,其中醇类5 种、挥发性有机酸类13 种、醛酮类7 种、酚类11 种、芳香族类5 种、杂环类3 种以及吡嗪类2 种。首次在郫县豆瓣酱中鉴定出3,4-二甲基-2,5-呋喃二酮、巴豆酸、2,6-二甲氧基苯酚、3-甲基-1,2-环戊二酮、γ-丁内酯和3,4-二甲基苯甲醛6 个香气物质。研究发现香气强度较大的物质有乙酸、3-甲基丁酸、3-甲基戊酸、2-苯乙醇、2,5-二甲基-4-羟基-3(2H)-呋喃酮、苯酚、1-辛烯-3-酮、3-甲硫基丙醛和丁子香酚,这些化合物是郫县豆瓣酱重要的香气物质。  相似文献   
133.
白酒风味物质研究方法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主要回顾了我国白酒中风味化合物检测的气相色谱-闻香法(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GC-O)、定量方法、香气活力(OAV)检测以及风味物质鉴定方法(即风味物质重构与缺失试验)。GC-O技术已经全面应用于我国浓香型、清香型、酱香型、兼香型、老白干香型和药香型白酒中。用于我国白酒风味物质定量的技术主要有直接进样的气相色谱-氢火焰化离子检测器(GC-FID)、液液微萃取(LLME)、固相微萃取(SPME)、搅拌子吸附萃取(SBS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等。通过测定我国白酒中香气化合物阈值,计算各香气化合物的OAVs。目前风味重构与缺失试验仅仅用于浓香型与清香型白酒。己酸乙酯、β-大马酮以及土味素是我国白酒中重要的气味化合物。  相似文献   
134.
中国黄酒中挥发性和不挥发性物质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涛  范文来  徐岩 《酿酒》2007,34(1):44-48
简要回顾了中国黄酒风味成分分析的历史与现状.从微量成分的种类上看,中国黄酒中目前已经检测到的微量成分达100种以上,包括醇类、醛类、酸类、酯类、酚类、含氮化合物,以及其它化合物.近年来,顶空取样、液液萃取、色谱分离技术、固相微萃取等技术已经开始应用于黄酒的风味成分研究.随着先进技术的应用,必将对中国黄酒风味物质以及特征香味成分的研究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5.
应用HS-SPME和GC-MS分析白酒大曲中微量挥发性成分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阻S—SPMD方法研究中国白酒大曲的挥发性成分。研究了样品萃取量、超声波萃取时间、以及不同萃取溶剂对微量挥发性成分萃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萃取条件为大曲粉用量0.2g,用5mL去离子溶解水,混匀,50℃超声振荡30min,再用HS—SPME法进行检测。该方法从大曲中共检出112种微量挥发性成分,其中烷烃3种,硫化物3种,呋喃类化合物9种,醛类6种,酯类8种,酮类7种,醇类12种,芳香族化舍物21种,吡嗪类化合物23种,酸类11种,酚类4种,其他杂环化合物5种。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异戊酸,其次是2-苯乙醇。  相似文献   
136.
浅析酒醅酸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浅析酒醅酸度范文来,陈宗敬(江苏洋河酒厂)一前言浓香型大曲酒生产中,酒醅酸度与出洒率和质量关系密切。过高的酸度,不仅阻碍酒醅发酵,造成出酒率的掉排,而且长期以往,造成酒醅的酸败,不得不挑窖而重新升缸(即立)。当乳酸乙酯高于己酸乙酯含量时,往往会使浓香...  相似文献   
137.
不同白酒原产地的鉴定对控制白酒质量和保护消费者利益有重要意义。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质谱(HS-SPME-MS)联用技术获取不同香型和产地的131个白酒酒样在m/z 55~191范围内的离子丰度数据,结合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和逐步线性判别分析法筛选出27个重要特征离子,交叉验证的原产地预测准确率达99.2%;然后用筛选出的27个特征离子构建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模型和支持向量机(SVM)模型,其原产地预测准确率分别达96.2%和97.7%。其中BP网络的最优参数组合为传递函数logsig、训练函数trainlm、隐藏层神经元数8;而SVM的最优核参数g和惩罚因子c值分别为2和0.125,从参数优化过程及原产地预测准确率可看出,SVM模型对原产地的鉴定效果明显优于BP网络模型。  相似文献   
138.
酱香型白酒液液微萃取-毛细管色谱骨架成分与香气重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玲玲  范文来  徐岩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9):304-308,361
应用液液微萃取(LLME)、气相-质谱联用仪(GC-MS)研究酱香型白酒骨架成分。液液微萃取定量48种香气物质,确定29种骨架成分。通过52种物质香气重组,得到的模拟酒香气较为丰满,且富有层次感,呈现酱香型白酒的背景香,但未出现典型酱香。缺失实验表明酱香型白酒骨架成分中香气贡献较大的主要是酯类和醇类物质,其中:己酸乙酯、乙酸乙酯、丁酸乙酯、1-丙醇、2-苯乙醇以及3-甲基丁醇是重要的香气物质;缺失与添加实验验证了三甲基吡嗪、糠醛、4-乙基愈创木酚和呋喃扭尔(furaneol)与酱香型白酒的典型酱香无关。  相似文献   
139.
摘要:建立超声萃取固体基质样品,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检测白酒大曲和酒醅中氨基甲酸乙酯(EC)的方法。采用比色法测定白酒大曲和酒醅中尿素浓度。结果表明,不同香型酒醅中尿素和EC的变化趋势类似,且二者之间具有一定相互关系.发酵结束时,酒醅中EC浓度在110-130μg/kg,尿素浓度26-80mg/kg。  相似文献   
140.
白酒79个风味化合物嗅觉阈值测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范文来  徐岩 《酿酒》2011,38(4):80-84
2008-2009年按国标环境条件和阈值测定美国国家标准组织国家级、省级评酒委员对我国白酒中重要的、有代表性的79种风味化合物如己酸乙酯、乙酸乙酯、乳酸乙酯等进行了嗅觉阈值测定,并进行了嗅觉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