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8篇
医药卫生   18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无痛胃镜检查对老年人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 对126例60岁以上老年患者在异丙酚联合咪唑安定麻醉诱导下行胃镜检查过程中用多功能监护仪,全程连续监测血压、心率、心电图和血氧饱和度变化及观察患者反应和成功率.结果 检查过程中,患者血压(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心率虽较检查前基础值明显下降,但均未经特殊处理,检查后逐渐恢复至检查前水平,心电图和血氧饱和度均无明显变化.患者不良反应没有或很少,成功率为100%.结论 无痛胃镜检查对老年人呼吸循环影响小,可降低心血管意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58岁,汉族,以“胃底息肉、慢性浅表性胃炎”之诊断人院,人院查体未见明显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出凝血机制均无异常发现,腹部B超示肝囊肿、胆囊息肉。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胃底息肉、息肉为直径约0.6cm的广基息肉,术前病理检查为腺瘤型息肉。人院后给予抑酸、对症等处理。于人院后第513行胃息肉内镜套扎治疗术,经胃镜确定息肉部位后,退镜安装单环套扎器,操作步骤与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步骤相同,  相似文献   
3.
背景:目前已知血管紧张素Ⅱ在糖尿病肾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核因子κB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血管紧张素系统可能有调节作用。目的:观察抑制核因子κB活性与糖尿病大鼠肾组织血管紧张素Ⅱ及其1型受体mRNA表达的关系。设计:完全随机分组设计,对照实验。材料:实验于2000-03/04在中山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选用51只纯种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方法:①对其中39只大鼠进行造模,采用链脲佐菌素溶于枸橼酸缓冲液穴0.1mmol/L,pH=4.5雪,按60mg/kg腹腔内注射,制备糖尿病模型,空腹血糖维持在13.9mmol/L以上则模型制备成功。随机将造模后39只大鼠分为3组:模型组穴n=17,未给予其他干预措施,正常饲养雪和吡咯烷二硫基甲酸酯(核因子κB活性抑制剂)干预组眼n=22,腹腔内注射吡咯烷二硫基甲酸酯(剂量20mg/kg),2次/d演。其余12只为正常对照组,未造成糖尿病模型,正常饲养。②各组饲养18周后取出肾脏,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技术检测核因子κB活性,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mRNA表达,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管紧张素Ⅰ与血管紧张素Ⅱ含量。37℃水浴后的血管紧张素Ⅰ水平减去4℃检测的血管紧张素Ⅰ水平则为肾素活性。③计量资料差异性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资料经正态转换后再作统计学处理。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大鼠肾组织血管紧张素Ⅰ,Ⅱ含量和肾素、核因子κB活性及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mRNA表达比较。结果: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吡咯烷二硫基甲酸酯干预组大鼠各脱失1,6,13只,进入结果分析11,11,9只。①核因子κB活性: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吡咯烷二硫基甲酸酯干预组(P<0.01),正常对照组与吡咯烷二硫基甲酸酯干预组相近。②肾组织肾素活性:3组相近。③肾组织血管紧张素Ⅰ含量: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吡咯烷二硫基甲酸酯组(P<0.01)。④肾组织血管紧张素Ⅱ含量: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近,吡咯烷二硫基甲酸酯组明显低于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mRNA表达:模型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吡咯烷二硫基甲酸酯组明显低于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糖尿病大鼠肾组织核因子κB活性增加,抑制核因子κB活性后可导致糖尿病大鼠肾组织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及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mRNA表达下降。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和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钙磷代谢和成纤维生长因子23(FGF23)水平的差异,探讨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因"高血压查因"住院确诊的资料完整的病例,按性别、年龄、高血压水平及其病程等匹配原则纳入123例PA患者和123例EH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钙磷代谢指标的差异并分析其与FGF23的关系。结果 (1)PA组的FGF23、PTH水平高于EH组,分别是271.31 pg/m L(173.91,504.34)vs 160.41 pg/m L(118.08,235.60)和74.5 pg/m L(46.5,91.0)vs.43.60 pg/m L(33.75,60.2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血钙、血磷水平低于EH组(2.18±0.17 mmol/L vs.2.33±0.17 mmol/L和1.013±0.204 mmol/L vs.1.127±0.190 mmol/L,P0.001)。(2)PA组中FGF23与与血磷水平呈负相关(r=-0.502,P=0.001),与PTH水平呈正相关(r=0.349,P=0.030)。(3)PA组中随着醛固酮水平的递增,FGF23呈上升趋势(P0.05)。结论 PA患者FGF23水平显著上升,FGF23水平与血磷和PTH水平相关,且FGF23与高醛固酮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5.
心脏血管肉瘤三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脏血管肉瘤三例刘品明张少玲许香广谷小鸣朱纯石原发性恶性心脏肿瘤较罕见。我们近10年收治了3例经病理证实的心脏血管肉瘤,例1和例2均作尸检,例3经右心导管右心房肿物活检而确诊。例1肿瘤为不规则的分叶状,体积4.5cm×5.0cm×6.0cm。例2肿瘤...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一个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A型(MEN2A)家系的临床表现和RET原癌基因突变方式.方法 对一个MEN2A家系成员进行临床调查,提取其中3例具有典型临床表现的患者及15个家庭成员的外周血淋巴细胞DNA,对RET原癌基因的第8、10、11、13~16外显子进行DNA测序分析,并对发现突变的PCR产物进行亚克隆测序.结果 该家系先证者系30岁起先后确诊为嗜铬细胞瘤和甲状腺髓样癌的男性,其一姐患有嗜铬细胞瘤、一弟患有甲状腺髓样癌.在这3例患者及另外2例未发病的家庭成员中,发现了RET原癌基因第11号外显子存在相同的杂合突变,即1893-1895delCGA,系一种新的突变类型.结论 RET原癌基因第11号外显子1893-1895delCGA杂合突变,是一种新突变,可能为该MEN2A家系的致病基因.  相似文献   
7.
1 病例报告 男,61岁,农民。因上腹部烧灼样痛10d,柏油样便5d,呕血6h于1994-11-16急诊入院。患者入院前10d进食百余枚黑枣后出现上腹部烧灼样疼痛、反酸、嗳气。5d后出现上消化道大出血。入院当天呕鲜血1000ml,血压下降,病情危重。查体:T 38.8℃,P100次/min,R22次/min,BP13/6kPa,重度贫血貌,心肺正常,上腹部可见胃型,震水音阳性,剑下压痛,肝脾不大,肠鸣音6次/min。Hb 37 g/L,WBC11.2×10~9/L,PLT 9.0×10~9/L,BUN 12.7 mmol/L,粪潜血( )。急诊内镜示:胃底大量新鲜血液,漂浮着黑褐色团块,大约5cm×3cm×3cm,表面不光滑;胃角正中可见半月形粘膜缺损约4cm×1cm,有2处明显出血点。内科抢救24h共输血4000ml,出血不止行急诊手术治疗。术中所见:切开胃壁有大量咖啡色胃液溢出,胃内有2块分别为16cm×10cm×8cm和12cm×10cm×7cm卵园形,中等硬,黑色胃石。翻开胃粘膜可见胃角处有一约5cm×2cm粘膜缺损,中央有一活动性出血灶,与内镜所见一致。经缝扎出血点,缝合缺损粘膜出血停止。治疗2周后痊愈出院。术后诊断:胃枣石致胃粘膜撕裂伤并消化道大出血。  相似文献   
8.
恶性黑色素瘤胃转移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黑色素瘤胃转移一例张少玲穆琳许才绂王景杰患者男,47岁。曾因间断性左侧鼻出血半年、鼻阻塞3个月入院,检查发现左鼻腔充满紫色囊状新生物,收入耳鼻喉科,1周后行新生物摘除术,病理报告为鼻腔恶性黑色素瘤伴出血。患者于1年后开始咳嗽、咯血,曾咳出一直径约...  相似文献   
9.
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疣状胃炎56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氩离子凝固术对疣状胃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在内镜直视下,采用氩离子凝固器,经内镜钳道插入氩气电凝导管,直至病灶上方0.3~0.5 cm处,以每次1~3 s的时间对疣状胃炎进行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结果56例疣状胃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内镜复查病灶消失.结论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疗疣状胃炎是一种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副作用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Barrett食管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2005年3月-2006年12月,经胃镜检查、病理证实的62例Barrett食管患者进行APC治疗,术前除确保仪器设备性能完好外,重点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术中熟练配合医生操作,密切观察患者反应;术后严密观察各种潜在并发症并予以及时处理.结果 本组患者APC治疗均顺利完成,术后仅6例出现轻度胸骨后疼痛,无穿孔、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APC是有效治疗Barrett食管的新方法,围术期护理是治疗成功和有效预防及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