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69篇
医药卫生   39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51.
52.
穴位电针影响狗血浆、胃粘膜组织中ET含量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电针对狗胃粘膜血流量、幽门压力的调控作用及其与血浆、胃粘膜组织中内皮素含量变化的关系 ,以初步探讨电针调控胃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 2 0条狗随机分为 4组 :空白对照组、非经非穴组 ,上巨虚组、足三里组 (每组 5条 )。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胃压测量仪监测狗胃粘膜血流量、幽门压力的变化 ,同步测定血浆及胃粘膜组织中内皮素含量 ,并观察变化规律。结果 :电针足三里组胃粘膜血流量显著升高 (P <0 .0 1) ,幽门括约肌压力下降 (P <0 .0 5 ) ,血浆及胃粘膜组织中内皮素含量显著下降 (P <0 .0 1) ,上巨虚组仅血浆内皮素含量下降。但足三里组变化趋势更明显 ,其他组各监测指标无显著变化。结论 :电针可使狗胃粘膜血流量增加 ,影响幽门压力变化 ,对部分胃功能具有调控作用 ,并与影响某些脑肠肽的含量改变有关 ,具有一定的经络和穴位特异性  相似文献   
53.
抗TNFα单抗对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实验以四氯化碳(CCl4)肝纤维化大鼠模型,观察了抗TNFα单克隆抗体对肝纤维化的影响,旨在探索防治肝纤维化的新途径。材料和方法一、试剂及动物抗重组人TNFα单克隆抗体(rHuTNFαMcAb)由本校免疫教研室制备,其腹水效价为10,亚类鉴定结果为IgG1,具有中和rHuTNFa对L929  相似文献   
54.
<正> 患者男性,44岁,因上腹间断性疼痛1年,加重7d入院。既往无药物过敏史,上腹剑下及左上腹明显压痛,余正常。常规化验检查无异常,胃镜检查示:胃窦部溃疡,浅表性胃炎。入院后给口服达克普隆20mg,1次/d,果胶铋胶囊150mg,3次/d。于服药后第25日,患者四肢皮肤出现散在密集小米粒大小红色丘疹,压之退色,伴明显瘙痒,无发热及皮肤鳞悄,以肘及膝关节以远为著。加服息斯敏10mg,1次/d,治疗5d后症状无缓解,停用达克普隆改用泰胃美80mg,口服,1次/d治疗,四肢皮疹于停药后第3日开始消退,第7日完全消失,无色素沉着。  相似文献   
55.
目的采用电生理学的实验方法,观察莱菔提取物(Raphanus sativus.L extract,Rex)对胃电活动和小肠消化期间移行性运动复合波(Migrating motility complex,MMC)的影响,并与促进胃肠道运动的经典药物吗丁啉和西沙比利进行对比,探讨莱菔提取物的促胃肠动力作用。方法采用旋转蒸发的方法,制备莱菔提取物。采用电生理学的方法,记录给予不同的药物对胃肠电活动的影响。结果莱菔提取物对胃电的波幅和频率的影响,与吗丁啉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莱菔提取物对小肠MMC的影响与西沙比例相比差异不显著。结论莱菔提取物对胃肠道运动的影响,与经典促胃肠动力药物的作用相当。  相似文献   
56.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高功率脉冲微波辐照对SD大鼠胰腺形态学及血清一氧化氮、内皮素的影响.方法 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20),其中1组为对照组,其余3组为辐照组,各组再按取材时间分为14、24、48及72 h4个亚组(n=5),辐照组分别接受104、105、4×105脉冲高功率脉冲微波辐照,辐照后14、24、48及72 h观察胰腺光镜、电镜下的形态学改变,分别以生物化学法、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淀粉酶、一氧化氮(NO)及内皮素(ET)含量.结果 辐照组大鼠光镜下可见胰腺毛细血管扩张充血,电镜下104、105脉冲组可见胰腺细胞轻度损伤,表现为线粒体肿胀、粗面内质网扩张及核内染色质边集;4 × 105脉冲组损伤更加明显,各组均以24和48 h损伤最为严重.与对照组相比,在辐照后14和24 h,辐照组血清淀粉酶降低(F=12.58、11.73,P<0.05),而内皮素含量升高(F =4.50、4.49,P<0.05),同时在辐照后各时间点NO含量均增高(F=17.51、41.72、19.98、32.64,P<0.05),随辐照剂量的增加,NO升高越明显.结论 高功率脉冲微波可引起大鼠胰腺毛细血管扩张和胰腺细胞轻度损伤,损伤程度与辐射剂量有一定的关系,辐射剂量越大,损伤越严重,其机制可能与血清内皮素和NO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57.
目的 研究肝硬化时血浆内皮素-1(ET-1)和胰高血糖素(GLU)水平的改变及其与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形成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40例肝硬化患者和18例对照组空腹血浆ET-1和GLU水平。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门静脉及脾静脉的直径、流速和流量。结果 肝硬化患者血浆ET-1和GLU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按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将肝硬化患者分为A、B、C三组,各组血浆ET-1和GLU水平依次升高。合并腹水的肝硬化患者血浆ET-1和GLU水平显著高于未合并腹水者。血浆ET-1和GLU水平与门静脉和脾静脉的直径以及脾静脉的流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浆ET-1及GIU水平升高反映了肝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同时在门静脉高压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8.
1 病例报告 男,61岁,农民。因上腹部烧灼样痛10d,柏油样便5d,呕血6h于1994-11-16急诊入院。患者入院前10d进食百余枚黑枣后出现上腹部烧灼样疼痛、反酸、嗳气。5d后出现上消化道大出血。入院当天呕鲜血1000ml,血压下降,病情危重。查体:T 38.8℃,P100次/min,R22次/min,BP13/6kPa,重度贫血貌,心肺正常,上腹部可见胃型,震水音阳性,剑下压痛,肝脾不大,肠鸣音6次/min。Hb 37 g/L,WBC11.2×10~9/L,PLT 9.0×10~9/L,BUN 12.7 mmol/L,粪潜血( )。急诊内镜示:胃底大量新鲜血液,漂浮着黑褐色团块,大约5cm×3cm×3cm,表面不光滑;胃角正中可见半月形粘膜缺损约4cm×1cm,有2处明显出血点。内科抢救24h共输血4000ml,出血不止行急诊手术治疗。术中所见:切开胃壁有大量咖啡色胃液溢出,胃内有2块分别为16cm×10cm×8cm和12cm×10cm×7cm卵园形,中等硬,黑色胃石。翻开胃粘膜可见胃角处有一约5cm×2cm粘膜缺损,中央有一活动性出血灶,与内镜所见一致。经缝扎出血点,缝合缺损粘膜出血停止。治疗2周后痊愈出院。术后诊断:胃枣石致胃粘膜撕裂伤并消化道大出血。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生豆浆灌胃对ANP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左旋精氨酸法诱导小鼠ANP模型.200只小鼠按随机分组法分为正常组、ANP组、生豆浆治疗组、熟豆浆治疗组和纯净水组.后4组又分制模后6 h、12 h、24 h、48 h和72 h 5个时间点,各8只.检测各组血清淀粉酶活性,观察胰腺病理变化并评分,分析小鼠死亡率.结果 生豆浆组24 h、48 h和72 h血清淀粉酶活性分别为(3 910±833)U/L、(2 798±634)U/L和(3 398±1 389)U/L;胰腺病理分值分别为3.13±0.34、2.35±0.19和2.22±0.21,较其他3组均明显降低(P<0.01或P<0.05).生豆浆组7 d内死亡2只,其他组死亡5~6只.结论 生豆浆灌胃可明显抑制ANP小鼠的血清淀粉酶活性,减轻胰腺炎症程度,降低死亡率.该法可能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0.
目的观察茶多酚(polyphenols of tea,PPT)对胃缺血再灌注致胃黏膜毛细血管内皮超微结构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6组(n=5):空白对照组、手术组、20mg/kg PPT组、40mg/kg PPT组、80mg/kg PPT组、160mg/kg PPT组。在成功制作胃缺血动物模型的基础上,观察大鼠胃缺血30min后再灌注12h胃黏膜组织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茶多酚可显著减轻胃黏膜组织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的损伤。结论茶多酚对胃缺血再灌注致胃黏膜毛细血管内皮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且存在剂量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