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258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正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指人的正常心跳节律被打破,变得过快、过慢或者不规则,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发病率随年龄增高而增高。轻度心律失常可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对人体不产生危害,但少数严重心律失常则因发生突然,救治成功率低,是患者发生心脏性猝死的最主要原因。据统计,我国每年猝死人群中,九成以上跟心律失常有关。因此,了解心律失常相关防治知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盐酸尼非卡兰(尼非卡兰)治疗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从2005年至2007年入选住院期间发作室速的患者,观察静脉注射尼非卡兰的复律效果.结果 入选的8例患者心功能(NYHA分级)在Ⅲ~Ⅳ级的有4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45的有6例.均于室速发作时应用尼非卡兰静脉注射,负荷量0.3~0.5 mg/kg,除1例患者没有应用维持量外其他患者最大维持量均达到0.8 mg·kg-1·h-1,持续时间最短60 min,最长385 min.3例患者心律转复,基础心脏病分别为陈旧性心肌炎、特发性室速和急性心肌梗死.5例患者转复无效,基础心脏病分别为陈旧性心肌梗死2例及扩张性心肌病、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法洛四联症术后各1例.尼非卡兰使所有患者QTc明显延长,转复时QTc为(529±68)ms.其中1例患者出现尖端扭转性室速(Tdp),其QTc达到了610 ms,其他患者中QTc最长为590 ms.除1例Tdp电转复外,所有患者肝肾功能、心力衰竭体征及血压等在用药前后均无恶化表现.结论 尼非卡兰治疗多种疾病并发的室速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有效性.在实际应用中应密切监测QTc以减少严重副作用Tdp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由于抗心律失常药物从整体上不能根治心律失常、也不能降低总死亡率,还具有一定的促心律失常作用及其他不良反应,总体上对它的关注度在下降。而对于心脏基础疾病的治疗(所谓的抗心律失常的上游治疗)、介入治疗、器械治疗受到愈来愈多的关注,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手段至今仍  相似文献   
4.
实验性脑出血后MMP-9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鼠脑出血(ICH)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与脑水肿的关系。方法采用未抗凝新鲜自体股动脉血注人大鼠尾状核建立脑出血动物模型。用酶谱分析法测定ICH后6、12、24、48h及3、6、10d等时间点MMP-9的表达,用免疫组化法观察24h时MMP-9表达的特征,用湿重-干重(wet-dry weight)法测定脑含水量的变化。结果MMP-9在ICH后6h开始表达(P〈0.05),24-48h最明显(P〈0.01),此后活性渐降低。血肿周围脑组织含水景在ICH后6h开始增加(P〈0.05),24~72h达高峰(P〈0.01),此后渐减。到6d时基本恢复正常水平。结论ICH后6h~3d出血灶周围脑组织中MMP-9的活性和组织含水量均增加,MMP-9可能参与急性期脑水肿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国家一类新药盐酸关附甲素(GFA)注射液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性.进一步评价较长时间用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随机开放多中心阳性药对照试验,由全国5个中心完成.入选不伴严重器质性心脏病的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用动态心电图评价)病人,室性期前收缩平均每小时≥150次,伴或不伴短阵室性心动过速.采用3:1随机对照使用GFA或盐酸普罗帕酮.采用静脉负荷加维持量的方法维持6 h.GFA组6 h取得疗效者延长用药至24 h.用药前一天和用药日均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及心电监测进行疗效评价.监测生命体征、心电图及观察不良事件.结果 共入选200例病人,用药前二组患者基线资料相匹配.减少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有高于盐酸普罗帕酮(分别为66.9%;54.5%)的趋势.总有效率GFA组与盐酸普罗帕酮组无统计学差异.GFA抑制室性期前收缩的程度以及控制室性期前收缩的作用出现时间好于及早于盐酸普罗帕酮组.GFA较长时间用药可使疗效提高,耐受性较好.结论 GFA控制室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其疗效相当于盐酸普罗帕酮,较长时间用药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要点解读 王文教授: 各位同道,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主讲的内容是"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要点".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进行性心血管损害的疾病;是最常见的慢性病;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的防治是一项社会工程,需要政府主导,专家指导培训,媒体宣传教育,企业支持参与,基层实施落实.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生物被膜菌的耐药机制,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04年4月至2005年1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应用改进的平板培养法建立的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被膜模型,用银染法和扫描电镜观察鉴定。以亚胺培南为诱导剂诱导生物被膜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产生。采用标准纸片扩散确证法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等电聚焦电泳测β-内酰胺酶的等电点。结果浮游肺炎克雷伯菌(A组)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出率为20.0%(8/40);生物被膜肺炎克雷伯菌(B组)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出率为42.5%(17/40);亚胺培南诱导生物被膜肺炎克雷伯菌(C组)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出率为65.0%(26/40)。对A组和B组的检出率,B组和C组的检出率进行x^2检验,结果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生物被膜的形成和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协同作用是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体外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ll trans retinoic acid,ATfn)与γ-干扰素(IFNγ)对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细胞系SY5Y细胞生长及分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5年2月至2005年11月用RT—PCR方法检测ATRA、IFNγ及ATRA+IFNγ作用后SYSY细胞TrKA mRNA表达情况;采用台盼蓝拒染法检测ATRA、IFNγ以及ATRA+IFNγ对SY5Y细胞体外抗增殖作用;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结果ATRA和IFNγ作用后SYSY细胞TrKA mRNA表达增高;IFNγ与ATRA对SYSY细胞均有一定抗增殖作用和诱导细胞分化作用,且二者联合有协同效应。结论IFNγ与ATRA对SY5Y细胞生长抑制及诱导分化有协同作用,该作用与上调SY5Y细胞TrKA mRNA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观察刺激除极波 (evokeresponse,ER)振幅及极化电位在远期随访中的稳定性及不同体位对其的影响 ,分析ER振幅与起搏器一般工作参数的关系。对 1996年 12月~ 1998年 12月之间收治的 2 4例埋置了RegencySC +2 40 2L永久起搏器的患者进行 2 .43± 0 .6 2 (2~ 3.5 )年的随访观察。结果 :ER振幅及极化电位在随访期间是稳定的 ,平卧位时ER振幅最低为 8.5 0± 3.0 2mV ,立位时最高达 9.32± 2 .95mV ,两者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其他体位之间无差异。极化电位与体位变化无关。 2 / 2 4例分别因极化电位升高、ER振幅降低同时伴极化电位升高 ,而至自动夺获功能不能工作。ER振幅与起搏器一般工作参数无相关性。结论 :ER及极化电位在随访期间是稳定的 ,体位对ER振幅有一定影响 ,个别病例出现ER及 /或极化电位的变化 ,随访时应注意检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采用血液灌流(HP)联合血液透析(HD)的方法对尿毒症致皮肤瘙痒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肾病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伴有皮肤瘙痒患者24例,给予血液灌流加血液透析治疗,并于治疗前、中、后给予相应的护理。结果治疗后患者的PTH水平有明显下降,瘙痒症状明显减轻,所有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PTH水平高低与皮肤瘙痒程度成正相关。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能有效清除血PTH,明显改善尿毒症患者的皮肤瘙痒症状,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