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68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干细胞移植与转基因治疗建立生物起搏器的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的研究表明,基因治疗和干细胞移植修复可以治疗多种心脏疾患,其中包括重建心脏生物起搏器(biological pacemaker).因此,基因与干细胞移植治疗技术可能为缓慢心律失常的治愈带来了希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心悸宁(XJN)浸膏粉溶液对豚鼠单个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影响。方法:使用Langendorff灌流系统离体灌流心脏,急性酶解法分离获得心肌细胞。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电流钳模式记录动作电位。结果:0.25%XJN使静息电位(RP)从用药前的(-70.62±7.02)mV上升至(-66.99±8.29)mV(P<0.05),动作电位0相除极幅度(APA)从用药前(114.24±12.30)mV减小至(107.40±13.56)mV(P<0.05);动作电位0相最大除极速率(Vmax)从用药前(117.49±32.89)V/s减慢至(84.99±25.61)V/s(P<0.01);复极至50%时动作电位时程(APD50)从用药前(282.94±41.76)ms缩短至(232.10±26.93)ms(P<0.05);动作电位3相复极速率(V3)从用药前(-3.08±0.69)V/s减慢至(-2.06±1.07)V/s(P<0.05)。0.5%XJN使RP,APA,Vmax和V3的变化与0.25%XJN的变化趋势一致,但APD50和复极至90%时动作电位时程(APD90)延长更显著。结论:体外应用XJN引起心室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儿童及青少年中罕见的原发性心脏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和病理特征,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1976-2006年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近30年手术切除的562例原发性心脏肿瘤患者中,选择年龄不超过18周岁的病例.分析其临床病理所见,部分病例做了免疫组织化学和透射电镜检查.结果 52例中年龄平均12岁,最小6个月;男女各26例.良性肿瘤48例,占93%,其中黏液瘤最常见(31例),其它依次为纤维瘤(4例)、横纹肌瘤(3例)、海绵状淋巴管瘤(3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脂肪瘤(2例),还有颗粒细胞瘤、神经纤维瘤、平滑肌瘤各1例.恶性肿瘤4例,占7%,分别为血管肉瘤、纤维肉瘤、黏液纤维肉瘤及低分化肉瘤.3岁以内婴幼儿原发心脏肿瘤以横纹肌瘤(3例)和纤维瘤(3例)较多,还可见恶性的低分化肉瘤(1例).52例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或基本符合的占93%,误诊7%.结论 儿童心脏肿瘤类型多样,年龄较大者也以黏液瘤最多,而婴幼儿期以横纹肌瘤和纤维瘤多见.恶性肿瘤为分化较差的肉瘤,好发于右心,可见于婴幼儿.肿瘤临床诊断时应密切结合患儿年龄、瘤体生长部位及影像形态特点,才能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4.
参松养心胶囊为治疗心律失常的复方中药,由人参、甘松等十几种中药组成,方中多数药物均有较好的抗心律失常作用[1].动物模型的研究报道参松养心胶囊能明显抑制药物诱发的心律失常,并对缺血再灌注所致心律失常有明显的保护作用[2].最近的随机双盲临床试验显示,参松养心胶囊对冠心病心律失常有明显的疗效[3-4],也有报道治疗窦性心动过缓获满意疗效[5],但其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机制方面的研究罕见.本研究旨在探讨参松养心胶囊对中华小型猪心率以及心脏腔内电生理的影响,以进一步了解其抗心律失常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间隔部起搏导线的置入和长期随访资料,观察长期起搏电极性能状况和并发症.方法 选择36例间隔部主动电极置人患者和39例心尖部被动电极置入患者进行研究.观察两组在置入时和随访时的起搏阈值、感知、阻抗、起搏QRS波群宽度和起搏相关并发症.结果 与心尖部组比较,间隔部组在置人时的起搏阈值较高,起搏QRS波群宽度较小.在随访过程中,两组在起搏阈值、感知灵敏度、导线阻抗和起搏相关并发症等方面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传统心尖部位相比,间隔部长期放置导线性能稳定,无严重相关并发症,可作为起搏首选置人位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盐酸尼非卡兰(尼非卡兰)治疗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从2005年至2007年入选住院期间发作室速的患者,观察静脉注射尼非卡兰的复律效果.结果 入选的8例患者心功能(NYHA分级)在Ⅲ~Ⅳ级的有4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45的有6例.均于室速发作时应用尼非卡兰静脉注射,负荷量0.3~0.5 mg/kg,除1例患者没有应用维持量外其他患者最大维持量均达到0.8 mg·kg-1·h-1,持续时间最短60 min,最长385 min.3例患者心律转复,基础心脏病分别为陈旧性心肌炎、特发性室速和急性心肌梗死.5例患者转复无效,基础心脏病分别为陈旧性心肌梗死2例及扩张性心肌病、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法洛四联症术后各1例.尼非卡兰使所有患者QTc明显延长,转复时QTc为(529±68)ms.其中1例患者出现尖端扭转性室速(Tdp),其QTc达到了610 ms,其他患者中QTc最长为590 ms.除1例Tdp电转复外,所有患者肝肾功能、心力衰竭体征及血压等在用药前后均无恶化表现.结论 尼非卡兰治疗多种疾病并发的室速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有效性.在实际应用中应密切监测QTc以减少严重副作用Td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心律失常的基因分子生物学研究至今已有15年,此领域所取得的进展硕果累累,越来越多的心律失常发生被证实与基因异常有关,其中既有单个基因突变的单基因遗传,也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群体遗传;多数为编码心脏离子通道的基因异常,也有为编码通道相互作用蛋白、细胞骨架蛋白、细胞间缝隙连接蛋白等非离子通道的基因异常。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后出现电风暴现象的一般规律及诊治经验。方法总结1996年8月至2008年6月间96例ICD植入患者术后电风暴的发生率、发生原因及治疗方法 ,并比较单次电风暴患者与多次电风暴患者在年龄、随访时间、首次电风暴发生时间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方面的指标。结果随访时间中位数为12个月,有12例(12.5%)发生了电风暴,首次电风暴事件距离ICD植入术后的中位数为31天。相对于单次电风暴患者而言,发生多次电风暴患者的LVEF较低。结论 ICD患者植入术后,电风暴的发生率为12.5%,多次发生电风暴的患者具有低LVEF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获得性长QT综合征是指由药物、心肌疾病或者代谢异常等因素引起的以可逆性QT间期延长、尖端扭转性室速(torsades de points,TdP)、晕厥或猝死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其中药物性长QT综合征最常见.现就药物性长QT综合征的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正>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 of Xinjining extract(心悸宁,XJN) on inward rectifier potassium current(I_(K1)) in ventricular myocyte(VMC) of guinea pigs and its anti-arrhythmic mechanism on ion channel level. Methods:Single VMC was enzymatically isolated by zymolisis,and whole-cell patch clamp recording technique was used to record the I_(K1) in VMC irrigated with XJN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1.25,2.50,5.00 g/L;six samples for each).The stable current and conductance of the inward component of I_(K1) as well as the outward component of peak I_(K1) and conductance of it accordingly was recorded when the test voltage was set on -110 mV.Results:The suppressive rate of XJN on the inward component of I_(K1) was 9.54%±5.81%,34.82%±15.03%,and 59.52%±25.58%with a concentration of 1.25,2.50,and 5.00 g/L,respectively,and that for the outward component of peak I_(K1) was 23.94%±7.45%,52.98%±19.62%,and 71.42%±23.01%,respectively(all P0.05).Moreover,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XJN also showed effects for reducing I_(K1) conductance.Conclusion:XJN has inhibitory effect on I_(K1) in guinea pig's VMC,and that of the same concentration shows stronger inhibition on outward component than on inward component,which may be one of the mechanisms of its anti-arrhythmic effe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